瑞昌市夏畈镇:“小蘑菇”助力“大产业”

九江新闻网讯(李媛)瑞昌市夏畈镇是瑞昌市北片的工业强镇,因传统种植模式单一、土地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等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该镇的农业产业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该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换思路,创新思维,抓住产业扶贫的大好机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实践探索中找准支柱产业,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在2019年,镇党委、政府引导各村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向联合发展转变,经过多方考察、调研,最终决定由全镇所有的12个行政村联合成立公司,利用原四九一厂闲置的厂房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项目资金,放大村人力、物力、财力聚集效应,把“产业扶贫、村级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化”三大项目揉在一起,齐头并进,相得益彰。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起到先进带动后进、能人带动穷人、强村带动弱村的效果,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数量、人员力量得到了强化,监管力度也得到了加强。

该镇小桥村贫困户吴荣华在秀珍菇基地做门卫工作,因为有了这份工作,已实现稳定脱贫。“一年固定工资可以到16000多元。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脱贫后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镇里发展扶贫产业,给我们贫困户是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到基地来做工的,还有其他村的好多贫困户呢,都能挣钱,好多村里的妇女不忙家务农活的时候,就可以来菇厂剪菇,既可以工作又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剪菇白天1斤工钱0.6元,晚上1斤工钱0.85元,一个月下来有近两千元收入。”

“公司当前以生产秀珍菇为主,计划年生产秀珍菇60—80万包,年产鲜菇40万斤,销售额350万元。项目自去年8月启动以来,去年下半年已生产菇包25万包,开袋出菇10万包,销售收入18万元,今年上半年计划将剩余15万包菇包全部开完出菇,并计划新生产菇包30万包。每个村级集体经济可增收10万元,将大幅度提高贫困户收入。”负责基地生产的城门村支部书记夏修林喜滋滋地说,“发展了集体经济,村里有了资金,可以办一些想为老百姓办的事。比如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通过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前没有资金干不成的,现在都可以干起来了。有了扶贫产业基地,也为群众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在这里务工不仅能增加收入,还可以相互交流、增进感情,最关键的是老百姓们改掉了很多陈规陋习,在村里打牌的人明显少了,大家从思想上、精神面貌上得到了很大改变。”

该镇党委书记邓泽举表示,一个扶贫产业,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贫困群众的致富之门,也打开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之门。随之而来的,是干群之间的关系更近了、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为了发展好该扶贫产业,镇里拿出了“真金白银”助力,在去年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秀珍菇产业基地进行扩建、扩产,计划年生产秀珍菇60—80万包,目前,镇政府已垫付50万元用于项目的实施,确保产业项目能够按照生产需要进行实施。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夏畈镇通过“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开发,将会带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瑞昌市夏畈镇:“小蘑菇”助力“大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