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古时清华 天子门生—国子监》静休

《御题国子监门》
——唐·薛存诚


宸翰符玄造,荣题国子门。笔锋回日月,字势动乾坤。
檐下云光绝,梁间鹊影翻。张英圣莫拟,索靖妙难言。
为著盘龙迹,能彰舞凤蹲。更随垂露像,常以沐皇恩。

碧瓦红墙元代殿,皇家祭典鼓钟阗。圣人邻里同光耀,太学监中尽集贤。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先师仰止欣留照,何日再望风俗淳?

北京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和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占地面积为2万7千多平米。它的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依序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彩色琉璃》-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孔圣》-静休·杨耀强

晚秋的国子监,秋风萧瑟,温暖的阳光下金黄的银杏叶闪闪发亮,在渐冷的寒风中,却给国子监凭添了一份生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画叶》-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镜中画》-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金色世界》-静休·阿文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一枝》-静休·阿文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杏林》-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历史与黄花》-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黄金道》-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门道》-静休·杨耀强

主体建筑两侧有"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楼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前院东侧有敬持门与孔庙相通,构成"左庙右学"。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学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

门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也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牌坊正背两面刻有"圜桥教泽"、"学海节观",均系乾隆皇帝御书,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圜桥教泽》-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仰望》-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学识门》-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琉璃牌坊》-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过门楼》-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彩龙戏珠》-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琉璃花》-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工整》-静休·杨耀强

辟雍是北京“六大宫殿”之一,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 辟雍是专供皇帝亲临讲学的宫殿。眼前这座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坐北向南,四面环水,坐落在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台上。辟雍殿内“金砖墁地”,金龙合玺彩绘墙上,悬挂着乾隆御笔“雅涵於乐”匾额,两边有道光和咸丰所书的御匾。大殿中央陈列着龙椅宝座、五峰屏和御书案,据说是按昔日乾隆皇帝“临雍讲学”时的场景布置的。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辟雍殿》-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天子讲堂》-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临雍讲学》-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抹角架海梁》-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镇兽》-静休·阿文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龙椅宝座》-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御书案》-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色彩》-静休·阿文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天子座》-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雅涵於乐》-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穿越》-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有序》-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通道》-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细纹》-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文画》-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衔环》-静休·杨耀强

国子监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背影》-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彝伦堂》-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再现》-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像》-静休·杨耀强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国子监-静休

《日晷》-静休·杨耀强

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版权声明,以上图片著作权归静休人文视觉工作室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要使用图片请与静休人文视觉工作室联系。未经授权,任何刊登、发布、转载、复制、翻拍、印刷等方式使用本推文作品均属侵权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