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打獵、玩音樂,康熙簡直就是古代版的于謙

康熙是我最喜歡的一位皇帝,因為他總是在最危險的時刻內心依舊毫無波瀾,還能瀟灑地作出自我介紹,用與生俱來的霸氣秒殺一切敵人,然後深藏功與名,這種扮豬吃老虎的行為是最令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因為皇帝有雄厚的資本可以炫耀,他反而先選擇低調,結果壞蛋對他迫害得太緊,他只好亮出皇帝的身份壓他一頭,屬於正當防衛,這就更顯得康熙的親民行為得人心了。雖然以上都是現代影視作品的虛構,但歷史上康熙的形象確實平易近人,愛好廣泛,並且他的愛好不同於其他皇帝沉迷酒色,煉丹修道那些荒唐事,而是積極健康、利於治國的活動。

騎馬、打獵、玩音樂,康熙簡直就是古代版的于謙

康熙皇帝身為滿人,自然精於騎射,作為日常休閒活動就是打獵。康熙對於打獵不只是因為要延續滿人的傳統,而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要知道,皇帝打獵在天下百姓眼中可不是尋常小事,免不了會被老百姓安上“玩物喪志”的罵名。康熙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因興趣迸發出激情擋也擋不住,康熙皇帝依然我行我素。康熙一生巡幸、行圍的次數多到數不過來,而且每次陣仗都不小,沒有幾天半個月完不了事。康熙為方便打獵,在熱河修建行宮,為個人愛好大興土木這件事對於帝國的統治是大忌諱。並且訓練鷹犬,徵調軍士護衛隨行,出行在外的日常花費都是不小的數目,所以他的愛好惹得天下百姓怨聲載道。

雖然康熙手下沒有“血滴子”這樣的打手組織,但從各地親信大臣那裡傳來的密奏裡面也可以得知天下人的態度,所以康熙在貫徹自身喜好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給“打獵”洗白。康熙曾作《避暑山莊記》,大力宣揚打獵這項運動,並且說自己在外打獵,看起來好像是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但自己時刻想著朝廷政務,想著天下蒼生。在打敗葛爾丹後,康熙還不忘以此為例,極力表示能獲得今天成功完全是朕平日不忘武備,勤於訓練的成果。統治者如此,他手下的大臣也跟著吹起來,稱康熙皇帝武備不懈,還訓練士兵,真是一代明君。於是,康熙喜好行獵的名聲就越來越響,以至於番邦外國都知曉他的愛好,投其所好,進貢上好的鷹犬。

騎馬、打獵、玩音樂,康熙簡直就是古代版的于謙

我認為康熙一定知道打獵勞民傷財的事實,但也無法放棄自己的愛好,只能一心為打獵辯護,希望世人能理解。就像我們小時候想玩遊戲,就一直忽悠父母,告訴他們電腦在學習方面的各種好處,好讓他們買來我們好玩遊戲。雖然電腦用於學習的方式我們都明白,卻就是沒有人用來學習。結合這樣的心態,康熙就可愛多了。

打獵對於康熙來說不過是難得的娛樂,他大多數時間還是在紫禁城內處理政務,決定了他的生活很“宅”,或許因為這個原因,他對西方科技就很感興趣。在清軍入關,進入北京後,滿人就開始和西洋科技打交道,多爾袞任命傳教士湯若望為欽天監正,編修曆法。到了他的後輩南懷仁時,就替康熙鑄造大炮。康熙從小就對西學有濃厚興趣,清初有一位叫楊光先的人,他對西洋學說抱有成見,尤其是對西洋的天文曆法更是針鋒相對,在矛盾白熱化時,年輕的康熙讓楊光先和湯若望等人競賽,結果湯若望等人編制的歷法更準確,於是康熙對西學更感興趣。

康熙不算是一個標準的理工男,他還是一位西洋音樂愛好者。法國傳教士白晉曾說:“他很喜歡西洋音樂的樂理、樂器及其演奏法。在親自處理國務之暇,他只要認真練習幾次,就能夠像演奏中國及韃靼的大部分樂器一樣,演奏西洋樂器了。”可以看出康熙不僅對中國樂器如數家珍,玩起西洋樂器也很有天賦,可以完整演奏曲目。不僅康熙自己喜好音樂,他還命令傳教士向皇三子、十五子、十六子傳授樂理,並時常監督教學,提出意見。有一次他曾對皇子們的學習進度很不滿意,發現皇子們經過長時間學習竟不懂樂理,不清楚烏、勒、明、發、朔、拉是什麼,於是嚴厲地批評了教師,命他認真教導,讓皇子們懂得音律要緊的根源。正因為康熙對音樂的熱愛,才使得他如此重視皇子的音樂教育。

康熙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能接受西洋文化的人,西洋科技在明朝時就進入了中國,當時的統治者只是將其看作不常見的物件,束之高閣,而康熙只要覺得好,覺得有用,就毫無偏見的接受了。例如康熙有一次得了瘧疾,服用中藥也未能治癒,洪若翰、劉應進進獻西藥奎寧,康熙服用後立馬見效。自此以後,對西藥也產生了興趣,大臣得病久治不愈的,他便會賜西藥服用,康熙還大力推廣種痘治療天花的方法,活脫一個自來水。

只可惜康熙胸襟與眼界只限於他個人,孫子乾隆雖然也喜愛西洋文化,但對科技卻不上心,至於後輩就不能相提並論了。並且當時能接觸到這些“新奇玩意”的都是統治階層,底層的百姓依舊愚昧麻木,國富民強需要廣開民智,一味壓制被統治階層只能換來短暫的平穩,即使康熙古今中外,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一不曉,也無法阻擋大清日趨衰落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