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憑堅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在明末遼東的歷史舞臺上,袁崇煥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


袁崇煥“憑堅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袁崇煥劇照

明朝官方對他的蓋棺定論是:

“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

一句話概括就是吹牛皮之罪。其實他也有苦衷,從福建邵武知縣到薊遼督師,他“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似乎把自己給埋進去了,如何平遼,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

袁崇煥殺伐果斷,是一位能吏,只是遼東的局面不是你有能力就能解決的。這裡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不僅要軍事過硬,還要政治過硬,稍不留心,可能被後金殺於陣前,稍不留神,也可能捲入黨爭漩渦,然後被文官彈劾,輕者丟官,重者掉腦袋。


袁崇煥“憑堅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悲情天子崇禎

在遼東任上,袁崇煥提出了“憑堅城用大炮”的戰略設想,我們來分析一二。眾所周知,守城難,攻城也難,守城難的是人員消耗和物資緊缺,攻城難的是器械。在明朝的軍事體系裡,火器和大炮的使用是一大特點。“(到了明代)已經創始的各類火器在戰爭中不斷改進,品種增多,質量提高,尤其是金屬管形設計火器,獲得突出發展,各種形制的槍、炮進步擴大生產和裝備部隊,形成了中國古代火器發展的高潮。”明後期三眼銃和各種火炮大量裝備部隊,“以庫貯盔甲並銅鐵大小佛郎機、大將軍、虎蹲炮、三眼槍、鳥銃、火箭等項,委官挑選演試,解赴遼左。”在遼東,火器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簡得軍前滅虜應用神器等件錢糧:頭號發熕三位,二號九位,九邊神炮二百位,虎蹲神炮二百位,頭號佛即機一百位,二號佛郎機一百位……”


袁崇煥“憑堅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步兵齊射

可以說遼東就是大明新式武器的試驗場,而且明人的軍事理念也不比西洋人落後。既然打不過你,那就從武器上著手,一時間各種新式先進的火器統統出現在了遼東戰場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打掃戰場發現,明軍的火器在面對後金重甲騎兵時可能效果不及預期,局面並沒有得到扭轉,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不妨參考一下北歐強國瑞典人的經驗。

瑞典國王(歐洲最後一位騎士國王,死於戰場)古斯塔夫認為火器在戰爭中使用時,士兵必須訓練有素,裝彈射擊一氣呵成,紀律嚴密,且持續射擊時必須經得住敵人的衝擊,對士兵心理素質要求極高。遼東士兵的軍事素質恐怕很難達到熱兵器戰爭時的要求,所以不難發現,明軍在面對後金騎兵的猛烈衝擊時很難發揮出火器的優勢。飯都吃不飽,工資不發,說給你賣命?槍管炸裂,武器老化,我拿什麼抵擋騎兵的砍殺?紀律?不譁變不倒戈就謝天謝地了。若要說武器沒用,那也不對,君不見永樂大帝五徵漠北,神機營令敵喪膽,時也,命也。


袁崇煥“憑堅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朱棣

在明金戰爭時期,火炮得到了封疆大吏的重視,袁崇煥便是代表人物:

“……虜利野戰,惟有憑堅城以用大炮一著。今山海四城鼎新,重關累塞,又修松山等處扼要城池,以四百里金湯為千萬年屏翰,所用班軍四萬,缺一不可。”又因為天啟六年寧遠之戰時明軍用大炮對後金給予很大殺傷,所以很多人認為“憑堅城以用大炮”是對付後金的利器。其實只要瞭解軍事常識就會明白火炮對攻城方更為有利,後金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自古攻守,全用火器,如鳥槍、三眼槍、百子銃、佛郎機、二將軍、三將軍、發炮之類,用之城上防守極好。若攻打城池,必須紅衣大炮。”雖然火炮對攻城方有極大殺傷,但是一旦攻城一方擁有了火炮,那將成為守城將士的災難。以揚州城為例:

“揚州城頗堅,督輔可法在焉。北兵從西北隅以大炮擊破,遂入城。”在松錦戰爭中,火炮對後金的勝利更是起到了促進作用,“在松錦之戰的最後階段進攻塔山時,清和碩鄭親王濟爾哈郎、多羅貝勒多鐸,下令清軍在塔山城西列紅夷炮。四月初八日,用紅夷炮猛轟城垣,次日城牆被轟開20餘丈,清軍步騎兵一擁而入,全殲城內三營明軍7000餘人。四月二十一日黎明,清軍又以紅夷炮轟擊杏山城,毀城牆25丈,明軍開城降。”


袁崇煥“憑堅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洪承疇


在古代戰爭中,在火炮沒有大規模應用到戰爭之前,守城方往往優勢明顯,若敵人不進行長期圍困,守城方的勝算更大些。但是火炮出現後,守城方的優勢盡失,在遼東戰爭中,城池一旦被攻破,城裡的火炮便成了後金的戰利品,“被圍困在大淩河近百天的重兵祖大壽部明軍,因城內糧盡援絕,於崇禎四年十月開城投降,祖大壽敗走錦州。據當年閏十一月十九日明軍兵部的報告中稱,城中紅夷炮、滅虜炮、將軍炮等各型火炮3500門,以及各種軍用槍、雜型火器、大量火藥與彈丸,盡為後金軍所有”

從長遠來看,袁崇煥“憑堅城以用大炮”的戰略對明軍更為不利。明末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又逢天災不斷,小小的遼東竟成了帝國的墳場,無數將士殞命關外,這絕不是倡導先進武器就能解決的,況且一旦為敵所用,反而傷及自身。


袁崇煥“憑堅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遼東

李光弼守太原,張巡守睢陽,朱文正守洪都,皆是守城之典範,他們依靠的不是武器有多先進,而是信念,對國家的忠誠度。讀罷晚明史,不禁感嘆,北京守不住,潼關守不住,揚州守不住,南京守不住,廣州守不住,而且淪陷的很快,儘管將士忠勇,奈何大勢已去,北風凜冽,江山終易主。

評價一個人要看他的言,也要注意他的行,言行一致,實為務實之臣,若非此,則不免有空談之虞。


參考文獻:

朱純臣.明熹宗實錄:卷二十二[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八[M]//李澍田.先清史料.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張惟賢.明神宗實錄:卷五百七十一[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潘喆,孫方明,李鴻彬.清入關前史料選輯[G].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李清.南渡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王兆春.中國火器史[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