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袁崇煥這一生,都是在守。

他以韋編三絕的態度來守自己的書生夢,三次落第,終於在35歲第四次參加科舉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他以滿腔熱血來守華夏的國門,在遼東兩敗後金,間關百戰馬猶酣;他以忠心赤膽來守北京,城門外兩次血戰打退後金軍,飲馬度秋風似刀;他以丘山之功守護自己的聲名,其事蹟卻在混亂的明末史書、篡改歷史的清朝統治者和倏忽而興的鍵盤俠手中被任意塗抹,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然後他死在他守護的天子手下,死在了他守護的城民口中,在某些書裡成了叛徒漢奸,彷彿他罪大惡極,罄竹難書。

袁崇煥終於無法可守,也無處可守了。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袁崇煥身上的爭議很多,梁啟超說他“真千古軍人之模範”,金庸說他“不是精明的政治家,不是善於用兵的名將”,有人說他“負君王不負社稷,負袍澤不負本心”,有人說他“好賭弄險,膽大妄為,逞強跋扈,排除異己”,王在晉說他“膽魄稱雄,志力並驕”,孫承宗說他“氣勃勃欲起,慷慨好書”……好惡不一,見仁見智。

在講述袁崇煥的事蹟之前,先普及一個很明顯卻不為人細知的事實——八旗軍的戰鬥力。八旗是努爾哈赤為更好的統治被征服的部落,所創立的管理滿人社會生活軍事的組織。各部丁壯,戰時為兵,閒時為民。諸軍將士在生活中互相幫助,彼此熟悉,因此在戰鬥時也非常團結,便於指揮調動。加上女真部落常年以牧獵為生,崇尚勇力,騎戰之精罕有其匹。在從明軍手中搶來盔甲、兵械後更是如虎添翼,是世界公認的十七世紀強兵。

舉兩個例子來說,一是後金在屠殺覺華島時,島上有明守軍七千多,百姓九千餘,俱被屠殺殆盡(逢人立碎),而後金在戰鬥中僅陣亡269人。二是明末清初,後金能帶兵十萬以上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褚英、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阿濟格、阿巴泰、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嶽託、豪格、鰲拜等人,而明朝只有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盧象升、洪承疇寥寥數人。

寫這段話,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吹噓什麼,而是希望大家瞭解,後金軍的戰鬥力強到了什麼程度。明朝精銳在薩爾滸一戰後損失慘重,若要與後金軍平原野戰,只怕至少要有五倍以上的兵力才行。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閒話少說,書歸正傳。

袁崇煥是兩廣人,其祖籍有爭議(東莞或藤縣),生於1564年,長得短小精悍。少有才名,但直到35歲才堪堪考中進士。出任福建邵武知縣,縣誌上說他廉潔奉公,與民同難,曾在一次失火時親自上房救火,頗得民心。

1622年,袁縣長赴京述職,因為個人才華被御史候恂看中,被舉薦為兵部給事中(六品)。其時廣寧剛破,王化貞、熊廷弼將關外土地盡皆拱手讓人,朝廷大臣們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惶急無策。袁崇煥剛剛上任,竟在不請示上級的情況下獨自去關外考察,其率性妄為可見一斑。同事們四處尋找他,他回來後將自己看到的山川地勢、敵我情形告知眾人,並放話“於我兵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這一年,袁崇煥37歲,之前莫說上戰場,連土匪都沒抓過。科舉成績不佳,為官資歷極淺,竟然口出狂言。而當時的明朝病急亂投醫,對敢於直面後金韃子的袁崇煥大為嘉獎,不但沒糾察他曠工的行為,而且任命他擔任兵備僉事(五品),讓他去遼東上任。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在任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命令袁崇煥去前屯安置難民,袁崇煥接到命令時,天色已經入夜,袁崇煥無視山中可能有虎豹,接令即發,一路披荊斬棘,四更深夜抵達前屯,將士們都稱讚他的膽氣。官場閱歷豐富的王在晉則深深擔憂他的輕敵冒進,“吾未嘗不壯其氣,而深慮其輕進也”。

後來王在晉打算放棄寧遠和錦州,改守八里鋪,袁崇煥認為他目光短淺,竟然不與上司王在晉商議,而是直接上奏摺給朝廷,其輕率任性、不計後果如此。

朝廷派孫承宗前來考察,孫承宗趕走了王在晉,支持袁崇煥的見解,派袁崇煥去寧遠修城。在此期間,孫承宗發現總兵(相當於軍區司令)杜魁吃空餉,於是讓袁崇煥去了解情況。袁崇煥到了杜魁軍中,杜魁老實交代了問題,袁崇煥竟然立即斬殺了杜魁,險些引起兵變。孫承宗對袁崇煥處理問題時輕率的做法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讓袁崇煥做事多思量。

1624年寧遠修完,袁崇煥奉命於1625年前去修築錦州及附近城池,袁崇煥在錦州附近屯田,明朝恢復土地二百餘里。

同年十月,孫承宗被閹黨排擠,閹黨成員高第代替孫承宗守遼東。高第甫一上任,就下令關外軍民盡皆遷入關內,放棄關外所有城池。丟棄糧食十萬多石,遼民多有死於路上者。

袁崇煥時任寧前道(四品),堅決不從亂命,表態要堅守寧遠,高第沒法,便放任自流。

努爾哈赤聽說明朝內訌,立刻率大軍十三萬來攻,朝廷聞警,大臣們聚在一起討論戰守之策,都沒什麼好辦法。

而在寧遠,袁崇煥孤軍兩萬,獨守堅城。袁崇煥下令堅壁清野,盤查奸細,妥善安置糧草,要求山海關守將斬殺所有寧遠逃兵,最後跪在全城將士面前,血誓與城共存。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努爾哈赤很快包圍了寧遠,他對袁崇煥進行了勸降,袁崇煥不僅拒絕了他,而且還寫信挑釁他。

努爾哈赤立即下令攻城,後金兵以楯車(車上有包裹著浸水牛皮的後木板)先行,弓箭兵躲在車後仰射,騎兵跟著衝鋒,衝到城下爬牆。袁崇煥指揮若定,後金兵傷亡慘重,無力附城。

努爾哈赤改變戰法,派步兵頂著城頭的炮火和弓箭衝到城下挖城牆,二十米長的大洞挖出來四五個,袁崇煥緊急之下派人用棉被裹了火藥,點燃後扔到城下,後金兵被盡數燒死。

努爾哈赤再變戰術,三面佯攻,主力攻擊祖大壽防守的南城,祖大壽軍傷亡慘重,袁崇煥帶領所有的預備隊衝上南城,將附城的後金軍趕下城頭,終於穩定了局勢。

後金兵狂攻一天,除了留下屍首外什麼結果都沒拿到,努爾哈赤非常憤怒,於是悍然下令夜戰,袁崇煥在城中不停調度,死守一夜,在激戰中袁崇煥左手負傷,仍堅持站在城頭,士兵們飽受鼓舞,再次擊退了後金士兵。據記載,一日一夜的攻城後,後金軍陣亡四千餘人,袁崇煥也折損了五千多人,全軍將士疲憊不堪。

次日,努爾哈赤再次攻城,因士兵膽怯不敢衝鋒,於是親自到第一線督戰。疑被城頭大炮擊傷(清史沒有記載,明史記載為“發一炮,中黃龍幕,傷一大頭目,奴兵大哭,以紅布包裹抬去”),後金在進行了最後一次攻城後撤軍。此時城內火器已盡,弓箭幾無,兩萬兵馬僅剩一萬人,而且多是傷兵疲兵,已不能再抵禦一次進攻。而後金軍竟然退去,寧遠城得以守住。

戰後袁崇煥派人到城下撿拾弓箭,竟然收集了十萬多支箭。而城牆上的大洞有二三十個,城牆已接近崩塌。

撤退的後金軍趁著海面冰凍攻陷了覺華島,屠殺島上一萬六千人,劫掠、燒燬糧食三十萬石。袁崇煥因兵少且疲,不能出援。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高第見袁崇煥獲勝,立即上奏說此乃臣的計策,試圖邀功脫罪,然而高大人在山海關一卒不出的看完了整場戰鬥,實在是沒什麼可掩飾的。於是他的親親好乾爹魏忠賢都沒有保他,高第灰溜溜走人。袁崇煥則連續升官,一路升到兵部右侍郎(三品,副部長)。

這一場勝利對交戰雙方意義極大。明朝兵部尚書高興的說:“八年來賊始一挫,始知我中國有人”,天啟皇帝也說“深嘉清野堅壁之偉伐酬報與前,而姑免失糧棄島之深求策勵於後”。

努爾哈赤撤退後,袁崇煥寫信給他,“聽說你叫做天命汗,你橫行天下這麼久,今天卻敗於我手,這就是天命吧!”努爾哈赤回師後,於同年八月死去,臨死前還在唸叨“我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竟然打不下一個小小的寧遠城,這就是命啊!”。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圖為努爾哈赤畫像。

寧遠大捷之後,滿桂因為趙率教不支援自己與趙發生了爭吵,袁崇煥趕來和稀泥,因為技術不過關,把稀泥和成了板磚,親自上陣跟滿桂吵了起來,遼東督師王之臣支持滿桂,雙方吵來吵去,最後朝廷親自教袁崇煥怎麼和稀泥:王之臣與滿桂守關內,袁崇煥與趙率教守關外,稀泥和的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努爾哈赤死後,飄飄然的袁崇煥又犯了老毛病——輕率,他再次擅自行動,派人弔唁努爾哈赤,之後又擅自以議和為名爭取修築錦州的時間,皇太極藉機行事,派兵攻打朝鮮,這期間袁崇煥因兵力不足僅派數千兵馬到大淩河遊行了一番,沒有支援朝鮮或者毛文龍,朝鮮被迫與後金結盟,毛文龍被迫逃往皮島。由於當時林丹汗已經西逃,關外明軍徹底孤立。袁崇煥的這次議和明顯是不及格的政治表演。孫承宗對此的評論是“往以弔喪,愚奴而為奴愚”。

1628年五月,皇太極率六萬兵馬攻打錦州,試圖圍點打援,錦州守將趙率教憑藉議降和大炮死死堅守,袁崇煥以寧遠軍不能輕動、騎戰不如後金軍為由,僅派滿桂率四千兵襲擾皇太極,滿桂與趙率教不睦,幾乎沒怎麼出擊。

但是滿桂仍然引來了皇太極的注意力,由於錦州未破,因此來攻寧遠(這個邏輯充分證明了皇太極不善軍事)。為了打退皇太極,袁崇煥拿出了自己精心佈置的三板斧——倚堅城,大炮轟,騎兵衝。皇太極雖然不善於指揮,但是後金軍隊的戰鬥力很高,雙方你來我往,各自都有傷亡,誰也沒有佔絕對優勢。

但是此時,趙率教率領錦州守軍出城襲擊皇太極的後軍,皇太極於是撤回錦州附近繼續圍點打援。孰料毛文龍趁機出兵四萬攻打遼陽,皇太極無心戀戰(確實也打不下來),便以“士兵中暑”的理由撤回瀋陽。這場戰役,後金軍陣亡一萬多人,遼東寸土未失,明史稱此戰為寧錦大捷。天啟皇帝曰:“十年之積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鋒”。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此時閹黨勢力大盛,袁崇煥為繼續推進遼東的恢復之計,忍著噁心上奏說給魏忠賢蓋生祠,並稱贊魏忠賢有功於社稷。而魏忠賢因為袁崇煥的東林背景(孫承宗,候恂都是東林黨),不肯信任袁崇煥,指揮御史彈劾袁崇煥“暮氣難鼓”,這位御史肯定和袁崇煥不熟,不然怎麼不知道袁崇煥盛氣傲心、任性妄為的事蹟?

無論如何,袁崇煥被撤了。在寧錦大戰的功勞簿上,袁崇煥明列最末,僅加一級俸祿,賞銀三十兩。而魏忠賢還沒滿月的侄孫,卻因為魏忠賢的“運籌於千里之外”獲封伯爵。

在袁崇煥下野期間,皇太極對內鞏固了統治,對外征服了內喀爾喀部和察爾汗部,保證了後方的穩定。

1627年底,魏忠賢自殺十三天後,崇禎再次啟用袁崇煥,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和遼東督師。此時寧遠士兵因欠餉兵變,巡撫(軍區政委)畢自肅自殺。袁崇煥上任後立刻奔赴寧遠,捉拿帶頭鬧事的兵痞和故意放縱的將領,又向崇禎索要八十萬兩兵餉,國庫空虛,崇禎竟不肯動用充裕的內庫(皇帝的錢庫)出錢,而是加徵稅錢,湊了三十萬兩給袁崇煥。

次年春,袁崇煥接連上書三次,說遼東防線在我的指揮下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薊州的防禦很弱,希望朝廷注意北京西北面的防禦。崇禎命大臣商議,大臣們拖延不決,此事不了了之。

七月,崇禎召袁崇煥入京商議遼東戰略,袁崇煥見皇帝面容愁苦,於是安慰皇上莫慌,臣五年就能把建州女真趕回老家去。崇禎大喜,旁邊的大臣趁崇禎如廁,問袁崇煥有何妙計,袁崇煥說我說著玩的,哄皇上高興呢。大臣驚問袁崇煥,若皇帝五年後以此問罪怎麼辦?

恰巧此時崇禎回來,袁崇煥就獅子大開口,提了一堆他以為皇上不會同意的條件:糧餉不得缺少,兵器要足備,人事權、指揮權要由自己擅專,不得派監軍礙事,朝臣中所有對自己不利的言論,皇上您都不能信。出乎他的意料,崇禎對這些要求一一照準,還收回了滿桂和王之臣的尚方寶劍,並賜了袁崇煥一把。

其實類似的承諾,毛文龍和孫承宗都給過,毛說“三年內不平遼滅奴,自治欺君誑上之罪”,孫說“五年……倘臣所言不濟,請殺臣一身而誤天下”,袁崇煥輕率的性子犯了,隨口一學。可是毛文龍遠在海外,自力更生,誰也管不著,孫承宗有皇帝的絕對信任,袁都督您有什麼?這不,自己跳自己的坑裡了吧。

袁崇煥出宮後,與內閣大學士錢龍錫商議奪毛文龍軍權的事,錢龍錫勸他謹慎,他說計議已定“入其軍,斬其帥”。

1629年九月,袁崇煥下令為了防止奸細,所有前往皮島的貨船都要先去覺華島檢查,毛文龍見財路被斷,就以缺少糧餉為名上奏朝廷,袁崇煥趁機帶十萬兩白銀赴皮島,再“請”毛文龍告老還鄉未果後,於次日殺死了毛文龍,並用糧餉收買人心,但很多軍士仍然散去。

這裡粉碎一個謠言,說袁崇煥殺毛文龍是為了討好皇太極,這也是袁崇煥漢奸論的主要依據之一。但是,各位請看地圖,袁崇煥要想投降,打開山海關即可,毛島主的兩萬兵馬還能阻攔不成?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況且《滿文老檔》裡還真記載了一個試圖投降的將領,不巧的是,這個將領叫毛文龍。據此書記載,毛文龍多次給皇太極寫信,提要求,談待遇,還說要借兵去打登州(山東煙臺,威海一帶)。

閒話少說,我們繼續說袁崇煥。

毛文龍死了以後,皇太極探知島上群龍無首,後金後方的威脅已除,於是命令岳託去燒了錦州的糧草,造成攻打錦州的假象。然後帶兵繞過關寧防線,從蒙古攻破瓦口關,兵迫北京。

袁崇煥,又一次沒請示領導,帶領邊軍星夜兼程趕赴北京城下,根據明律,邊軍不經請示赴京視同謀反,袁崇煥不管不顧,路上都沒派個人送封信給崇禎。於是乎先鋒趙率教支援遵化,抵達時因為守將不肯開門,趙率教被迫與後金軍野戰,全軍覆沒,趙率教戰死。

袁崇煥帶兵趕到薊州佈防,皇太極帶兵繞過薊州直撲北京,佔領通州。孫承宗急令袁崇煥赴北京周邊佈防,但袁崇煥沒有聽從。他可能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倚堅城,大炮轟,騎兵衝。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這個堅城,就是北京,在城頭百姓士兵的注目下,袁崇煥和自己的軍隊追著皇太極跑,但一箭不發,一槍不打,城上的百姓和城下的軍隊,一起看著後金軍隊劫掠京郊,北京城內開始出現袁崇煥叛變的謠言。

到了十一月二十號,搶了五天的皇太極決定拿北京試試手,他下令南北對進,莽古爾泰攻南門,自己攻北門。守南門的袁崇煥立即憑自己精研的戰術打敗了後金軍,莽古爾泰負傷,阿濟格險些戰死。皇太極攻北門被滿桂擊退,滿桂卻被城頭的炮誤傷。又有謠言稱這一炮是袁崇煥打的。

二十三日,崇禎召袁崇煥入城,將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到袁崇煥身上,並好言撫慰。袁崇煥大概覺得前幾天追著皇太極跑而不打有些不好意思,因此說“城外是後金的全部精銳,戰鬥力很強,皇太極想要稱帝,後金軍連繼位的日子和主持典禮的喇嘛都準備好了”,崇禎君臣被這些話嚇壞了,袁崇煥又說,希望皇上讓我的士兵進城休整,養足氣力守城。崇禎此時已不信任袁崇煥,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

二十七日,九門換防,袁崇煥守左安門。滿桂戰敗後途徑左安門,希望袁崇煥支援,袁軍不動,但滿桂卻在混亂中被射傷,而這些箭上刻著袁軍的字號,滿桂立即赴宮內告狀,此時袁崇煥還不知此事。

皇太極集中兵力攻打袁崇煥,袁崇煥親自上陣,經五小時激戰打退了皇太極,袁崇煥身中數箭,幸而甲冑結實,沒有受重傷。

十二月一日,急躁多疑的崇禎皇帝決定不再信任袁崇煥,他以發餉為名召袁崇煥入城,見面後就質問袁崇煥三件事:殺毛文龍的原因,後金軍為何打到北京城下,為什麼打傷滿桂。來的時候袁崇煥滿腦子都是餉銀,被這幾個問題弄得措不及防,沉默不語。崇禎立即下令,對袁崇煥免職聽堪。

祖大壽見袁崇煥被抓,顫慄不安,出城後立刻帶領關寧軍隊逃回遼東,皇太極趁機攻打北京,崇禎一方面命令袁崇煥寫信安撫祖大壽,一方面督促主張守城的滿桂出城野戰,滿桂無奈出戰,陣亡。而其他勤王軍因為袁崇煥有功卻被議罪,不知所措。

崇禎慌了手腳,急忙命令孫承宗擔任勤王軍隊總督,孫承宗極有威望和智慧,三軍用命,終於打退了皇太極。

而袁崇煥此時被監禁,崇禎對如何處置袁崇煥沒有主意,朝中奸臣周延儒、溫體仁卻試圖利用袁崇煥來攻擊東林黨,爭取大學士的位置。於是在1630年八月一日,御史史範彈劾袁崇煥結交內閣大學士錢龍錫,擅殺毛文龍,意圖謀反。崇禎遂下令凌遲袁崇煥,將袁家老少流徙兩千裡,抄家(無餘資)。

袁崇煥尚未抵達刑場,便被不分好歹、被人誤導的北京城民咬死,死後一片肉賣一錢銀子,被北京城民吃盡。其家僕餘某,連夜偷了他的骸骨,葬於廣渠門內,幾個月之前,袁崇煥還在這裡為了吃他的百姓們浴血奮戰。餘家世代為其守墓,至今。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袁崇煥臨死前寫了一首詩,表述自己的茫然與失落,以及對朝廷的忠誠。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袁崇煥這個人,有著一腔熱忱,滿心忠誠,又能於絕處挺身而出,保國護民。但他做事輕率,任性妄為,雖欲迴天,卻無法得到封建官僚、封建帝王的容忍與信賴,最終慘死於百姓之口。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愚昧忠君的痴心人,俠氣縱橫的潑膽漢。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袁崇煥,一個輕率的守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