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顶十万军,辛亥革命是靠他“吹”出来的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一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可以说,谁都没想到,这次普通的起义,竟然成立压死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偌大的封建国家轰然倒塌,如此的彻底。尽管很多人都预料到了满清和封建制度的灭亡,但却没有几个人能够解释出为什么会是辛亥革命做了会子手,手起刀落,咔嚓一声,连磨了几十年刀的孙中山都没能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一支笔顶十万军,辛亥革命是靠他“吹”出来的

辛亥革命的成功,就如同一个蝴蝶效应一般,湖北独立,进而引起了一连串的省份独立,难道说以前这些省份没有独立的能力吗?显然不是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各省都不再压抑自己的力量,选择彻底摆脱清政府的控制呢,辛亥革命的成功固然重要,但辛亥革命的作用只不过相当于一个火种,让这一微弱的火种成为燎原大火的,则是那些疯狂的报刊届,尤其是号称“一支笔顶十万军”的《大汉报》创办兼主编人胡石庵,当时很多人都说,辛亥革命能够取得成功,基本都是靠他吹出来的。

一支笔顶十万军,辛亥革命是靠他“吹”出来的

胡石唐(1880-19260原名人杰,又名金门,别号天石、忏憨室主,湖北天门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十七岁为诸生,十九岁到北京,从谭嗣同游,戊戌变法失败,逃回湖北,肆业于经心书院,以“行为弗善”被开除。1900至1906年这几年, 他先是参加了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活动,失败后,又参加了陈伯平等人谋刺铁良的活动,和湖北革命团体日知会的活动,曾经两次被捕入狱。出狱后开始办报,主编过文学期刊《扬子江小说报》(1909年4月创刊于汉口),并积极为沪、汉两地的中西、公论等报撰稿,发表过《新儒林外史》、《马上女儿传》、《蒲阳公梦》、《湘灵瑟》、《明珠血》等四十多部短中篇连载小说和其他散文作品,“于无形中提倡种族社会等思想,使人感悟”;,与李涵秋齐名,一度成为武汉地区知的报刊小说作家。

一支笔顶十万军,辛亥革命是靠他“吹”出来的

1910年,他独赀创办大成汉记印刷公司于汉口,承印《大江报》,支援文学社的革命宣传活动,并秘密翻印 《猛回头》、《瞥世钟》等革命宣传品。武昌起义后,他继续从事办报活动,利用大成汉记印刷公司的设备,创办《大汉报》, 时刊为革命作宣传。二次革命后,又创办了一份《天声报》,“鼓吹国家主义”,以迄去世。创办《大汉报》的时期,是胡石庵一生中最有声光的一段时期。武昌起义后的第二天,他就以 大幅白纸和黄纸,用毛笔手写《大汉报》两张,分贴于汉口的江 汉关署和英租界附近,报道有关起义的详细消息,吸引了大量读 因者。这就是三天后铅印出版的《大汉报》的前身。

一支笔顶十万军,辛亥革命是靠他“吹”出来的

《大汉报》正 式创刊后,他倾全力于办报。亲自采访,亲自提稿,文思敏捷,运笔如飞,刚创刊的那几期,“自论说以下皆其一手所为”每期报纸出版后,都很受欢迎,到处挤满了看报的人,他也因此赢得了不少荣誉。一些参加起义的新军官兵疲说:“胡石庵一枝笔,胜过吾辈三千毛瑟枪”有人甚至说:“中华民国是胡石庞吹起来的”,都生动地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影响。他是一个有一定的宣传才能,善于捕捉战机,不择手段地为共和国的诞生制造舆论的资产阶级新闻记者。

一支笔顶十万军,辛亥革命是靠他“吹”出来的

辛亥革命期间,很多报刊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不惜伪造新闻,“有的小报为了争取多销,极力迎合群众心理,不息哗众取宠,伪造电讯。例如《大风晚报》所刊的‘清摄政王昨晚暴卒,清皇太后自缢死’,‘民军光复天津,地方官皆逃’等电讯,都明显地出于伪造。”而对于读者来说,读到假新闻,相当于花正品的钱买到假货,但他们却“从起义爆发的那天起,就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被联翩而来的无数捷报激动得如痴如醉,即使有一些人浑水摸鱼,藉端敛财,他们也不遑计较了。”读者的大度,其实是对报纸的一种溺爱,他们眼中其实根本就没有报纸,也没有对报纸的尊重和认可。

一支笔顶十万军,辛亥革命是靠他“吹”出来的

胡石庵更是认为:把声势说的夸张些,既可以安军心,又可以丧敌胆,这个谎非不可。“

为了革命的胜利,而编造假新闻,这种行为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