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鄰”傳統文化如何繼承,我們應擺正國學經典教育態度

“人之初,性本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等國學經典名句現在吟誦起來依然郎朗上口;《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傳統經典著作卻在青少年課堂上漸漸消失了蹤影。

“德不孤必有鄰”傳統文化如何繼承,我們應擺正國學經典教育態度

難道是傳統國學已經被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所淘汰了?答案是否定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呼籲,人們若是想在二十一世紀生活下去,必須從孔子那裡汲取智慧,而《論語》正是孔子的弟子大量總結孔子言行編寫而成的;《弟子規》中的部分內容仍然可以幫助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如何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培養自身道德品質;《三字經》中的典型人物事蹟依然對我們的言行起著榜樣作用,併為我們的身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可見,國學經典內容並不應該被這個現代社會所拋棄,反而我們還要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國學經典教育勢在必行。

國家相關部門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正積極地推動國學經典傳統文化走進課堂活動,在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為青少年們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德不孤必有鄰”傳統文化如何繼承,我們應擺正國學經典教育態度

1、進行國學經典教育,有助於繼承傳統文化精華。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歷史,留給了我們太多的文化寶藏。當代社會,在與世界經濟、文化等領域逐漸接軌的同時,更應該讓中華民族的青少年們學習和傳承我們傳統的國學經典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肥沃的文化土壤裡不斷地汲取養分,讓國學經典不斷地滋養自己,提升自身道德品質,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祖國努力奮鬥。

2、進行國學經典教育,有利於樹立文化自信。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使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國家也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期間,我們的國學經典傳統文化慢慢地受到了冷落,一些人甚至“崇洋媚外”對傳統文化失去了應有的自信。因此,進行國學經典教育,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和發揚光大就成了我們的文化保護責任。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斷創新形式的國學經典教育,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樹立我們的文化自信。

“德不孤必有鄰”傳統文化如何繼承,我們應擺正國學經典教育態度

3、進行國學經典教育,有利於提高社會道德修養 。

傳統古文名著中飽含著古人先哲們的智慧,內容豐富、種類多樣,或講述自然科學規律,或講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道德品質 ,或講述社會生活現象。進行國學經典教育,讓社會大眾特別是當代青少年在潛移默化的薰陶中感受國學魅力,自身的道德修養也就隨之提高。

4、進行國學經典教育,有利於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

教育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提到:“如果一個學生閱讀面廣,視野開闊,語文素養一般也會比較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裡。”新教改後的“大語文”時代已經來臨,不重視國學經典、文史知識的積累,只讀課本真的不行,有一天那可能會在各個科目的教材和試卷上都能看見文言文。學好國學經典,還可以培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那種超凡脫俗的談吐氣質。

“德不孤必有鄰”傳統文化如何繼承,我們應擺正國學經典教育態度

小結:進行國學經典教育是和國家發展的大背景相吻合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所在的城市,所到之處都可以看見傳承優秀國學文化的身影,相信我們從自身做起,發揮自己的力量,匯聚起來的就是磅礴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