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看腎穿刺報告?學會看4點,成為病理“小專家”

近日有幾位腎病朋友來諮詢,上來一句話就是:大夫,你看我還能活嗎?

慢性腎臟病不是致命的疾病,不用經常死啊活啊的掛在嘴邊。這幾位病友做了腎穿刺,但不會看穿刺結果,只想著醫生讓做穿刺檢查,肯定已經非常嚴重了。其實看他們的病理報告,大部分並不是太嚴重。

做了腎穿刺的腎病朋友,需要對腎臟病理有一點了解,才能更好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不會看腎穿刺報告?學會看4點,成為病理“小專家”

1.腎病的病理類型有哪些?

腎炎患者的尿蛋白不是很高,可通過降壓、利尿、消腫、抗凝等治療緩解病情;而腎病綜合徵患者的尿蛋白較高,往往要進行激素/免疫抑制劑,經常需要病理診斷作為治療指導。

小兒腎病綜合徵,90%以上是微小病變腎病,一般無需腎穿刺。成人腎病綜合徵,病理類型較多,最常見的是以下5種:

1. 微小病變腎病

2. 膜性腎病

3. 非IgA系膜增生性腎病

4.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

5. 膜增生性腎病

而腎炎患者,可以是以上部分病理類型,更多的是IgA腎炎。

另外,還有各種繼發性腎病:

高血壓腎病

紫癜性腎炎

狼瘡性腎病

糖尿病腎病

高尿酸腎病

等等。

不會看腎穿刺報告?學會看4點,成為病理“小專家”

2.各類腎病,進展風險如何?

微小病變腎病、兒童紫癜性腎炎、高血壓腎病、高尿酸腎病等有較為成熟的治療方案,繼續進展的風險較小;

IgA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病、膜性腎病、成人紫癜性腎炎、慢性間質性腎炎等,長期來看可能發生進展,風險中等,不過我們觀察到,這些腎病的進展也較為緩慢;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腎病、狼瘡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等,用藥反應不如其它腎病,進展通常也較快些,更需要積極地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

看完病理類型,再看具體分級。每種腎病都有不同的嚴重程度,很多病種會分為幾個等級、類型和程度。比如:

膜增生性腎病分為1/2/3型

膜性腎病分為1/2/3/4型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分為經典型、門部型、細胞型、頂部型、塌陷型。

狼瘡性腎病分為1/2/3/4/5/6,以及5+4/5+3型

IgA腎病分為1/2/3/4/5級

系膜增生性腎病分為輕、中、重度

多數腎病是分級數字越大,就越嚴重,進展風險也越大。(不過也有例外,比如膜增生性腎病是2型最嚴重,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的分型沒有序號,雖然多數較嚴重,但頂部型較輕些)

3.腎小球硬化佔比多少?

腎穿刺會取出約20-30個腎小球,部分腎小球可能因為長時間的炎症而完全喪失功能,就會出現硬化。硬化的腎小球佔比越高,病情越嚴重。

如果沒有觀察到硬化的腎小球,則病變較輕;如果腎小球硬化佔比較高,甚至超過了50%,說明病情較為嚴重。

不會看腎穿刺報告?學會看4點,成為病理“小專家”

4.是否有新月體形成?

腎臟出現新月體,也是病理嚴重的標誌之一。

新月體是一個月牙形的結構,由巨噬細胞、T細胞、樹突狀細胞、凝血因子等堆積到一塊組成的。這些成分原本在血液中,因為腎小球破裂而漏了出來。

新月體經常會出現在IgA腎病、紫癜性腎炎、ANCA相關小血管炎、狼瘡腎炎、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病等腎病。

如果新月體很少或是沒有,是較為理想的情況。但如果穿出來的20-30個腎小球中,有50%以上的腎小球有新月體,則稱之為“新月體性腎炎”,其病情較為兇猛,進展風險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