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火了幾十年的豌豆餡:曾賣到中牟、新鄭,這幾年咋沒了?

十幾年前,有種小吃在長葛無人不曉!它口感軟糯、甜入心坎兒,“外形像蛋糕,口感像雪糕”,堪稱那個年代的“網紅小吃”。


一到“五黃六月”,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買上幾斤,這種小吃就是豌豆餡。

長葛火了幾十年的豌豆餡:曾賣到中牟、新鄭,這幾年咋沒了?


豌豆餡,又叫豌豆糕。憑著涼甜的獨特口感,在各色冷飲還未流行時,它就是那個年代的“雪糕”。


過去每逢廟會,集上便會有許多小販推著架子車,挑著挑擔賣豌豆餡,那時長葛不少人以此為生。追根溯源,不少小販的手藝都來自大周鎮新魏莊村,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這裡的村民就開始用手推車把豌豆餡賣到周邊各地。


“那個年代村裡都是莊稼漢,誰家能有門兒手藝,做個小生意,就能給家裡帶來不少的收入。”

如果每個村莊都有一種專屬味道,那麼新魏莊的專屬味道就是豌豆餡的甜味。在沒有冰箱冷櫃的年代,豌豆餡是四至六月份的專屬甜品。


那時經過冬天的消耗,舊糧早已見底,而田裡的新麥麥穗才剛泛青,俗稱“青黃不接”,而豌豆餡正好“有青有黃”。


“俺村老人的說法是,春季吃了豌豆餡,這青黃就接上了。”新魏莊村55歲的村民魏紀法告訴小編。

長葛火了幾十年的豌豆餡:曾賣到中牟、新鄭,這幾年咋沒了?

出乎小編意料,新魏莊周邊實際並不產豌豆,他們做豌豆餡兒的豌豆主要來自南陽等地。


新魏莊村曾做過豌豆餡生意的人家有十戶左右。傳說早在清代光緒年間,新魏莊村就有人做豌豆餡生意。


不過,如今村裡流傳的手藝是否來自於百餘年前已無法考證。因為在新魏莊村老人們的記憶中,村裡流傳的豌豆餡手藝來自魏紀法的父親魏書堂。


魏紀法回憶,父親魏書堂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年輕時曾走南闖北做生意,他做豌豆餡的手藝就是打拼時在外地學會的。


回到村後,憑著一門豌豆餡手藝,魏書堂支起了豌豆餡攤兒,四處趕會賣豌豆餡。魏紀法回憶,那時父親每年賣豌豆餡賺來的錢支撐著一家的日常開支。


“那個年代村裡都是莊稼漢,生活條件都說不上很好,誰家能有門兒手藝,做個小生意,就能給家裡帶來不少的收入。” 魏紀法笑道,“我們家弟兄三個,弟兄仨結婚的錢都是靠我爸做豌豆餡攢出來的。”


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魏家豌豆餡是八七路上實打實的“網紅小吃”

做豌豆餡是份辛苦活兒。在魏紀法記憶中,家裡最忙碌的時候要數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那時家裡的豌豆餡在大週週邊頗受歡迎,父親魏書堂還被 “招聘”到縣城八七路“糧香樓”專做豌豆餡。


要做出色香味兒俱佳的豌豆餡,通常頭天下午就得開始準備。在魏紀法記憶中,每到下午,父親就會在屋裡擺出十幾個塑膠盆,這就是豌豆餡的模具。


做豌豆餡先從煮豆開始。魏紀法介紹,過去做豌豆餡時,他們先用石磨將豌豆脫皮並淘洗乾淨,之後再用小火將豌豆煮成“糊糊”。


等到煮到香氣四溢時,便是要攪拌的時候了,豌豆餡攪拌從來都是件麻煩事兒。為了最終成品的清甜可口,鍋裡熬開的豌豆“糊糊”裡要加入大量砂糖,之後需要用一種類似竹篾子做成的炊帚不停攪拌。


攪拌費時費力,既要保證豌豆“粉碎”,又要保證糖能“和勻”。

長葛火了幾十年的豌豆餡:曾賣到中牟、新鄭,這幾年咋沒了?

除了豌豆,豌豆餡的另一個主要原料是柿餅。切碎的柿餅是豌豆餡兒中除砂糖外的另一種甜味。


那時魏紀法一家做豌豆餡心裡卻總有股動力,因為當時魏家的豌豆餡是風靡八七路的“網紅小吃”。豌豆餡熱銷的場面魏紀法至今記憶猶新。


頭天晚上做出的豌豆餡第二天早上便能成型,每天早上開門後,八七路上就會排起一條長龍。從早上開門算起,通常不到中午,十幾大塊豌豆餡就會售空。

長葛火了幾十年的豌豆餡:曾賣到中牟、新鄭,這幾年咋沒了?

魏書堂的豌豆餡就在糧食局門口的糧香樓中。圖為過去的八七路。


“那時買東西還要糧票,我們家一般一個人切豌豆餡,一個人收票,就這都忙不過來。”魏紀法回憶,“因為這東西‘涼甜’,既能充飢又很可口,當時我們家有不少老主顧,不少在縣城幹活兒的人每天中午不吃飯,就靠豌豆餡充飢。”


“逢春夏之交農村會多,那時全村每天三四十輛手推車一起出村,出攤兒一天少說能賣上幾百斤。”

眼看魏書堂的豌豆餡攤越發紅火,新魏莊村不少街坊就跑來向他“取經”。


豌豆餡做起來雖辛苦,但製作工藝卻不復雜,而每當遇到有人請教時,魏書堂從不推辭。


“我父親生性大方,從不藏私,只要有人提出來願意學,就會仔仔細細教給他。”魏紀法回憶。


一來二去,豌豆餡成了新魏莊村人的一份“招牌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每逢春夏季節,村裡幾戶做豌豆餡生意的人家裡就會擺出“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陣勢。


“逢春夏之交農村會多,那時全村每天三四十輛手推車一起出村,出攤兒一天少說能賣上幾百斤。”魏紀法回憶,“那時你在會上遇到賣豌豆餡的,十有八九就是我們村的人。”

長葛火了幾十年的豌豆餡:曾賣到中牟、新鄭,這幾年咋沒了?

在魏紀法記憶中,那時村裡大夥兒趕會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架子車、手推車。


因為製作工藝簡單,除新魏莊村外,附近的王皮廟村、董村鎮屈莊、大趙莊村漸漸也有人學會了製作豌豆餡。如今新魏莊村及周邊許多人靠“跑金屬”賺錢養家,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製作豌豆餡是大周人的“搶手活兒”。魏紀法回憶,當時甚至有人趕到許昌、中牟、新鄭等地賣“大周豌豆餡”。

做豌豆餡為啥能成熱門產業?魏紀法坦言,除製作流程簡單、父親不藏私外,主要因為豌豆餡適合製作的季節剛好趕上四五六月農閒時節。


“過去沒有冰箱,天太熱了豌豆餡做出來容易壞,太冷又會變成‘冰碴子’很難成型,只有春秋兩季適合做。”魏紀法解釋,“春季四五六月剛好農閒,廟會又多,‘莊稼漢’閒著沒事,都想找兒賺錢,豌豆餡自然 會變成‘香餑餑’。”


“1990年前後我們最後一次趕大會,那次因為豌豆餡賣得太快,我從家來回整整給大哥他們送了三回豌豆餡。”

和哥哥們一起從父親手裡接過豌豆餡這份“搶手活兒”後,魏紀法卻只做了六七年就改行了。


雖然從小耳濡目染,但魏紀法實際上直到18歲才開始跟著父親和兩個哥哥做豌豆餡、跑廟會。在此之前,他“愛玩兒”,不願意學。“小時候光顧跑著玩,雖愛吃豌豆餡,但說讓我整天做,我肯定更願意玩兒!”魏紀法說。


懂事後,魏紀法老老實實跟著父親和哥哥們做起了豌豆餡。但沒過幾年,趕上大周“金屬潮”興起,魏紀法和兄弟們放下豌豆餡生意,開始“跑金屬”。


“當時豌豆餡賣得還是很好的。”魏紀法回憶,“1990年前後我們最後一次趕大會,那次我們兄弟幾個在增福廟趕會,會上我們的豌豆餡攤位圍滿了人,沒辦法按先後順序來,只能按個頭高低收錢。那次因為豌豆餡賣得太快,我從家來回整整給大哥他們送了三回豌豆餡。”


魏紀法坦言,自己改行主要是因為金屬生意更掙錢。“豌豆餡畢竟只有每年春夏季節能做,其他時候終歸還是要找別的門路賺錢。”


“現在物質條件豐富了,各種天南海北的吃食都能買到,人們‘嘴饞’時想吃啥就能買啥,豌豆餡自然沒過去那麼火爆了。”

做起金屬生意後,雖然仍經常在家裡做豌豆餡,但魏紀法始終再沒出過攤兒。


到2000年左右時,新魏莊村其他做豌豆餡的人也陸續改了行。他們中大多數人像魏紀法一樣,選擇“跑金屬”謀生。


“這些年我認識做豌豆餡的人基本全部改行了。”魏紀法回憶,“幾年前聽說王皮廟村還有人在堅持做,但是我沒有見過。”


近幾年,集市廟會上的豌豆餡似乎也不再“受寵”。大大小小的集市廟會上,還能發現一兩個用自行車後座託著幾塊豌豆餡叫賣的小販,生意較為冷清。


對此,魏紀法覺得主要是人們“嘴饞”時的選擇更多了。


“過去條件困難,沒有奶油蛋糕,沒有各種果凍、雪糕,豌豆餡就是那時的‘奶油蛋糕’‘果凍’‘雪糕’。 現在物質條件豐富了,各種天南海北的吃食都能買到,人們‘嘴饞’時想吃啥就能買啥,豌豆餡自然沒過去那麼火爆了。”魏紀法說。

長葛火了幾十年的豌豆餡:曾賣到中牟、新鄭,這幾年咋沒了?

在魏紀法看來,如今的各類點心取代了過去豌豆餡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儘管已沒人做豌豆餡生意,但如今在新魏莊村,豌豆餡依舊沒有遠離人們的生活。許多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嘴饞時第一時間想起的依舊是豌豆餡。對他們來說,那種記憶中的甜味是真正的“人間美味”。


時至今日,這種記憶中的甜味似乎也滲進了生活。新魏莊村說起別人的幸福生活,他們是這麼說的——“你瞧瞧人家的日子,乖乖哩,甜得跟豌豆餡一樣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