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託孤,孫權與劉備差距怎麼這麼大?

同樣都是託孤,孫權與劉備差距怎麼這麼大?

"白帝城託孤"這個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實際上,劉備的白帝城託孤,主角是兩個人,一為我們所熟悉的諸葛亮,另一個就是尚書令李嚴,並且將最重要的軍事大權交給了李嚴,而不是諸葛亮。雖然李嚴最後被廢為平民,但是,諸葛亮畢竟還是為了蜀漢竭盡全力,正是因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蜀漢才能從夷陵之戰後的低谷中走了出來。對此,劉備的白帝城託孤,無疑是比較成功。但是東吳的託孤,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同樣都是託孤,孫權與劉備差距怎麼這麼大?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東吳內亂和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孫權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孫權臨終之際,太子孫亮年僅10歲左右。對此,孫權確定了五位託孤大臣,分別是大將軍諸葛恪、中書令孫弘、會稽太守滕胤、蕩魏將軍呂據、宗親侍中孫峻。

同樣都是託孤,孫權與劉備差距怎麼這麼大?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孫權死後,中書令孫弘故意隱瞞了孫權的死訊,欲矯詔除掉諸葛恪,被孫峻告發。對此,諸葛恪立即邀請孫弘議事,於座中將其誅殺。在孫權剛一去世,託孤大臣之一的中書令孫弘就被殺了。在中書令孫弘被殺後,諸葛恪掌握了東吳的大權。

同樣都是託孤,孫權與劉備差距怎麼這麼大?

在諸葛恪慘遭新城之敗後,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皇帝孫亮,將諸葛恪及其親信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由此,在孫權去世一年後,第二位託孤大臣又死於非命。在除掉諸葛恪後,孫峻掌握了東吳的大權。

同樣都是託孤,孫權與劉備差距怎麼這麼大?

公元256年,孫峻在征伐魏國時因病去世,時年37歲。孫峻死後,他的堂弟孫綝繼續掌握東吳的大權,從而讓孫亮這位皇帝成為傀儡。最終,孫綝將孫亮廢黜,改立琅琊王孫休為帝。彼時,孫權的五位輔政大臣,只剩下滕胤與呂據。對此,滕胤與呂據密謀除掉孫綝,因計劃洩露,滕胤被殺,呂據自殺。

同樣都是託孤,孫權與劉備差距怎麼這麼大?

對此,孫權留下的五位託孤大臣,不但沒有輔助新主,還為了各自的利益,自相殘殺,導致東吳大亂,元氣大傷。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東吳的內爭,加速了自己的滅亡,同時也讓後世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