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大理三百年思平建,偏安歲月僧舍時終元滅

導語:南詔中後期,國家動盪不止,特別是在南詔和吐蕃聯軍侵略唐朝境地打敗之後,國力更加衰弱。後來南詔再次出兵進攻唐朝安南四川等地,均被唐軍打得慘敗而歸,從此更加一蹶不振。由於此時的唐朝中央政權也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中原地區更是群雄並起,逐鹿問鼎於天下。受到這個時代大潮流的影響,南詔內部實在也是暗潮湧動,政變不斷,政權更替,幾易其主,更有數位英豪在南詔這片土地上書寫了一篇篇壯麗的山河史詩。

最後,在唐天覆二年,漢人鄭買嗣正式廢南詔國號,自立為王,從此結束了南詔在雲南等地近三百年的統治。但是鄭買嗣建立政權後,國家內外有許多強藩並不願意屈服在這個漢人的腳下,紛紛起兵謀劃推翻鄭買嗣政權,雲南地區便再次陷入了戰亂的硝煙之中。

世代軍將段為強

要說到南詔以後雲南地區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當地世家段氏一族。段氏一族綿延許久,在雲南的這一支,其先祖最早可追溯到東漢年間的武威太守段穎。在南詔時期,段家世代都有軍中將領人物,其中不乏威震一方之公侯。段家紮根於南詔百餘年,深得歷代國主信任與倚重。代代相傳下來,段族在南詔國內的勢力底蘊自然是十分的雄厚。後來傳到段保隆這一代,更是在朝中擔任布燮一職,權位之重,如同中原政權之宰輔,可謂是顯赫至極。

在南詔被鄭買嗣篡權後,南詔地區一直征戰不休,先後又建立起了兩個王朝,王朝更替之間更是廝殺慘烈,南詔境內一片積屍荒野,民不聊生之景象,與此時的中原戰亂並無太大差異。段保隆在改朝換代之時也被新主猜忌而不得重用,段家也暫時陷入了衰弱的景地中。後來段思平奮發圖強,努力學習文學武藝,經營關係,體察民間疾苦,利用自己的官宦世家的人脈資源,成功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動盪歲月中謀得官職,後來因功被拜為海通節度使,段家於是再次崛起。

段氏大理三百年思平建,偏安歲月僧舍時終元滅

南詔古都

帝王之相終揭竿

按說段思平既然已經混到了這個位置,在這個動盪的國家中也算是有著一些立足之本了。但是保命沒問題,要是再想更進一步就十分困難了,更別提是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亂世時期,比他強比他狠比他有背景的人太多太多,所以還是明哲保身為上上策。段思平也明白這個道理,他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只想著保護段氏一族的血脈能夠綿延下去,繼續維持段氏一族的世家地位就可以了,爭權奪位動輒就要滿門遭禍,何必呢。

但是他願意安安靜靜度過這一生,別人卻不願意就這麼放過他,有人跟當時掌權的楊幹貞進讒言說段思平這人有帝王之相,不可不除。楊幹貞自己也是通過奪權才上位的,所以對於這種所謂的帝王之相也是極其敏感,於是便下令屬下去全力追殺段思平。段思平一聽這消息,也是極為的無奈,楊家兄弟將他和段家逼上了絕路,那是不反不行了。於是,他在躲過楊幹貞的追殺後,便積極聯絡自己這些年來交好的各部落,同時整頓自己的軍隊,正式起兵反楊。

段氏大理三百年思平建,偏安歲月僧舍時終元滅

影視作品中的段思平

段家江山號大理

段思平這人平時就十分地注重跟基層老百姓打好關係,雖然自己是鎮守一方天地的國之大將,但是他並不以勢壓人,反而對自己治下的百姓十分的體恤,忙完軍務的閒暇時間,他也常常走訪於鄉村部落之間,噓寒問暖,瞭解民情,並儘自己的一份心力去幫助他人,在地方擁有極好的聲譽和威名,深得百姓擁戴。所以當段思平被楊幹貞兄弟二人追殺,不得不反時,有許多部落紛紛表示支持並派遣部落中的驍勇壯士來幫助段思平。

楊家兄弟雖然奪取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但是與前幾個奪權者並無二致,他們都是目光短淺之人,一旦奪權之後,便內部先亂,為著爭權奪利而手足相殘,皆是豺狼之心,置天下貧乏於不顧,只顧自己享樂,為人民所厭棄。於是段思平起兵反抗楊氏時,並未有多少人站出來阻攔他,大多數都是作壁上觀而已。再加上得到了諸多部落的支持,段思平在與楊軍作戰時總是所向披靡,沒多久就徹底打敗了楊詔的軍隊,楊詔兵敗後自殺,其兄楊幹貞棄城逃奔他處,被段軍生擒,大義寧正式滅亡。後來,段思平便在大理建立了大理國,南詔之後動亂不休的景象,隨著大理的建立而正式宣告統一。自此後到明朝攻下雲南前,段氏家族便一直是大理這邊的主人。

段氏大理三百年思平建,偏安歲月僧舍時終元滅

大理版圖

段帝避禍僧度時

段思平即位後,勵精圖治,全面恢復國家的國力,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大理的社會秩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回覆,段氏大理愈加強大。可是,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鬥爭,更何況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皇位。在段思平死後,他的弟弟段思良奪權登位,於是皇位的繼承便落到了段思良一脈上。後來一直傳承下去,直到段素興即位。因為段素興荒淫無道治理無方,國家秩序逐漸渙散。這時,已經權傾朝野許久的高氏一族便與諸位大臣一起商議,廢掉了段素興,改立段思平的後嗣段思廉。擁有迎立之功的高氏在數次平息地方的叛亂之後,權力更加顯赫,此時高氏已經成了大理國政權的實際統治者。

段思廉也是受不住自己一個國主竟然要受到臣子的轄制這麼屈辱的事情,在當了三十年的帝王后便依照段氏歷代的慣例,禪位給自己的兒子段廉義。段廉義在遭到楊氏餘孽的殺害後,高氏再次平亂,扶持段壽輝登位。至此,段氏名義上是高氏的君主,但實際上二者之間的關係卻差不多正好相反起來。以後諸位登位的段帝,在位沒多久,便不約而同地禪位出家,真是流水的帝王鐵打的臣,段氏徹底淪為了高氏的傀儡,一直持續到蒙古來襲。

段氏大理三百年思平建,偏安歲月僧舍時終元滅

經常禪位出家的段氏皇帝

蒙古鐵騎踏鏡月

大理在高氏的實際控制下之中,倒是發展地也挺好的,但是當時整個大社會的主題潮流就是蒙古帝國的擴張與入侵。此時的南宋政權已經是處在風雨飄搖的境地,雖然幾次堪堪抵擋住了蒙古的進攻,但國力也是消耗殆淨,只差最後一根壓死駱駝的稻草而已。蒙古軍為了徹底攻破南宋的邊疆防禦線,全面佔有富饒的江南勝地,便轉而南下攻打大理,企圖通過大理來進攻南宋西南邊陲薄弱地界,從而一舉拿下整個江南。

期間第一次雙方戰爭雖然大理軍隊遭逢大敗,但是正巧蒙古大汗去世,蒙古軍便放棄了繼續進攻大理的計劃,全部退去了,大理暫時保住了它自己獨立的政治地位。後來蒙哥汗繼位,再次派遣軍隊殺向大理,其中中路軍更是由大名鼎鼎的元世祖忽必烈率領。在蒙古軍不可抵擋的攻勢面前,大理軍隊可謂是一觸即潰。大理高氏掌權人高泰祥被殺,段興智被遣送到蒙古汗廷後,被蒙哥汗授予金符,讓他繼續管理雲南等地,但是大理這個國家已經滅亡,段氏的帝王生涯也正式告終。

段氏大理三百年思平建,偏安歲月僧舍時終元滅

被蒙古滅掉的大理國

結語:段氏一族,前終南詔末年之亂,後起大元盛世之巔,雖然並未擴張過太多土地,但是在段氏君臨天下的這段歲月裡,大理國少有動亂,國家富強,社會太平,雲南等大理疆域是當時東方少有的淨土。大理人民們在此安居樂業,各享其所,民風也較為淳樸,再加上國家力行推崇佛教文化,所以整個社會的氣象也較為平和。無論後來如何,最起碼,段氏在雲南的統治,確實是給了大理百姓們一段安康靜好的歲月。雖然後來滅亡消散在歷史長河中,也是時代變遷的必然結果。段氏大理,值得我們去了解,去記憶。

段氏大理三百年思平建,偏安歲月僧舍時終元滅

雲南留下來的大理時期的風光勝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