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好的電影應該像大海,既波浪壯闊,又柔情似水

一、說起一位導演,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說起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我想起一件往事。大概在2014年秋冬之際,我的一個好友突然來到我家,話未出口,淚已先流,原來他被女朋友甩了。問其原因。他的回答讓我大跌下巴。他說,因為他們一起去看了《星際穿越》。觀影過後女朋友問他電影說了什麼,他說看不懂電影在說什麼,女友又問他黑洞是什麼、五維空間是哪五維、時間是怎麼被扭曲的等生冷問題,他都一頭霧水。女朋友就說他那麼笨她不介意,但介意的是他們的孩子也像他那麼笨。依是就提出了就分手。

《盜夢空間》:好的電影應該像大海,既波浪壯闊,又柔情似水

這麼奇葩的理由我第一次聽見,主要問題是我的這位朋友竟然相信了。其實,旁觀者清,我以及他的其他朋友們老早就知道他的女朋友另有第三者了。估計全世界只有他不知道自己在帶著綠帽。作為朋友,我們都沒有跟他揭發女友的行徑,他自己的感情事自己解決就好了,又不是什麼人命關天的事情。真沒想到他女朋友分手的理由這麼有創意,以至於朋友訴苦到最後,自責說,還是自己太蠢了,配不上她。

扯遠了,言歸正傳。

二、諾蘭導演

對於電影,很多時候也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要拍得讓大眾覺得好看,故事往往就會比較膚淺;要拍得有深度,那就只能比較小眾。

但諾蘭的電影可能是個例外。他的很多電影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上都結合得非常好。就像大海,既有咆哮壯麗的景觀又有粼粼碧波的美致。艱深難懂同時卻讓無數觀眾喜愛。

《盜夢空間》:好的電影應該像大海,既波浪壯闊,又柔情似水

你可以從他的電影看到氣勢磅礴的特效、驚險刺激的冒險、血脈賁張的打鬥,也可以看到深入淵底的人性拷問、細膩纏綿的情感、啟人深思的哲理。《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是這樣,《星際穿越》也是這樣。

不過,這一期我談論的是他另一部偉大之作——《盜夢空間》。

《盜夢空間》:好的電影應該像大海,既波浪壯闊,又柔情似水

三、盜夢空間

由上可知,克里斯托弗-諾蘭可不是一個“安安分分地講故事”的人,好好的一個故事非得要拍得艱深難懂,《盜夢空間》也是延續導演一貫以來這樣的“習性”。

不知從何時起,網絡上出現“燒腦”這個形容詞,而且似乎用來形容電影居多,主要形容電影費解難懂。電影的燒腦,我個人總結起來也就三個特質:1、想要理解電影就需要一些專業的知識。例如看某些科幻片的時候需要先知道什麼是平行宇宙、什麼是蟲洞;2、編劇或導演賦予電影世界獨有的規則和邏輯,就像給遊戲制定規則一樣,你需要明白其中的邏輯才能跟得上故事的節拍;3、故事在最後某個懸念沒有明明白白地呈現給觀眾,只是提供某些暗示,讓人去猜測。

《盜夢空間》:好的電影應該像大海,既波浪壯闊,又柔情似水

一般的“燒腦”的電影往往會滿足以上三種特質的其中一種或兩種,而《盜夢空間》囊括了以上三種特質。

首先,要看懂《盜夢空間》要先了解關於夢的一些基本知識。例如,什麼是潛意識,它對人的行動有什麼影響,為什麼主角柯布要把放棄企業的信念植到富二代費舍的潛意識裡面去?

其次,《盜夢空間》對夢的世界有自己的一個規矩和邏輯。對於夢的學問,至今尚沒有確定統一的科學的結論。很多關於夢的解析都是由感性的推理總結而來,沒有確切的數學數據和儀器證明他們的結論就一定是正確的,就算是弗洛伊德的研究也讓不少學者詬病。這就給《盜夢空間》創造自己的規則提供了空間。

影片中導演給夢設計了四層空間。夢的第一層、第二程、第三層以及遊離狀態。潛意識就在第三層夢境中。而每一層夢時間的長度並不對等,現實中的十小時相當於第一層夢境中的一個星期,相當於第二層夢境的半年,相當於第三層夢境的十年……這些規矩並不是科學的定論,沒有哪個心理學家確切證明說夢就有四層,各層的時間比例就是那樣。但這是導演給這部電影定義的規則,為了電影情節服務,並不是給你普及科學,所以也就不要糾結這些規則對還是不對。作為觀眾的任務是在這兩小時的觀影期間暫時接受這個規則。

第三、故事的結尾給了觀眾一個懸念,電影在作為輔助主人公是分清夢境與現實的陀螺在旋轉中戛然結束,很讓人遐想。陀螺到最後會一直轉呢還是會停止轉動?如果一直轉證明主人公仍在夢中,他回到家和孩子們團圓只是他做的一場美夢,如果陀螺最後停下來,證明主人公回家的願望實現了。

《盜夢空間》:好的電影應該像大海,既波浪壯闊,又柔情似水

這就增加了電影的趣味。有可能作者故弄弦虛,做一個開放式結尾,你可以猜測說主人公尚在夢中,也可以說主人公真的醒來了,都只是情感猜測而已,而無法在電影中找出細節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對於我個人來說,是比較討厭這樣的安排的,這就讓電影失去一定的理性。故事的懸念就算難解,也應該是有切確的答案。

所以,我更喜歡一些觀眾的另一種解釋,主人公柯布是最後是回到了現實中了的。因為在電影中,如果是現實場景,柯布是不戴戒指的,如果是在夢境中,他是戴戒指的。最後的一幕柯布並沒有戴戒指。如果是這樣,導演這個點子就太高明瞭:我心中早已有結論,但我不給你道破,只把細節藏在故事中,讓你來猜。

《盜夢空間》:好的電影應該像大海,既波浪壯闊,又柔情似水

《盜夢空間》如果只有上面的噱頭,和一些講故事技巧之外,它可以是一部優秀的商業片。優秀的商業片畢竟還是商業片,只是比一般的商業片好那麼一點,不能算是偉大。

而它之所以偉大,也是我上面說的完美地融合了藝術性和商業性。

首先它不僅是在講一個商業間諜冒險的故事,他有一套很高明的講故事技巧。講故事很容易,但要怎麼講才能抓住觀眾、怎麼有邏輯就非常難;

其次,一般的商業影片都是嚴重偏向故事的情節和動作,人性和人物情感的刻畫只是西餐餐盤邊上作為裝飾的沒有煮過的西蘭花,只是一個裝飾點綴,食之無味。《盜夢空間》對柯布的情感刻畫非常之深刻有層次。導演把這個倒黴鬼當做一枚洋蔥,慢慢地把情感一層一層地剝掉。

有個成語叫做“曲高和寡”,曲子高雅,懂得欣賞的人、願意附和的人自然就少,最暢銷的小說絕不會是寫得最好的,最多人看的文章一般都寫得比較膚淺。而《盜夢空間》似乎脫離了這個咒語,毋庸置疑,它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它也是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電影。在豆瓣上,這電影目前的評分是9.3分,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分數了。參與評價的觀眾超過一百萬人。

很多觀眾也像我一樣為了懂得更透徹,不厭其煩地看了三四遍。

對於這部電影,我最想聊的是他的講故事技巧,可以說,好萊塢電影的所有講故事“套路”,這部電影基本都有了。所以我想放在下一次用一整篇文章來分析。下一次敬請期待。

四、往事的尾聲

是了,也許你很好奇我的那個朋友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我的那位朋友要死要活了好幾天,分手的第二個星期他去了一趟廣州——他和女友是在廣州認識的——想再走一次他們曾經走過的路,好睹物思人。在去廣州的大巴上,他看上了鄰座的女生,並很快與她搭訕上,很快他們戀愛了,也很快地他們結婚了,生了一個女兒,智力正常。家庭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