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人们常常会说音乐天才、绘画天才,各行各业都有一些天生就擅长的人,而在诗词歌赋方面,从古至今天才亦不少,可是说到苏轼,估计没有人敢和他争一二。

而在他的众多诗作当中,最不能错过的是哪两首呢?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望江南·超然台作》

一、《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诗作的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这是在晚春时节,懒洋洋的春光里,春风微微的吹过,杨柳也轻轻摆动身姿,这个描写由浅入深,虽然只有春风、杨柳这两样事物,可是却让人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机。

在这美好的晚春时光中,作者肯定不会将自己关在房中虚度,于是他“试上超然台上看”,作者告诉人们,他开始走上了超然台,想要通过登高望远看到一些情景。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半壕春水一城花”这句写得太妙了,半壕和一城是对比,春水和春花是对比。看那城河中的春水只有一半,因为春天的细雨并不充足,河中也没有满溢,半壕的形容太恰当了;春水虽然不多,城中的春花却开得烂漫无比,没有一处落下的。

这里读者都能够想象得到,城中鲜花盛开,姹紫嫣红,而一汪绿水盈盈,这样的春色怎能不让人赏心悦目?

“烟雨暗千家”,由于是站在超然台上,登高必然视野开阔,作者看到在朦朦胧胧的细雨中,城中千万百姓正在忙碌的做着自己的生计。

整首诗的上半部分都让人看到春天中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让人不禁感叹景美、人美,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作者写这么美的景色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事事顺心,看什么都是美好无限,有着美好的将来;二是想要对比衬托,这么美丽的景色,才能反衬出我内心无比荒凉的糟糕心情,苏轼的这首诗恰好就是第二种。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相传在春秋时候,公子重耳流落在外长达19年,而他的忠臣介子推不离不弃,想尽一切办法护着重耳周全,甚至在最饥饿的时候,割下自己的肉来侍奉重耳。

后来重耳登基,介子推却告别重耳隐居山林,重耳不甘心这样的能人远离自己,用各种手段逼他回归,最后无奈之下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屈,葬身于火海中。

为了纪念介子推,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重耳下令全国上下都不许烧火做饭,只能吃剩菜剩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作者在这里点名了寒食节,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临近清明节,而这个节日里,最重要的就是要返乡为自己的祖先扫墓祭拜。

可是,苏轼却在酒醒之后伤心不已,因为自己现在不能回到家乡,不能在故里为自己的祖先祭拜,心头的乡愁一时难以散去。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罢了罢了,不要在我这个外乡人面前提什么故土,说什么故人了,反正寒食节过后就可以点“新火”了,新的生活终究是要来临的,我们就用这一捧新火来煮煮今岁的新茶吧,以此来去除我的乡愁。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最后一句“诗酒趁年华”,道出了作者豁达开朗的心境。不管怎么说,事实已摆在眼前,倒不如我们现在趁着年岁正好,写出更多的诗词,才对得起现在的岁月。

如果一直被现实所困扰,那么我们终将会蹉跎岁月,只留遗憾。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二、写作背景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刚到密州上任知府,相对于前一任繁华的杭州,苏轼有点被贬的感觉。他上任之后就建造了超然台,从这里可以登高望远,看到许多平常看不到的风景。

而这首原本是写晚春的风景诗,在下半部分中加入了感情色彩,让春日的烂漫时光中流露出了几许无奈、悲伤的情绪,但是最终,苏轼还是能够自娱自乐,并且感化自己,不要总是沉湎于哀伤,而是要积极向上。

苏轼的才华是挡都挡不住的,年轻时他崇拜欧阳修,因此许多文章中都坚持欧阳修的精神理念,而这一切也是让欧阳修发挥了伯乐精神,不仅传播了苏轼的名气,还为他在官场中出了一把力。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苏轼运用文字的天赋,显然为他的仕途加了不少油,可是却在之后也为苏轼带来了麻烦。苏轼博古通今,特别是在写议论文方面更是有很深的造诣,但是文学人的清高还是让他吃了不少亏。

之后几经宦海沉浮,被贬或被罚,苏轼也是经历了人生高潮低谷。可是他总能在逆境中找到让自己开心、向前的因素。

因此他的作品中,虽然有很多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郁闷、不耐,可最后总是能回归正途,意气昂扬,进取向前,就像这首《望江南·超然台》,结尾处依然让人感到了积极向上的字眼,并没有自怜自艾。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三、风格独特

苏轼这种积极向上的风格,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能体现,他总是能够别具慧眼,同一样事物能从独特的角度去欣赏,最后还能从这些表面现象悟出人生哲理,激励自己也鼓励他人,比如《题西林壁》。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这首诗一直都出现在小学二三年级的课本中,因为这首诗的文字简单明了,理解起来并不难。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已经被贬谪到汝州,可苏轼真的是一个会生活的人,不管去的地方是繁华还是贫穷,他都能寻找出无限的乐趣。

登庐山前,可能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不甘与寂寥,想到自己的仕途如此坎坷,郁闷是难免的,可是登上庐山后,作者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能发现山峦不同的景象。

而无法总结出山峰的真实样貌,还是因为自己正在这座山中,他的内心豁然开朗,人之所以会因为一些想法而束缚,原因还是自己的所知所想过于浅薄,想要获得进步,解放自己,还需要突破自我,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认清这些未知。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显然,苏轼不仅仅是在写诗,他是将自己的所悟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所以,读苏轼的诗,这两首诗肯定不能不读,第一首更是要多了解,对于你的人生肯定帮助良多。

整篇图文由子皓影视制作工作室原创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