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无情帝王家,细数历史上那些骨肉相残的王权之争

论争斗,没有什么是比王权之争更残酷更血腥的了。

市井之民所争无非财物、女色、颜面等,所争方式也顶多就是口舌之争、拳脚之争,严重的可能会兵刃相见,或者会流血殒命。但这也只是小规模小范围的,不会造成大规模大范围的影响和伤亡。但王公贵族们所争的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所争者乃世上至高无上之东西——王权。王权之争胜者王败者寇,无关乎交情,无关乎亲疏,无关乎血脉骨肉。即便再好的朋友世亲,再亲的父子弟兄,一旦涉足王权之争,都将变成路人、仇人、敌人,都将上演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惨剧。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这样的惨剧也太多太多。

01 桓公誓杀公子纠,二世矫旨逼扶苏

都知道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雄才大略,治国有方,但他继承王位的过程却并不那么顺利。

齐襄公死后,他的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桓公)都打算从国外赶回继承王位。公子纠的谋士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顺利继位,于是半路截杀齐桓公,但是桓公命大未死并且还抢先回到了齐国继承了王位。公子纠没办法,只得又逃往鲁国。桓公继位之后为了一雪前耻,同时也为了消除对自己王位的威胁,于是不断地对鲁国施压要求鲁国除掉公子纠。鲁国相对于齐国而言是弱国,对于齐国的要求不敢不从。最终,迫于压力鲁国只好派人杀死了桓公的亲弟弟公子纠,并把管仲也押送回了齐国。

和齐桓公手段差不多,秦二世胡亥也是借助别人之手成功将自己的兄长公子扶苏置于了死地。

最是无情帝王家,细数历史上那些骨肉相残的王权之争

秦始皇死后,原本的王位继承人是大公子扶苏。但扶苏当时在千里之外的边关,对于始皇的死,对于始皇的遗诏,对于胡亥赵高等人的阴谋都浑然不知。于是胡亥借已死去的始皇之手给扶苏送去了一道假的诏书,逼迫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自杀。扶苏性情敦厚,在使者的不断催促下于是自尽,大将军蒙恬见扶苏已死,也心灰意冷服药自杀了。

02 武灵王困死沙丘,玄武门太宗弑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名垂青史。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君王,晚景却十分凄惨。

赵武灵王在他四十岁时选择退位,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当起了太上皇,称“主父”。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一同游于沙丘,赵武灵王的大儿子公子章趁机发动叛乱,欲杀死自己的弟弟赵惠文王取而代之。但是叛乱很快被平息,公子章无处可逃,败退到赵武灵王的宫殿请求庇护,赵武灵王接纳了他并准其入宫。但是,后来平叛的军队还是攻入了主父宫,杀死了公子章,并遣散了宫中所有人,唯独不让赵武灵王出宫。赵武灵王就这样被围困宫中三月之久,最后水尽粮绝,活活被饿死。饿死赵武灵王的与其说是围困他的那些将领兵士,不如说就是他的儿子赵惠文王。试问,没有国王的默许,谁会有这么大的胆量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举动?而且是长达三月之久。

和赵惠文王持久囚困赵武灵王做法截然不同的是唐太宗的快刀斩乱麻。

最是无情帝王家,细数历史上那些骨肉相残的王权之争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唐太宗)在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并逼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太子,成为王位合法的继承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不仅仅是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亲弟弟,还连带他们的妻妾儿女都几乎杀了个遍,真可谓是斩草除根。当然,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有多种版本,有说是被逼无奈的,有说是蓄谋已久的,但不管怎样,杀兄杀弟都已成事实,这也成为唐太宗人生的一大污点,是怎么也洗不掉的。

03 朱温荒淫被子弑,斧声烛影太祖亡

朱温,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为人荒淫、残暴。为了当上皇帝,朱温杀了很多唐朝官员,最后更是强迫唐末代皇帝唐哀帝禅位,让自己登上皇帝宝座。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朱温几乎和他的每个儿媳妇都有不伦的关系,还不以为耻,这也就注定他后来的悲剧下场。

在一场征战途中朱温不幸病倒了,并且病情越来越严重,于是他打算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他的养子朱友文。但这事不巧让他的亲生儿子朱友珪知道了。于是满怀怒火的朱友珪半夜带人潜入宫中,对着病榻上的朱温就要一通猛砍。起初朱温还绕着柱子不停躲避,但由于年老体衰再加上本身又有病在身,没躲几下朱温就被朱友珪和他的手下活活砍死了。朱温死后他的尸体被朱友珪用蚊帐裹起来藏于寝宫地下,一直等到朱友珪除掉了朱友文,确保他可以顺利登基了才向世人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最是无情帝王家,细数历史上那些骨肉相残的王权之争

朱温被人砍死于半夜,并且悄无声息,几十年之后也有一位帝王似乎被人砍死于半夜,也悄无声息,这个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午夜,病重的宋太祖赵匡胤召其弟晋王赵光义议事,并屏退左右不让任何人听闻。不久之后但见烛光之下隐约有斧起斧落之影,并伴有太祖断断续续的惊呼之声,大约到五更之时,太祖便驾崩了。由于外人不得进入,所以当夜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太祖病逝还是太宗弑兄也就没有人知道,后人只能通过“斧声烛影”这样四个字来揣度和猜测。

04 建文帝下落不明,康熙帝九子夺嫡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下场是所有帝王中最为神秘的一个,因为他一夜之间就下落不明了,是死是活,是隐是逃谁也不知道。

公元1399年,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带兵南下夺取了他的政权,史称“靖难之役”。燕王夺取了朱允炆的京城金陵之后,宫中突然起了大火,建文帝也在这场大火中消失。有人说他自焚于宫中,也有人说他从密道逃脱,落发为僧,云游天下,还有人说他逃到了东南亚,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建文帝。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但他确实就这样消失了。

如果说“靖难之役”是叔侄两人之间的一场战争,那么接下来的康熙帝“九子夺嫡”可就不仅仅是两人了,这场内乱牵连了康熙帝九个儿子,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王位争夺战。

最是无情帝王家,细数历史上那些骨肉相残的王权之争

康熙帝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参与了皇位争夺的九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九子夺嫡”的结局是很惨的,雍正帝继位以后对他的亲哥哥亲弟弟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迫害措施,大部分都被幽禁或是折磨致死。其手段之残忍毒辣,民间也多有传说。

以上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件件触目惊心,件件让人不寒而栗。

拥有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地位越高,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帝王之家,从来没有什么“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的只是“胜者为王君临天下,败者为寇难活于世”。所以王室贵胄有王室贵胄的生活,市井之民有市井之民的生活,谁也没必要羡慕谁。

最是无情帝王家,逍遥自在是平民。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以平常之心过自己的生活,生活才会更美好,人生也才不会被生活所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