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開發區:三大產業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徽省商務廳在郎溪經濟開發區隆重舉辦“金融進園區”活動。記者從會上獲悉,郎溪經濟開發區目前已形成主園區、十字園區、梅渚園區、新發園區“一區四園”格局,智能製造、大健康、新材料三大產業成為開發區發展的強勁動力,2018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16億美元。

  “重點項目推進”工作連續兩年獲省政府表彰

  郎溪經濟開發區位於皖東南,長三角腹地,皖、蘇、浙三省交界之處,素有“三省通衢”之稱,與長三角寧滬杭、蘇錫常等15箇中心節點城市均在2-3小時車程以內,於200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籌建,2018年底,按照“一縣一區”要求,郎溪經濟開發區與原十字經濟開發區完成整合,加掛“安徽郎溪皖蘇產業合作園區”牌子,形成主園區、十字園區、梅渚園區、新發園區“一區四園”格局。

  目前,開發區共有工業企業382家,其中規上企業181家(2018年202家),已形成以華菱電梯、東奧科技、動力源科技為代表的智能製造產業,以新濤光電、韓華科技、萬方織染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國肽生物、柏維力生物、普菲特醫療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三大主導產業構築起開發區現代產業新格局。

  2017年,郎溪經濟開發區在全省開發區綜合考評中位居第19名,“重點項目推進”工作連續兩年獲省政府表彰。2018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16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035萬美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93億元,稅收收入12.51億元。

  一手抓綠色 一手抓創新

  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嚴把招商項目准入關口,堅決拒絕限制類和淘汰類項目入區,從源頭上嚴控能源和資源消耗結構。加大環境檢查整治力度,堅決關停落後產能和無環保手續企業,紮實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開展“環保管家”和“雲平臺”建設,聘請專家對重點企業定期進行檢查,指出企業存在的環保問題,並制定方案推進整改;對重點涉水企業進行視頻和在線監測的雲平臺管理。

  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堅持科技創新,突出主導產業關鍵技術升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技術研發平臺建設。與中科院、清華大學、中科大、上海交大、江南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達成產學研合作協議60餘項;建成1個省級院士工作站、3個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園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3戶,省“專精特新”企業19戶。

  優化營商環境 主動幫扶園區企業

  健全完善縣、園區兩級企業投資項目代辦服務機制,組建了一支既能代辦又能跑辦、既能諮詢又能指導的專業化服務隊伍,為入園項目提供全程幫辦服務。常態化開展“百名幹部幫百企”和“四送一服”活動,從技術改造、項目申報、企業融資、人才引進等方面,實施“個性化”服務和“主動式”幫扶。縣委常委會常態化在郎溪經濟開發區召開現場辦公會,及時解決園區和企業發展難題。貫徹落實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開啟“內循環”變“企業跑”為“我來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現“當月受理、當月審批、當月兌現”。

  圍繞“一嶺六縣”試驗區 加快推動產業升級

  2019年,圍繞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省、市分別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規劃建設包括郎溪縣、廣德縣、溧陽市、宜興市、長興縣、安吉縣和上海白茅嶺農場在內的“一嶺六縣”長三角產業合作發展試驗區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同時,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圈、南京都市圈、蘇南現代化示範區、G60科創走廊等多重戰略在郎溪疊加,為郎溪經濟開發區搭建起對接滬蘇浙與合作共建的歷史舞臺。

  郎溪經濟開發區將搶抓G60科創走廊、蘇皖合作示範區、“一嶺六縣”長三角產業合作發展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實施創新驅動,加強合作共建,堅持綠色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生態環境資源利用效益,培育生態經濟,壯大綠色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力爭到2025年,園區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稅收收入達30億元,上市公司突破1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50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超30個,全面構建起經濟增長與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發展新模式,努力將郎溪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滬蘇浙皖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長三角一體化深度合作的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