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汽锅与汽锅鸡 舌尖上的云南美味

紫陶汽锅与汽锅鸡 舌尖上的云南美味

(周本禹/文)“汽锅鸡”是滇味菜系中的一道名菜,是云南最早进入国宴,招待外国元首,达官贵人的美味佳肴,是鸡类烹饪制作,口味评赞中的巅峰之作,“汽锅鸡”的问世,应先从烹饪的炊具——汽锅说起。

紫陶汽锅与汽锅鸡 舌尖上的云南美味

据史书记载,始创于元代建水的青瓷和青花瓷汽锅,形状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锅身上方有对称的两个狮头兽耳,里外均施釉,无装饰,锅内中央有一条喇叭口,供通气蒸食物之用,造型别具一格,简洁朴实,清新典雅。随其后,有明代的黄釉青瓷汽锅和清代的青瓷汽锅。到民国时期紫陶艺术的一代宗师向逢春,既继承传统,又跳出藩篱,改粗陶生产工艺为美术陶生产工艺,采用细腻的紫泥成型,雕刻、镶填白泥的书画装饰,烧成后加以打磨光亮,给人以极为高雅珍贵之感,达到了既可欣赏又可实用的目的,体现了与时俱进,富于创新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紫陶汽锅与汽锅鸡 舌尖上的云南美味

现代汽锅在继承传统器型和文化的基础上,无论在选材、装饰、打磨和制作上都有突破性的发展,时代进化,人文传承,科技融入,更加拓展了汽锅量变及质变的艺术空间。特别是建水紫陶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后,文人骚客涌入,名师巧匠突起,他们倾其想象,匠心独运,融诗书画印,雕刻填彩于厨房炊具上,精工细磨抛光,使质地厚重的紫陶光亮如镜,体现其“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建水制陶业的祖先,对汽锅形态和用途的创造很有考究,它相对于其它紫陶系列产品,不攀比,没有其它紫陶产品的高大形象;不计较,不自居紫陶系列产品的高位身价,它扁圆的肚膛,体现心胸宽广,包容万物之胸怀,凡系人们能食用的主食、付食;细粮、粗粮;荤菜、素菜,只要纳入汽锅烹饪制作,都可谓纯真味美,营养健康之佳肴。建水紫陶汽锅不像其它瓷器那样需要包裹上一层彩釉来装饰美化,它凭据自身质感经精细打磨体现自己洁净明亮的品性。所以说建水紫陶汽锅是一件表里如一,素面素心,钢柔相济,曲直相生的原生态器皿,不含任何有害健康的化工元素,是生活中首选的炊具佳品。

紫陶汽锅与汽锅鸡 舌尖上的云南美味

“汽锅鸡”是烹饪方法介于蒸和煮之间的食物。蒸汽沿着汽锅中心气管进入圆形的锅膛中,循环自然,通达流畅,经慢慢熏蒸,蒸馏水充分渗透于鸡肉之中,一锅原汁原味,汤汁鲜美,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的汽锅鸡已经成熟。滇味菜系中的名菜“汽锅鸡”,以建水生产的紫陶汽锅为炊具,将鸡肉切成块,用精盐和料酒拌匀,加适量生姜片,不用注水。若要烹饪药膳鸡,可加入少许枸杞、山药、莲籽、当归、党参、茯苓、冬笋、玉竹等药材;若要达到滋补保健作用或招待达官贵人,可以采用云南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虫草烹饪,这样就会使这道质量上乘,味道鲜美的名菜身价倍增。

紫陶汽锅与汽锅鸡 舌尖上的云南美味

古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人热衷把生活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将饮食文化研究得如此登峰造极,把“蒸”带入厨房,创造了无数的烹制菜肴。建水人更上一层,把“蒸”这种特有的中国烹饪方式与蒸具的创新结合,演绎出美味至极的“汽锅鸡”。很早以前,滇味名菜“汽锅鸡”已作为国宴菜品进入钓鱼台国宾馆,进入人民大会堂,从美国总统尼克松,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再到各位来访中国的国际友人,当品尝到云南“汽锅鸡”时,都无不例外的发出感叹,赞不绝口。

紫陶汽锅与汽锅鸡 舌尖上的云南美味

紫陶汽锅与汽锅鸡 舌尖上的云南美味

时至今日,国内外闻名的汽锅鸡已由单一化演变为多样化,无数荤素菜品都可用汽锅烹饪,专用汽锅就可做出一席味道鲜美,健康营养,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汽锅烹饪出的食品与一般炊具做出食品的最大区别,是充分保留了食品的营养成分,凝聚而成的滴滴纯汁,有益于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笔者相信,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水紫陶汽锅的观赏性、实用性、保健性的感知和认识,也会得到极大提高,让建水紫陶汽锅遍及五湖四海,走向世界。

(作者系建水县天禧紫陶厂厂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