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PIVKA-II和AFP指標可提高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癌診斷準確性

完整標題:聯合PIVKA-II和AFP指標可提高長期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診斷的準確性


維生素K缺乏或拮抗劑II誘導蛋白(PIVKA-II)已被作為亞洲指南推薦的接受治療的慢乙肝患者肝癌診斷的血清學標誌物,但尚未有針對長期NA治療的白種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癌發生的研究。

近期發表在《Liver International》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聯合PIVKA-II和AFP可提高長期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白種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CC診斷的準確性。

聯合PIVKA-II和AFP指標可提高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癌診斷準確性

研究方法

該項回顧性橫斷面、單中心研究納入212例接受長期NA治療的白種肝硬化患者,其中有64例HCC患者和148例非HCC患者(對照)(患者檢測血清後隨訪84(60-107)個月內未發生HCC)。通過CMIA免疫測定法(Abbott;定量檢測下限:8.2mAU/mL)測定PIVKA-II。

研究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HCC患者的PIVKA-II和AFP水平顯著更高[BCLC分期為0/A的患者為91%,直徑為20(6-50)mm](分別為109(17-12,157)vs. 31(13-82)mAU/mL和5(1-1,163)vs. 2(1-7)ng/mL; P <0.001),通過AUROC分析得出的臨界值分別為48 mAU/mL和4.2 ng/mL。

與AFP用於HCC診斷相比,PIVKA-II的臨界值82 mAU/mL和AFP臨界值7 ng/mL表現出100%的特異性,前者更敏感(54% vs. 42%),更準確(86% vs. 83%),且陰性預測值更高(80% vs. 76%)。

在肝癌診斷前6-18個月,PIVKA-II比AFP更具診斷優勢。將PIVKA-II與AFP聯合使用可將靈敏度,準確度和陰性預測值分別提高至67%,90%和85%,並保持100%的特異性。PIVKA-II與> 20 mm的病變或腫瘤性血栓形成有關。

聯合PIVKA-II和AFP指標可提高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癌診斷準確性

單獨或聯合AFP和PIVKA-II的不同臨界值在肝癌早期診斷的性能

研究結論

PIVKA-II和AFP聯合可提高NA長期治療的白種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CC的檢出率,這是一種潛在的檢測新方法。


總結

目前,我國早期肝癌( BCLC 0級和A級)的篩查方法主要有超聲檢查和血清學甲胎蛋白( AFP )的檢查。超聲檢查因為會受到操作者經驗、肥胖/肝硬化、小結節/衛星結節等因素的影響,敏感性只能達到60%。

作為HCC的傳統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 AFP )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但因為一些生殖細胞腫瘤患者、肝炎、肝硬化患者也會有很高的AFP陽性率,並且約有20%晚期肝癌患者的AFP蛋白是陰性的表現,因此其臨床應用會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PIVKA-II是《日本肝癌學會肝癌診療規範 (2009年版)》、中國《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和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診治指南(2019年版)》推薦的HCC診斷標誌物,且PIVKA-II與AFP聯合篩查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肝癌的檢出率,避免漏診。

該研究不同於以往研究,主要針對長期NA治療的白種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診斷,發現聯合PIVKA-II和AFP可提高長期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白種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CC診斷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Loglio A, Iavarone M, Facchetti F, et al. The combination of PIVKA-II and AFP improves the detection accuracy for HCC in HBV Caucasian cirrhotics on long-term oral therapy[J]. Liver Int, 2020.


本文轉自:雨露肝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