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王維的詩“詩中有酒”,如何理解?

自古以來,中國詩人與酒之間的關係是:詩中有酒,酒後有詩;無詩酒不雅,無酒詩不神。古人云:詩言志,其實酒更可以言情。

對於王維的詩“詩中有酒”,如何理解?

詩與酒不只是詩人的最愛。喜歡古典文學的朋友無論是翻開史冊,還是詩集,都會發現有很多關於美酒的記載。無論是文人還是武將,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比如“杜康造酒劉伶醉、李白斗酒詩百篇、曹操煮酒論英雄”等等,他們都把種種情懷寄託於酒杯、融入酒裡。

對於王維的詩“詩中有酒”,如何理解?

王維,這位盛唐才子,他的詩和畫在唐代就有“妙品”之說,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被譽為詩壇“詩佛”。 他精通音樂、書法、繪畫,不但受傳統儒學的影響,而且深得佛道理念薰染。王維字號“摩詰居士”,“摩詰”二字源於佛經中的維摩詰經。他的詩融合了音樂和繪畫的美感,如果說杜甫代表儒家的文學觀,李白代表道家的文學觀,而王維則代表佛家的文學觀,達到了超乎常人的“禪境”、“無我之境”。 他的畫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曾經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我們也可以附庸風雅的加上一句:詩中有酒,詩中有情。

對於王維的詩“詩中有酒”,如何理解?

我國造酒、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飲酒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數千年形成的酒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通過文學來表現的,而文學又在酒的浸潤下,顯得更加豐富淳厚,酒與文學自然而然地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數首關於酒的詩:如“伐木許許,釃酒有藇”、“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君子有酒,旨且多“。到了詩歌空前繁榮的唐代,酒更成為詩人吟誦的主題,以至凡飲酒必吟詩,吟詩也必言酒。

對於王維的詩“詩中有酒”,如何理解?

我國古代大多數的文人都愛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曹植、陶淵明、阮籍、鮑照、王維、王之渙、李白、杜甫、蘇軾、陸游等詩人,無不極愛飲酒。從吟酒詩人自身來看,詩是時代的產兒,是詩人心靈的回聲。詩不可避免地要受詩人本身的嗜好、思想性格及生活境遇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詩人與酒詩,是一個永遠寫不完的話題,詩人寫詩靠的是感情的奔放,而酒恰恰是感情的催化劑。藉助酒力,心潮澎湃,言志抒懷,隨心所欲,才能抒發感情,寫出好詩。詩人飲酒,總是奔著個目的喝的。要麼消磨時光,要麼排憂解愁,要麼激發靈感,而王維詩中的酒,多是為朋友的歡聚酒、送行酒。李白說過: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在王維的400餘首詩中,有數十首是吟酒詩。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須憶今日斗酒別,慎勿富貴忘我為。”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滿含著王維對友人的深情厚意,有相逢時的喜悅,有離別時的憂傷,也有送別時的祝願。

對於王維的詩“詩中有酒”,如何理解?

王維(701〜761)與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王維9歲就懂得寫文章,擅長草書和隸書,熟悉音律樂譜,開元十九年以狀元及進士第,提拔為右拾遺,又升遷給事中。安史叛軍攻陷東西兩京時,玄宗御駕離京,王維未及跟隨皇帝,被叛軍擒獲,於是他吃藥裝成啞巴。後叛軍平定後,王維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王維虔誠地信奉佛教吃素食,穿沒有染色的衣服,妻子去世後不再續娶,過了三十年獨身生活。這在唐代文人中十分少見。他的別墅在藍田縣城南的輞川,田莊內亭臺樓館相望,王維有許多詩都是寫他自己別墅莊園的景物奇勝,天天與文士丘為、裴迪、崔興宗等人在田莊內遊覽賦詩,彈琴飲酒自娛,享盡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