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古老的阿育王塔

这是一座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现存最早最高最抗震的一座佛教原始古塔。

现在中国有阿育王塔19座。阿育王塔是一种塔的形式,是以阿育王的名字命名的,并非是葬阿育王的塔。阿育王,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统治的时期是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主。晚年笃信佛教,是一位虔诚佛教徒,后来成为佛教护法。

连云港阿育王塔因建于海清寺前,遂全称“海清寺阿育王塔”,简称“海清寺塔”,又称唐王塔、大村塔。坐落于江苏最高峰花果山玉女峰山脚下,老君堂西北侧,大圣湖(原名大村水库)之滨。此塔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始建,天圣九年(1031)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于天圣九年(1031)二月三日建成,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塔内供养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

阿育王塔9级8面,为仿阁楼式密檐式砖结构。塔相对高度40.58米(不包括基座在内)。塔身、心柱、内廊梯级、腰沿、塔刹为砖砌而成。每级正东、南、西、北面,各辟有券门,其余四面均砌隐出直棂窗,相互间隔,节奏感强烈。外壁内绕以走廊,中间为砖砌八边形塔心柱,砖柱内有梯形踏步,直通塔顶。各层梯级则形成十字交叉形状,第9层易为八边形砖室,中心有圆形砖柱,上为八角形藻井,四周绕以繁复硕大的斗拱。东首有梯级,折南可直到塔顶。塔内各层辟有佛龛,以供礼佛之用。塔的外观沉雄稳健。底层有上下叠涩式腰檐,2至9层为平座叠涩式腰檐。这是我国现存最古、最早、最高的一座佛教原始古塔。而据建塔时在塔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

据地方志等史料记载,阿育王塔建成后,海属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尤其是清康熙七年(1668),郯城8.5级大地震,海州“城倾十之二三”、“屋宇多塌”,使海州一带海岸线迅速向海中推进15公里,但海清寺阿育王塔却巍然屹立,安然无恙,令人惊叹。

1974年,国家拨专款维修该塔,1975年完工。在拆补第一层踏步时,出土具有晚唐风格的精雕砚石函、银厘、银椁、银精舍、鎏金银棺、汝窑瓷瓶以及内装有“舍利子”的玻璃瓶等大量珍贵文物。

1976年9月,海清寺阿育王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被国家地震局、文物局列为具有抗震能力的古代建筑。

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