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市場邏輯:基建託底,消費刺激內需增長

1

本週一原油市場迎來利好,OPEC、俄羅斯和美國最終達成減產協議。根據週末OPEC+會議三方達成的最終協議顯示,與會各國將於今年五六月份每日減產原油970萬桶,是OPEC+機制成立以來達成的最大規模減產協議。此後,7月至年底,減產將逐漸減少至每日770萬桶。2021年1月開始至2022年4月,減產將減少到每天580萬桶。OPEC+ 將於6月10日再次召開會議,確定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該消息一出,WTI原油期貨開盤跳漲8%,布倫特原油期貨開盤漲超5%,但隨後立即走弱,一週走勢仍然呈現下跌趨勢。雖然本次原油減產幅度較大,但相較於全球原油需求日減2000萬桶的背景下,首階段的減產計劃仍然無法化解困境。而多方分析師認為,原油價格仍有較大可能跌回至20至30美元的區間,這也是本週原油價格在利好消息下仍然呈現下跌趨勢的原因。

2

本週三,中國人民銀行宣佈1000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並下調中標利率20個基點至2.95%,此前為3.15%。在此前的3月31日,央行已經率先下調逆回購利率20個基點。市場普遍認為,本輪央行降息的模式通常是從公開市場的逆回購利率下調開始,傳到至MLF再傳導至LPR,再MLF下調的背景下,下週一公佈的LPR利率大概率下調,預計1年期LPR報價將下調20個基點至3.85%,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降10個基點至4.65%。

3

本週五,國內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進出口數據與GDP增速不容樂觀。我國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6.5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貨物貿易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貨物貿易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受全球疫情擴散的影響,外貿企業面臨的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困難以及物流運輸不暢等問題是造成一季度出口進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出口歐盟以及美國等歐美國家的貨物貿易金額下降顯著,而隨著此類地區疫情的持續影響,預計仍會拖累我國二季度的貿易出口數據。此外,本週五公佈的我國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增速為-6.8%,前值為6%。雖然市場對於經濟數據較差有著普遍預期,但是其-6.8%的增速低於彭博統計的經濟學家預期中位值-5.4%,是低於市場預期的。不過具體來看,3月份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1%,前值為-13.5%,表明3月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以來,生產企業隨復工復產的改善顯著,從供給側證明了經濟的恢復。3月我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15.8%,前值為-20.5%,一季度增提下降19%,表明消費增速並沒有在3月以來出現報復性反彈,疫情對於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並不是短期的,在經濟整體下滑的環境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較少以及消費傾向的減弱需要較長時間的修復。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8.4萬億元,同比增速-16.1%,前值為-24.5%。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投資恢復最為明顯,基建投資回升幅度最大,表明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穩定全年經濟增速的重要分項,回升情況與市場預期相符,基建投資後期有望繼續增長。


綜上所述,對比本週國內外消息面來看,基本以利好為主。週一世界各大產油國減產協議的出臺,對於原油市場基本面以及後期原油的走勢有著指導作用,雖然OPEC、俄羅斯和美國最終達成的減產產量仍有不足,但未來三方進一步協商化解油價下跌的預期猶在,並且市場對於原油價格底部空間的預期相對一致,因此,現階段原油價格危機對於全球流動性的擾動影響較小。而對比金價和美元走勢來看,本週倫敦金現貨價格漲幅顯著,一度突破1700美元大關,最高上漲至1747.74美元,美元指數一週振幅維持在99點至100點之間,較之前大幅上漲的103點點位仍有很大的空間。全球流動性情況相對穩定。本週是國內出具一季度經濟數據的一週,雖然經濟數據符合市場對於GDP負增長的預期,但貨幣政策的持續加碼,對於市場有著支撐作用,而週五的股市上漲也表明國內一季度負增長的預期已經在此前市場的走勢中體現,未來市場大幅下跌的空間較小,下週可以關注LPR下調對市場的推動作用,以及未來兩會的開展情況、開展期間新的刺激政策和結束後釋放出的利好信號。


結合本週市場的板塊走勢情況來看,上證指數一週上漲41.86點,周漲幅1.50%,深證成指一週上漲229.58點,周漲幅2.23%,創業板指一週上漲70.89點,周漲幅3.64%。行業板塊中,申萬28個一級行業指數除農林牧漁外,均呈現上漲趨勢,漲幅最多的為電氣設備板塊,其次為電子和休閒服務板塊,而建築建材、工程機械以及消費需求的食品飲料板塊也有不錯的表現。


本週市場邏輯:基建託底,消費刺激內需增長

圖: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一週走勢 資料來源:wind


整體而言,本週板塊走勢走的是基建託底,消費刺激內需增長的邏輯,也是現階段國內疫情控制,國外疫情擴散抑制貿易出口的背景下,國內對於經濟穩增長的最迫切需求。因此,新老基建以及消費類的板塊仍然是二季度甚至全年的市場關注重點,而後期兩會的刺激政策也大概率在基建和消費兩大經濟增長託手內出臺。此外,未來新能源汽車以及其對用的基礎設施建設板塊未來有望獲得市場更多的關注。本週工信部消息稱,將在2020年內加快推進汽車智能化標準制定,加快新能源汽車標準化重點標準研製,完成新能源汽車領域“十四五”標準體系編制工作。行業標準是行業大力發展的前提,意味著行業即將迎來加速發展。不僅是新能源汽車標準化的制定,還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制定,目的就是加強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融合,包括車聯網、充電樁以及燃料電池、加氫站等,而刺激國內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增長同時可以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和加氫站等新基建投資的增加和汽車內需消費對經濟增速的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