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理想人生

一、《大學》的修齊治平-儒家理想的總綱

《大學》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心思想可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這句話是核心和總綱,是對儒家理想人生的高度概括。雅一點可理解為提升自己為人民服務;俗一點可理解為提升自己領導人民。這就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升官發財。

儒家的理想人生

二、北宋張載的橫渠四句-儒家理想的格言

張載的四句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言簡意宏,慷慨陳詞,因而廣為傳頌,非常有擔當精神的一句話。這句可作為儒家理想的格言和口號。在前進的道路上激勵士氣。

儒家的理想人生

三、《左傳》的三不朽-儒家理想實現的評判標準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唐人孔穎達對德、功、言做出解釋:“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按照這個標準,古往今來,儒家理想實現的只有三個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如果更為嚴格評判,孔子的立功和曾國藩的立德也略有不足。由此可見,儒家理想的實現何其難哉,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儒家“逆天道”而行,“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天之道,治亂興衰週期轉化,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治世向亂世轉換的階段,還要努力實現“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那就是逆天而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兩位所處時代特點相同,即由盛轉衰不可避免,他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竭盡全力也枉然,但毅然決然的慷慨赴死難,這就是孟子的:“捨生取義”。是儒家思想最可貴的地方。

儒家的理想人生

其次是儒家以“仁”為核心的理念建立在“人性善”基礎之上,如果“人性善”這個命題出現了問題,那儒家治國理政這套體系整體上就要出現問題。人性是最複雜的課題,而且和社會環境有關。法家韓非子就提出,人性善需要物豐而人寡,不需競爭即可滿足生活。這麼看來,隨著物質文明建設越來越好,儒家的前景是光明的。

儒家理想的人生是雄宏高遠的,不過也有小情調,比如孔子和曾皙對話中的“暮春郊遊”之樂。歷史已經證明,完全按儒家修身路線圖執行,立德、立言可以,立功不一定行。王陽明、曾國藩在立功的過程中融入了道家等其它思想。人人都渴望建功立業,成功要遵天道(見《易經》),盡人事(儒家理想)。

儒家的理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