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真的懂医疗险吗?

你以为你真的懂医疗险吗?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小保最喜欢的,就是医疗险了,

说「人手必备」都不为过好吗?

但是呢,小保也发现,很多人对医疗险有一些误解。

嗯,你以为的「医疗险」真的是「医疗险」本尊么?

今天我们就专门针对「百万医疗险」,看看都有哪些常见误区。

医药费用都可以报销

很多人觉得,既然是「医疗险」,那医药费不都得报吗?

这个并不对,我们常说的医疗险,其实前面还有两个字,连起来,叫「住院医疗险」。

只有住院(包括住院前后几天的门急诊),

或者一些指定的特殊门诊(比如癌症的化疗、放疗、肾透析),费用才给报。

普通发烧感冒去医院看个门诊,是不涵盖在保险责任内的。

其次,即使是住院,也只有超过「免赔额」的部分才可以报销。

住院了,费用先拿医保报销,然后自己要掏一万,剩下的费用再用医疗险报销。

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大额住院医疗费保险”,

感冒发烧是用不上的;但是遇上大病就会特别给力,可以防止“因病返贫”。

最后,医疗险对就医的医院也有要求,一般需要是「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普通部」

如果医院没有达到相应等级,或者去了特需部、国际部,也是没有办法理赔的。

什么病都可以报销

买保险前就有的或者买保险时还没有治好的病(也叫「既往症」),是不能报的。

对于这一限制,也很好理解。否则大家都等生病了,再去买医疗险来报销,

那保险公司不就成冤大头了吗?

不过,对于那些投保前已经完全治愈或影响不大的病,像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肠胃炎等,只要投保时符合健康告知,就不会被视为既往症,大家不用担心。

医疗险,一保就是一辈子

在医疗险的投保须知里,续保年龄常常写的是可以续保到99岁、100岁。

而且,像平安e生保、尊享e生,支付宝好医保这些主流产品,

都会写上“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或者使用保险情况而拒绝被保险人续保或者单独调费”。

你以为你真的懂医疗险吗?

两个加在一起,给不少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一保就是一辈子。

但是,可续保至99周岁不等于保证续保至99周岁,如果产品停售,

还是会面对无法续保的囧境。

所以小保一再强调选择医疗险,一定要从经营方的角度去思考产品的可持续性,

因为医疗险的核心是续保。续保条件好的产品,才值得下手。

保额越高越好

小保经常说,「买保险就是买保额」。

这句话很重要,但对于医疗险倒不用一味追求高保额。

上面提到过,百万医疗对就医的医院有要求,一般是「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普通部」

在公立医院普通部看病,就目前的医疗花销而言,有一百万足够了。

医疗险是花多少报销多少,并不会因为保额高而多报。

所以,医疗险的保额有一百万就足够了,不用特地追逐过虚高的保额。

免赔额越低越好

一生中,得大病的次数并不会很多,但小病小痛却很常见。

大部分时候,百万医疗是用不上的,那是不是选择免赔低的医疗险会更实用呢?

那要看怎么定义「实用」。

免赔额低,理赔概率自然会增加。但保险公司也不傻,理赔多,保费自然也高。

小保觉得,还是要回归保险的本质,买保险,主要是为了转移人无法承受的风险。

为一些可承受、可预期的小风险支付高保费,并不很值。

写在最后

看了这么多「误区」,可能有人会感觉,“这与我的想象,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啊~”。

确实,医疗险并不完美。可世界上也并没有完美的产品。

所有保险产品,都需要在保障、保费、用户体验中获取一个平衡。

当前的医疗险,虽然有「不足」,但能转移无法承受的风险,也是值得拥有的。

最后,保险是一项长期规划,既然决定买保险,就不妨好好研究下,多看两眼条款,买的明明白白。等到理赔的时候才发现买的不是自己要的,就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