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心理調適系列(二)——教師的心理調適

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疫情期間的心理調適系列(二)——教師的心理調適


各大學校的延遲開學,對疫情預防有良好作用。可隨著開學時間臨近,學校一旦出現病例,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校園的恐慌,以及教職工團體的繁忙工作。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可能出現如下心態:

1.過度疲勞和緊張、甚至耗竭。焦慮不安、失眠、抑鬱等。

2.看見學生或同事染病時的挫敗或自責,擔心自己被感染、擔心學生的同時也害怕家人擔心自己。

3.過度亢奮,拒絕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證自己的健康。


疫情期間的心理調適系列(二)——教師的心理調適


干預措施:

1.工作前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瞭解應激反應,學習應對應激、調控情緒的方法。

2.開學後對學生進行疫情教育,讓孩子帶動家庭,有效抑制疫情的傳染。

3.消除後顧之憂,安排專人進行後勤保障,教職人員儘量每月輪換一次。

4.合理排班,安排適宜的放鬆和休息,保證充分的睡眠和飲食。

5.如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焦慮時,可尋求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或心理健康服務。

6.如已發生應激症狀,應當及時調整工作崗位,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疫情期間的心理調適系列(二)——教師的心理調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