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英國導演史蒂芬·戴德利因拍攝了多部口碑電影而被人們熟知,他有多部作品豆瓣評分超過9分。2018年,他憑藉《王冠 第二季》獲得

第70屆黃金時段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導演。《跳出我天地》是史蒂芬·戴德利的第一部劇情片,豆瓣評分8.8分,高於95%的劇情片和兒童片。

《跳出我天地》講述的是11歲的小男孩比利喜愛芭蕾舞,每週末都拿偷偷用父親給他上拳擊課的錢去上芭蕾舞課。比利的父親和哥哥是英國底層的礦工,參加罷工,一家人生活在貧困中。家人覺得比利學芭蕾舞是一種娘娘腔的行為,但比利還是瞞著家人堅持學舞。

這部影片乍一看是一部勵志片,因為比利從戰勝自己內心,初次嘗試芭蕾舞,到瞞著家人偷偷練習舞蹈,最後改變家人對芭蕾舞的認知,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僅僅從勵志這個角度不足以將這部電影的魅力解讀出來。

今天,我將從影片結構、影片多種情感交織入手,進一步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之處。在文章第三部分,我將結合自己的觀影心得,分享電影中常用的三個主題呈現手法。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跳出我天地》電影海報

01、故事結構:生活情節與藝術情節交織,以對比的手法增加了影片的豐富性

影片主要圍繞比利一家的生活展開,包括比利照顧奶奶、父親和哥哥參與罷工、比利學習芭蕾舞等情節。比利練習舞蹈的情節經常與他們一家的生活情節交織起來。

①生活情節:以比利一家的生活情節為主線,展現了比利家的生活狀況

影片中,導演沒有刻意設置對比。但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影片中呈現出來的矛盾。礦工的兒子愛上芭蕾舞,比利興趣與天賦的挖掘,在父親看來似乎不合時宜,彷彿是來給他添亂的。家裡明明沒有錢,父親硬湊出來想讓兒子學拳擊,沒想到兒子用來學“娘娘腔”的芭蕾舞。

但比利在芭蕾舞方面極具天賦,也足夠刻苦。他不像父親和哥哥一樣被生活磨去了耐心與夢想,11歲的比利未來可期。

有一個片段中,比利在頗有韻律的音樂中練習舞蹈,而父親和兄長則在人群中參與罷工。罷工口號和舞蹈背景樂同樣具有韻律,老師教比利時所說的話“有力量、有自信”也正好適用於罷工活動。

比利練舞的情節和家人罷工的情節來回切換,在巧妙的搞笑中形成鮮明的對比。

此外,比利平時在家喜歡彈母親留下來的鋼琴,第一次注意到芭蕾舞也是因為被鋼琴聲吸引。可是,在一個聖誕節,父親卻將鋼琴劈碎了。被砍掉的鋼琴作為木材,在壁爐中劈啪作響。

影片多處運用了這種不經意的對比,從細節處展現出比利一家的生活現狀,也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比利堅持夢想的可貴。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比利的父親與哥哥參與罷工

②藝術情節:比利學習芭蕾舞這一藝術情節貫穿影片始終

比利學習芭蕾舞的情節貫穿於影片始末。在比利決定學習芭蕾舞后,他每週拿著父親給他的50便士去上舞蹈課——這些錢原本是父親給他用來上拳擊課的。

比利為了更好地學習芭蕾,課後還去借了一本芭蕾舞的教材。每天在廁所裡對著鏡子練習。比利自己練習的場景與老師上課的場景反覆來回切換,影片通過這種方式描繪了比利在芭蕾舞上的用功和進步。

哥哥罷工被捕,導致比利錯失了皇家舞蹈學院的甄選。當老師到比利家裡的時候,家人與老師的衝突達到了高潮,而比利處於這場衝突的中心,他用舞蹈的方式發洩自己負面情緒。

一方面是對夢想的堅持,一方面是對家人的在意,比利內心的掙扎無比,他在音樂中狂跳不止,他用音樂、舞蹈驅散內心的反抗、表達出自己對夢想的堅持和不屈。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比利學習芭蕾舞

02、情感表達:對理想的熱愛、對人才的愛惜、對兒子的疼愛——多種情感交織,豐富了影片的主題

一般來說,一部電影的主題只有一個,但電影中包含的情感是多樣的,這樣才能更好地豐富影片主題。

《跳出我天地》也不例外,雖說這是一部勵志電影,但裡面並不僅僅只有比利對夢想的堅持與執著,還有他對已故母親的思念、父親對比利的愛、芭蕾舞老師對比利的愛惜等等。

①小比利對芭蕾的熱愛,是對母親的思念,也是對夢想的堅持

比利被芭蕾舞吸引,首先是他被伴奏鋼琴聲所吸引。比利在家裡沒什麼娛樂活動,他唯一的愛好是彈母親生前留下來的鋼琴。比利的哥哥儘管反對比利學芭蕾舞,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如果媽媽還在的話,一定會同意比利學的。所以,比利對芭蕾舞最初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是源於他對已故母親的懷念。

比利作為一個男孩子,學習芭蕾舞的道路並不一帆風順。首先是他要克服自己對芭蕾舞的偏見,他要克服其他人對他的嘲笑;其次,他要瞞著家人進行訓練,這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不小的挑戰;最後,他敢於向父親證明自己的選擇。

在聖誕節的晚上,比利當著父親的面,慷慨激昂地跳起舞來。正是這次舞蹈,讓父親看到了比利的天賦,從而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支持比利。

比利的父親、哥哥都是底層的礦工,如果沒有芭蕾舞,比利很有可能會走上與父親同樣的道路。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比利學習芭蕾舞

②芭蕾舞老師對小比利的無償培養,既是對自己未實現夢想的補償,也是“伯樂”對“千里馬”的愛惜

芭蕾舞老師剛出場時,給我的印象是勢力,因為她第一次上完課就跟比利要50便利的學費。但後來,她竟然願意無償地幫比利訓練,甚至願意承擔比利前往倫敦參加甄選的路費。

從芭蕾舞老師女兒的口中得知,老師非常熱愛舞蹈,願意為了舞蹈做任何犧牲和努力。但是後來因為結婚而跟自己的夢想妥協,成為了一名芭蕾舞老師。

芭蕾舞老師之所以願意無償地幫比利訓練,一方面是在完成自己曾經未完成的夢想,另一方面,是她看到了比利身上的天賦以及他獨特的表達方式,這是“伯樂”對“千里馬”的愛惜。如果沒有這位老師,比利可能很難成為一個專業的芭蕾舞表演者。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芭蕾舞老師單獨給比利上課

③對小比利的疼愛,讓驕傲執著的父親向現實生活低頭

影片中,比利的父親是個硬漢形象,在對待家人的態度上稍微有點粗魯。父親與哥哥長期堅持罷工,儘管長時間的罷工讓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但父子倆依舊苦苦堅持。比利的哥哥因為帶頭罷工被拘留,他們也沒有因此妥協。

可是,為了有錢讓比利去倫敦參加皇家舞蹈學院的甄選,父親放棄了長期對罷工的堅持。他坐在車裡準備去挖礦,當車經過罷工的礦工們時,父親被車外的大兒子安東尼看到。安東尼追過去問父親為什麼要這樣,父親無助地喊到:“老天,比利才十一歲,我們要給他一個機會,我們什麼都幫不了他。

父親在看到比利的舞蹈後,決心支持兒子的夢想。為了讓比利能夠有機會進入更大舞臺,不得不向現實生活低頭。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比利父親與哥哥在礦地抱頭痛哭

03、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結合我上面分析《跳出我天地》的角度,分享三個電影中常用的主題呈現手法:

①從主角與配角的衝突,引出主題

比利的父親和哥哥作為礦工,都認為拳擊、踢球等運動才是適合男孩的,而芭蕾舞只適合女孩。對於比利堅持要學芭蕾舞這件事,父親和哥哥剛開始堅決反對。

父親第一次發現比利在學芭蕾舞,是聽拳擊老師說的。當父親親眼在體育館看到比利跳芭蕾舞時,父親的滿臉寫著難以置信,他的憤怒溢於言表,他嚴厲禁止比利學芭蕾舞。

比利知道父親是個說一不二的人。但為了芭蕾舞,他為自己據理力爭,甚至自己一個人找到老師家裡,讓老師繼續教自己跳舞。

比利和家人的衝突是源於價值觀念的不同,比利認為芭蕾舞並不是女孩專屬,男生也可以學習,芭蕾舞與其它體育項目並無本質差別;而家人則認為男孩子學芭蕾舞顯得娘娘腔。比利對芭蕾舞的熱愛與堅持,跟家人的反對形成了強烈的衝突。

②從主人公前後態度的轉變,呈現主題

剛開始的時候,比利雖然喜愛芭蕾舞,但他不敢告訴自己的同學和家人。比利對芭蕾舞的態度,前後經過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喜歡芭蕾舞,但自己不敢嘗試。有一次,比利在練拳擊的時候,看到一群女孩子在練芭蕾舞,他被芭蕾舞吸引了,當即加入了舞蹈課。但當老師再問他的時候,他卻表示下次不會再去了,因為他還要上拳擊課。

第二階段,堅持學習和訓練,但不敢告訴別人。後來,比利直面自己的內心,接受了芭蕾舞。他瞞著家人、朋友,每週跟著老師和其他女孩子一起訓練。回家後,他也經常自己在廁所對著鏡子偷偷地練習。

第三階段,熱愛芭蕾舞,並敢於指出別人對芭蕾舞的偏見。在這個階段,比利能夠坦然地面對他人對自己學習芭蕾舞異樣的目光。為了舞蹈,他拼命地學習,同時,舞蹈也貫穿於他的生活。他平時的走路方式、釋放情緒的方式,都有舞蹈的影子。

③通過配角前後態度的轉變,側面烘托主題

很多電影中都會通過配角前後態度的轉變,從側面烘托主題,影片《跳出我天地》也不例外。

比利的父親和哥哥在參加罷工,並且態度是非堅決。經常堵在礦工們去挖礦的必經路上,指責他們是叛徒。直到父親看到了比利跳舞的天賦,他不僅不參加罷工,還成為了曾經自己嘴裡的“叛徒”。

由於罷工,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父親為了湊出比利去皇家舞蹈學院參加甄選的路費及其它費用,他放棄了罷工,向生活低頭。父親對於芭蕾舞、罷工這兩件事情的態度的轉變,也從側面烘托了主題。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比利父親陪比利參加皇家舞蹈學院甄選

總結一下:

想要真正看懂《跳出我天地》,不能僅僅從電影的故事內容進行分析。如果單從故事內容分析,我們只能看到一個簡單的故事,這樣會錯過很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下我對《跳出我天地》故事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結合電影,分享了三個導演常用的主題呈現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抽空去看一下這部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