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颤抖君”,攻克帕金森病!开源、节流,这么用药不再“帕”


告别“颤抖君”,攻克帕金森病!开源、节流,这么用药不再“帕”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2020年世界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抗疫抗帕,你我同行”。

有的宝宝好奇地问:为什么叫帕金森病呢?有哪些症状?

关于帕金森病,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些……

告别“颤抖君”,攻克帕金森病!开源、节流,这么用药不再“帕”

帕金森病的前世今生

1817年,英国的詹姆斯·帕金森博士首次描述了这种以“震颤”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因此,该病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

脑力劳动者帕金森病的患病率较高,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作家巴金,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拳王阿里等,都曾被帕金森病困扰。

告别“颤抖君”,攻克帕金森病!开源、节流,这么用药不再“帕”

告别“颤抖君”,攻克帕金森病!开源、节流,这么用药不再“帕”

告别“颤抖君”,攻克帕金森病!开源、节流,这么用药不再“帕”

帕金森病的病因仍然不明,可能与衰老、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憾的是,因受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脑外伤、吸毒等因素影响,帕金森病的患者正在日趋年轻化。50岁以下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30多岁的年轻患者也已屡见不鲜。

帕金森病不只是震颤

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延缓病程意义重大,因此要多关注身边的中老年人,如果他们出现下面这几种早期症状,就需警惕,并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筛查。

静止性震颤是最多见的初始症状,多为“搓丸子”样或“数钞票”样,顾名思义,静止时明显,变换姿势后减轻。

肢体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导致肢体被动运动时出现断续停顿,表现为“齿轮”样。

面部肌肉紧绷,面部表情少且僵硬,如同带了面具,称为“面具脸”。

其他如睡眠障碍、便秘、抑郁、情绪障碍等。


对于大多数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

帕金森病是因体内多巴胺缺失而出现震颤、运动迟缓等临床症状的,因此给予左旋多巴制剂,外源性补充中枢的多巴胺水平常常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起步治疗药”。常用的是含左旋多巴的复方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等。

此外,“开源节流”也是药物治疗的重要思路。

开源

口服促进脑内多巴胺释放的药物,如金刚烷胺。

节流

口服减少脑内多巴胺分解的药物,如苯海索、司来吉兰、恩他卡朋等。

敲黑板:合理用药窍门多!

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恩他卡朋片宜空腹服用;苯海索、司来吉兰、金刚烷胺宜餐后服用。因司来吉兰、金刚烷胺影响睡眠,建议白天服用;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可改善夜间症状,建议睡前服用。

管住嘴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易受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蛋白质类食物影响含左旋多巴药物的药效,建议服药时间与进食时间错开。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为处方药,需经医生诊断评估后开具处方,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使用其他合并用药时应向药师等专业人士咨询。

告别“颤抖君”,攻克帕金森病!开源、节流,这么用药不再“帕”

告别“颤抖君”,攻克帕金森病!开源、节流,这么用药不再“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