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赵云:他真的无愧“常胜将军”的称号吗?

自从刘备掌握荆州之后,赵云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大小战役,劳苦功高,战功赫赫。

聊聊赵云:他真的无愧“常胜将军”的称号吗?

1、智取桂阳

赵云奉诸葛亮的命令,带领三千人马夺取桂阳。

桂阳太守赵范是个胆小懦弱之人,他早就听过赵云的厉害,不准备和他交战,想要直接投降。但是,他有叫陈应的属下自认为十分勇猛,能够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坚决不同意投降。赵范半信半疑,命令陈应带领三千士兵迎敌。可笑的是,一会儿功夫,陈应就被赵云击败,仓皇而逃。

赵范看到赵云果然和传言中一样,十分勇猛,不得不开城投降。

此后,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同时担任着桂阳太守。

作为一名降将,赵范十分没有安全感,内心特别忐忑。有一次,他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用来款待赵云等人,等到酒足饭饱的时候,有一个美人走了进来,翩翩起舞。那个女子果然有着倾城美貌,一舞之下,将众人迷得团团转。赵范笑吟吟说:“赵将军,这是我寡居多年的嫂子,容貌出众,现在想要献给将军。”

美色当年,赵云毫不心动,反而站了起来,严词拒绝:“我们两个人都姓赵,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我怎能做出这种不伦的事情?”

赵范十分尴尬,心中又恨又怕。

后来,有部下替赵云惋惜,说:“那个姓樊的美人,容貌秀丽,是天下间不容易找到的美女啊,将军何苦拒绝呢?”

赵云解释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一定居心叵测,他送的女人,我怎么能够坦然接受?”

果然,不久之后赵范反叛,藉机逃走。赵云因为拒绝过赵范赠送的美人,没有受到这件事的牵连,依然得到了刘备的信任。

聊聊赵云:他真的无愧“常胜将军”的称号吗?

2、子龙救忠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了黄权等人的建议,决定大举进攻汉中。这个时候,汉中的守军还沉静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谁也没有想到蜀军会来犯,仓促迎战之下,他们打了个大败仗,甚至连守将夏侯渊被都大将黄忠斩于马下。

夏侯渊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角色,他和曹操是连襟,他的老婆和曹操的夫人是嫡亲的姐妹。而且,夏侯渊非常擅长排兵布阵,个人武力又很强,是曹操手下不可多得的悍将。曹操听到这个悲愤的消息,发了很大的脾气。到了三月份,他亲自率领着大军,准备夺回汉中,为夏侯渊报仇。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曹操将大量的军粮运送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可以一举夺取那些军粮,迫使曹操退兵。于是,他主动请缨,前往北山。赵云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授予了他兵力,并约好了时间,就算没有能够成功也要按时回来。

但是,约定时间到了,黄忠迟迟未归。

赵云觉得不对劲,连忙带了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十分不巧,赵云遇到了曹操大军的先锋部队,两方迅速交手。不一会儿,曹操的大军也赶到了,千军万马,声势逼人。赵云并没有害怕,他一次次带着骑兵突击曹军的阵列,一边打着一边向后方退去。曹军被冲散了多次,却又一次次复合在一起,赵云再三突围,这才退回营寨。然而,这个时候他手下的部将张著受伤了,而且被曹军包围着,眼看就要被斩杀。赵云来不及休息,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顺利救出张著。

很快,曹军追到了营寨前,负责守卫沔阳的张翼眼见敌人众多,就要闭门拒守。赵云沉着冷静,下令大开营门,然后命令军队偃旗息鼓。曹军见到这个状况,怀疑赵云在军营里埋伏了大量的军队,不敢进攻,反而缓缓向后退去。就在此时,赵云又下令鸣击战鼓,又让弓手万箭齐射。曹军以为陷入了包围圈,惊骇无比,纷纷转身逃窜,他们自相踩踏,不少士兵掉进了汉水中,被淹死了。

由于赵云牵制住了敌军的主力,黄忠顺利返回。

第二天,刘备亲自赶到,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从此以后,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聊聊赵云:他真的无愧“常胜将军”的称号吗?

3、力斩五将

战争持续不断,赵云的功勋越来越高,但是,他的年龄也越来越大。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这个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一名老将,年过七十了。但是,赵云老当益壮,主动听出请求要做北伐的先锋官。诸葛亮劝说他:“子龙,你已经老了,这个位置就让给年轻人吧。”赵云的头发胡子都白了,但是,他还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他大步上前,将过去的战功一一摆了出来,说:“丞相,我哪里老了?我还能杀敌,还能为蜀汉立功!”诸葛亮被他的精神感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

不久,大军到了凤鸣关。赵云悍然出动,主动叫阵。

魏军守将韩德力大无穷,勇猛无比。他提着开山大斧,来到阵前,嘲笑赵云,说:“哈哈,你这个糟老头子,原来是个老而不死的反贼!”

赵云大声喝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他拍马上前,手中的银枪猛刺,好像从天空中掉下来的闪电,又好像浩海无边的大海中卷起的一道巨浪,气势非凡,“啪”的一声,拍碎了韩德的脑袋。紧跟着,他纵马飞驰,寒光连闪,连连斩杀韩德的四个儿子。自此,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全部被杀,大军轻松攻下了凤鸣关。

聊聊赵云:他真的无愧“常胜将军”的称号吗?

备注:这就是赵云“力斩五将”的故事。然而,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被罗贯中记录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二回。但是,赵云的勇猛是有事可循的,《资治通鉴》:“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赵云十分悍勇,在只有少量随从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主力,敢直接冲阵,并且几进几出,纵横无敌。

4、最后一战

还是在这一年,诸葛亮对外宣布要从斜谷道出兵,但是,他暗地里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了箕谷。他们在斜谷道阻挡着曹军的主力,而诸葛亮率领着蜀军主力去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的兵马不多,远远少于曹军主力,对阵很快就处于不利的战况。这个时候,赵云作战多年的经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迅速聚拢部队,固守箕谷,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部队撤退的时候,赵云不顾老迈,亲自断后,确保士兵和粮草的安全。

诸葛亮的计谋并没有得到顺利的实施。在祁山战场,因为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令,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诸葛亮只好退兵,北伐以失败告终。

蜀军退兵的时候,诸葛亮曾经问:“街亭退兵时,我军乱成了一团;但是,箕谷的退兵,井然有序,这是为什么呢?”邓芝回答说:“赵云将军亲自断后,发布了不少有效的军令,这才保住了士兵和军资。”那时,赵云的军中还有些多余的布料,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的将士。赵云羞愧说:“我的军队打了败仗,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收入府库之中,等到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吧。”诸葛亮对赵云品行称赞不已。

赵云一生,参战无数,无论是个人勇猛,还是指挥才能,都无愧“常胜将军”之称号。

备注:这是年迈赵云的最后一战,也是这场败战中较少的亮点,赵云部队败而不乱,减少了损失,保住了军资。纵观赵云一生,他在顺境时,自然是顺势而为,仿佛一柄利剑,攻城略地;但是,一旦军队遇到了逆境,当阳之败、猇亭惨败、街亭之败,赵云就会出现在断后的位置上,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败局的进一步恶化。《三国志·蜀书》有评:“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