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社會上"熊孩子事件"層出不窮,有孩子跟奶奶要錢,奶奶不給,就拿鞭子抽奶奶,甚至拳打腳踢。

有孩子在學校因為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不喜歡和自己玩,放學後把女孩關進了狗籠,還好狗狗還小,不會咬人。

類似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是不是聽著毛骨悚然,李玫瑾曾說過: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那麼一個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可怕的行為呢,家長又該如何教育?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合理的對待孩子的各類需要

前段時間和朋友逛超市,看到一個孩子遠遠的在那裡大聲哭喊,原因是想要一個洋娃娃,但是媽媽表示,家裡像這樣的洋娃娃已經堆積如山了,但孩子還是要買。

不給買就鬧著哭,最後沒辦法,媽媽還是滿足了孩子。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麼遇到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該如何應對?

孩子還小,當你不滿足他的時候,他無非就是用哭鬧撒潑打滾來對付你。

有些媽媽看到這樣的場景禁不住心軟,很快就會跟孩子妥協,你越是妥協,孩子就越是知道這個方法對你有用,下次還會繼續用。

所以你就別管他,讓他哭,讓他鬧,你就在邊上看著。

等他哭完了,你拿張紙巾去給他擦擦眼淚,讓他知道媽媽是愛他的,然後你就問他:哭完了嗎?還要繼續哭嗎?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等雙方都心平氣和了,再跟孩子溝通。

這個法子主要是告訴孩子,對於一些無理要求,媽媽是不會同意的,哭鬧也沒有用,下次孩子就不會用哭鬧對付你了。

建立自己的原則,孩子以後也不會輕易的再提出無理要求,除非有合適理由。

延遲滿足

不要孩子提什麼就都直接答應,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一切的東西都那麼簡單,不懂得珍惜,更不會體諒父母,讓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以後長大了也不會懂得孝順父母。

現在的孩子都嬌生慣養,慾望也會越來越大,總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的。父母在對待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時,不要事事滿足。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很想要,可以採用延遲滿足的方法,問孩子為什麼想要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是可有可無的,對你會有什麼幫助?

當孩子能說出來個一二三四之後,你可以讓孩子去達到你設定的一個目的,達到了,就作為獎勵發放,達不到,就得不到。

這可以讓孩子減少提出無理要求的次數,讓他明白想要的東西要自己去爭取,而且通過努力得來的他會更加懂得珍惜。

更是讓孩子也在不斷的進步當中。

教育孩子有方法,但絕不是一味的嬌慣,你覺得是為孩子好,但實則是害了孩子。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孩子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人,和家長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如果想要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約束孩子的行為,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繪本是父母培養孩子最好的助手。就拿我現在和我家孩子一起看的這套《兒童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兒童習慣培養和情緒管理》這套繪本,全套有10個小故事。我家孩子特別喜歡裡面精美的圖畫,即使我不在身邊,孩子也能看懂故事的內容。

每天睡覺前,我都會把繪本里的故事講一遍給孩子聽,孩子也漸漸的能夠分清什麼行為是好的、什麼行為是不好的。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繪本不僅包括習慣養成,還包含情緒管理。內容都是小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的小故事,簡單而且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可以從故事中學會如何與小朋友們相處,在社交中遇到了問題該如何去解決。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對於孩子來講,良好的行為習慣會成為自己這一輩子不可多得的財富。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自己給別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在未來的生活中,也能讓自己得到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能夠更快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李玫瑾:你費盡心力養出來的小寶貝,可能是個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