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駒收藏的信念是“永存吾土”,翁萬戈卻是捐獻國寶給美國

2018年7月28日,翁萬戈於自己百歲誕辰當天宣佈向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捐贈183件文物,包括130幅繪畫、31幅書法、18件拓片及4件織繡,橫跨13個世紀5個朝代,為該博物館接受的史上數量最大的一批中國古代文物,消息傳出,震動全國。


張伯駒收藏的信念是“永存吾土”,翁萬戈卻是捐獻國寶給美國


翁萬戈是誰?他是清朝名臣翁同龢的五世孫,翁同龢家族當年是“父子兩帝師、一門五進士、一家三巡撫”的晚清望族。翁同龢是一代帝師,朝廷重臣,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畫,“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畫奇書”。《長江萬里圖》就是翁同龢所收藏的國寶級文物。國內的博物館一直想收購《長江萬里圖》,翁萬戈覺得價錢太低,始終不願意出手,可是沒想到一轉臉就無償捐給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張伯駒收藏的信念是“永存吾土”,翁萬戈卻是捐獻國寶給美國


為什麼只捐給美國而不是自己的祖國呢?翁萬戈的理由是“中國保護不了文物”,翁萬戈是美籍華人,到底是為了誰只有他自己知道。

翁萬戈的行為無論如何讓國人感到心寒,不得不讓人想起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118件國寶無償捐獻給國家。


張伯駒收藏的信念是“永存吾土”,翁萬戈卻是捐獻國寶給美國


2009年3月,在第十一屆二次全國政協會議上,中國社科院劉慶柱等12位全國科技文化界委員,提交了一份相關提案建議,在張伯駒的故鄉修建一座紀念館或藝術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原因就是,在國難當頭時期,張伯駒為了避免國寶流失,不惜傾家蕩產,用良知捍衛和保護了我國的文化遺產;“西安事變”期間,他敦促張學良將軍逼蔣聯共抗日;解放前夕,張伯駒積極協助地下党進行和平解放北平談判。解放後,張伯駒沒有將118件國寶留給子女,而是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張伯駒,字家騏,號叢碧,別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 3月14日生於官宦世家,系張錦芳之子、袁世凱的表侄,過繼給其伯父張鎮芳。


張伯駒收藏的信念是“永存吾土”,翁萬戈卻是捐獻國寶給美國


張伯駒雖然是民國四公子之一,但是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遊春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陽臺帖》等,經他手蓄藏的中國曆代頂級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張伯駒在自己的書畫錄裡寫下一句話:“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張伯駒說得很明白:“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張伯駒收藏的信念是“永存吾土”,翁萬戈卻是捐獻國寶給美國


張伯駒收藏的信念就是“永存吾土”,不讓國寶流入外國。這與翁萬戈相比簡直就是兩種境界,翁萬戈曾經將家藏的542冊古籍通過牌拍賣公司以4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上海圖書館,可是張伯駒在1956年將8件最頂級的書畫無償捐獻給了故宮,政府欲獎勵20萬元,但張伯駒先生分文未取,得到的是文化部的褒獎令。有句話叫“為人不識張伯駒,踏遍故宮也枉然”,因為故宮博物館頂級書畫大部分是張伯駒一人捐贈。馬未都說過,張伯駒捐的東西現在根本沒人買得起。有人估算張伯駒捐的書畫經濟價值高達千億元以上,但是歷史價值無價!愛國精神無價!


張伯駒收藏的信念是“永存吾土”,翁萬戈卻是捐獻國寶給美國


“真正的收藏,富可敵國,貧可立錐”,張伯駒散盡家財保護字畫,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國家民族,張伯駒與潘素唯一的女兒張傳彩老人接受採訪時曾說:“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愛國家的人,他認為這些文物首先是屬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只要國家能留住他們,他付出多大代價也在所不惜。”

千家駒說:“我參加八寶山追悼會不知道多少次了。很多人悼辭上無一例外地寫著‘永垂不朽’。依我看,並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不朽者,張伯駒是一個。”

張伯駒是翁萬戈的一面鏡子,境界高低立現。張伯駒與翁萬戈的區別可能在於,張伯駒是中國人,翁萬戈是美國人。翁萬戈的表現是為了證明加入美國籍自然就是美國人了,捐獻給自己的國家有什麼可指責的呢!只是翁同龢如果泉下有知的話,面對自己的子孫的表現不知作何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