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1920年,中国化学家吴蕴初成功从谷物中提取并制成谷氨酸钠,取名味精。

此后,味精被用到我们的餐食中,是增鲜提味的“神器”。

不知,从何时起,坊间传言味精是化学合成产物、化工产品,它有毒、致癌、脱发、杀精……

真是造谣不需要成本呢,张口就来!

味精自己也是相当的委屈呢,我怎么成了有害的物质了,这口锅,背不动啊。

味精到底是不是对人的身体有害呢?我们该不该食用味精?康康来为您揭晓!


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先来了解一下,味精的主要成分。

味精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是动植物蛋白的基本成分。

除了味精外,我们吃的各种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后也会产生大量谷氨酸。

我国的味精都是以玉米淀粉、大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发酵、 提取、精制而成,工艺与酿酒、制醋、酸奶等类似,根本不是什么化学合成。

这些天然食物和谷物无毒无害,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自然也是无毒无害的。

所以味精也算是天然食品,并不是化工合成制品,是比较安全的增鲜剂。

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传言说味精加热后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会致癌。

味精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当温度高于 120 摄氏度时,味精中的谷氨酸可能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焦谷氨酸钠有害甚至致癌。

味精是安全食品,那么鸡精也是安全的吗?

鸡精的成分只是比味精多了一些食盐和其他食品添加剂,鸡精中约含40%的味精,30%食盐,以及淀粉、砂糖、香辛料和一些增味剂。

所以,鸡精也是无毒且不会致癌,是安全的。

总之,味精和鸡精是很好的增鲜调味品,别害怕,放心食用吧。

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虽然,味精和鸡精对人体无害,但是要合理食用,不能食用过量。

味精是谷氨酸的钠盐,和盐一样都含有较多的钠,吃太多不利于健康。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 6g。过量摄入钠会升高血压,因此,要像控制食盐摄入量一样控制味精/鸡精。

如果我们合理食用味精/鸡精,还会有助于控盐。相同咸度的食物,“味精/鸡精+盐”的组合,要比只放盐的菜,含钠的量要少一些。

日常饮食中,我们在食用味精/鸡精时,以下建议请参考:

1、菜品出锅时再放味精/鸡精,最提鲜。这是因为长时间加热,当温度过高时,味精中的谷氨酸可能会变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

2、切记一定要避免过量食用。

3、选择性食用。鱼、蛋、蘑菇等天然食材在烹饪过程无需另加味精调鲜,本身会生成鲜味。

4、制作天然调味品。干紫菜、海肠、干贝等可以做成粉末,不仅能起到增鲜提味的作用,还可以增加营养呢!

康康会帮助大家揭秘生活中关于健康的 “事实” 和 “传言”,如果还有其他想知道的内容,在评论区留言吧。

味精到底做错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