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江西省廬山東林寺,也是淨土宗祖庭之一

淨土宗由來

淨土宗,漢傳佛教十宗(另一說八宗)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

阿彌陀佛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

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江西省廬山東林寺,也是淨土宗祖庭之一

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其影響深遠,自東晉創立後流傳於中、日、韓、越等地,至今不衰。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淨土宗發源地,也是祖庭之一江西廬山東林寺。

廬山東林寺歷史

東林寺,始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光祿卿潯陽陶範為慧永法師建西林寺。383年,慧遠大師踐約來廬山擬偕慧永法師往廣東羅浮山潛修,途經潯陽,見廬山清靜足以息心,留住龍泉精舍,後移居西林。(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接受慧永提議,為慧遠建東林寺。東林寺建成,慧遠自此居東林寺。

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江西省廬山東林寺,也是淨土宗祖庭之一

廬山東林寺全景

東林寺建成距今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廬山東林寺是佛教淨土宗的發源地,也被日本佛教淨土宗和淨土真宗視為祖庭。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廬山東林寺部分主要建築

第一:三聖殿。全長90米,以七寶蓮池為核心,左右配殿,主殿與連廊相接,形成一個略似故宮午門五鳳樓的設置格局。既寓意一個敞開雙臂接引的博大胸懷,又再現了盛唐淨土寺院八功德水及亭臺樓榭的繁盛景象。殿內供奉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大菩薩之像。有淨土變壁畫,營造出一種置身西方佛國那歡快、欣悅的氛圍,是圍繞“接引”主題的加以詮釋與渲染。

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江西省廬山東林寺,也是淨土宗祖庭之一

大雄寶殿

第二: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全長有180米,左右有配殿分兩個區域展開。一是以佛舍利塔為中心。周邊有連廊與過殿,

塔中供奉佛的真身舍利,供信眾繞塔供養修行,瞻拜舍利,緬懷佛的功德,生起唸佛的善根。

二是大雄寶殿與配殿相連的區域。大殿為重簷廡殿,殿身深七間,平面為九間,是中軸線上規模最大的殿堂。大雄寶殿殿後直對登山臺階,臺階起伏延伸。其間設置亭臺,既可駐足歇息,又可憑欄望遠,可獲於廬山之外方識其真面目之悅。

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江西省廬山東林寺,也是淨土宗祖庭之一

東林大佛

第三:大佛臺。拜佛臺全景大佛臺是一簡潔而莊重的曼陀羅,主佛48米,蓮臺6米,寶蓋81米。有兩層平臺,第一層有1萬平米,四周長廊,須彌臺有九品往生、十二光如來之石雕,背後有功德芳名石碑。第二層有6千平米,大佛安立處。大佛前有觀音、勢至,形成西方三聖接引的格局。第一層有一被接引的比丘於蓮臺上長跪合掌禮佛銅雕。須彌座下有八大金剛護衛,二層大佛臺漢白玉欄杆,氣象恢宏、莊嚴。

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江西省廬山東林寺,也是淨土宗祖庭之一

第四:聰明泉。東林寺玉佛樓後,有一泓清泉四季不涸,叫做“聰明泉”。傳說東晉名將殷仲堪到東林寺拜訪慧遠大師,二人行至山腳,見有此處蒼松翠柏、泉水潺潺,便於此聽泉談《易》。殷將軍博學多才、能言善辯,慧遠大師指泉讚道:“將軍之辯,如此泉湧,君侯聰明,若斯泉矣!”此泉因此得名“聰明泉”,唐太宗曾手書“聰明泉”三字。

佛教淨土宗發源地—江西省廬山東林寺,也是淨土宗祖庭之一

據大乘佛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遊廬山請記得一定要到東林寺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