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引言:

燕王朱棣與皇位本無緣,可惜的是由太子朱標的早亡,建文帝的年幼,讓他逐漸開始籌劃以“清君側”為由,奪取天下的計劃。

朱棣的這種做法,用儒家的觀點來看,自然是不得人心,而朱棣在位期間,為了鞏固皇權也製造了很多慘案。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文治武功能夠流傳千古,成為後世所景仰的皇帝,朱棣積極向外拓展明朝版圖,北到努爾幹都司,南到今天的南沙群島,據說一度達到馬六甲海峽,而在文化上編撰《永樂大典》收錄的書籍總共有8000多種,對於這樣一位君王,在歷史上的評價卻飽受爭議。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朱棣畫像

燕王朱棣的成長過程

在朱元璋的兒子中,朱棣既不是長子也不是最優秀的,至於朱棣的親生母親也是眾說紛紜,雖然朱棣在登基之初詔告天下,自己的親生母親就是馬皇后,可惜的是在後來的史料當中,沒有資料可以證明他的親生母親就是馬皇后,畢竟還有一個很大的疑點靖難之役過後南京城破,所有的皇家檔案記錄不是在大火中銷燬就是被人為篡改記錄。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朱棣在幼年時期和其他的皇子並沒有什麼區別,尤其是當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之後,對於皇子的培養也是格外看重,除了讀書寫字之外還必須要進行軍事鍛鍊。

根據後來宋濂回憶,在所有的皇子當中,朱棣對讀書是沒有任何興趣,相反弓、馬、刀、劍興趣濃厚。根據《皇明祖訓》記錄,皇子在成年之後,除了太子留在京城之外,其餘的皇子全部都要前往藩地就藩沒有皇帝的准許,是不可以隨便回到京城。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朱棣劇照

朱元璋之所以有這樣的考慮,還是因為傳統的"家天下思想"所影響,在他看來整個大明朝就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並且,在他從草根出身到他成為一代君王的過程中,也深諳人性的弱點,因此在成為皇帝之後並不可能相信那些手握大權的驕兵悍將,所以對自己的兒子寄予了厚望。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朱元璋劇照

北平是以前的元大都,作為抗擊北元勢力的前線,就需要極具軍事作戰能力的皇子成為這裡的藩王,朱元璋會選擇朱棣來鎮守北平,不難看出朱元璋對朱棣的軍事能力還是非常看好的。

靖難之役奪皇位

而在朱元璋晚年擁兵自重的皇子並不只有朱棣一人,還有秦王和晉王,這兩位皇子無論是實力還是名望都不在朱棣之下,其實早在洪武二十五年,眾皇子之間為了權力也是明爭暗鬥,只不過朱棣笑到了最後。

在當時朱元璋一度考慮想要立秦王為太子,奈何到最後也和太子朱標一樣早早去世,至於說晉王,也在洪武三十一年病逝,而朱棣本人也成為了第一代皇子當中的老大,無論是名望還是實力都成為朱氏家族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很多人以為正是由於建文帝忌憚朱棣的實力,才決定削藩,之後朱棣為了自保發動了“靖難之役”,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是很準確,因為早在朱元璋去世的前幾年,這些藩王就蠢蠢欲動,開始秘密擴充私人衛隊,但是他們仍然在等待一個機會,可惜的是晉王秦王過早離世,而朱棣卻等到了最後,因此當朱允文想要動手的時候,朱棣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建文帝朱允文

在建文四年六月,朱棣親率大軍攻克了南京城,在儒士眼中,朱棣這種做法是欺君罔上​,因此並沒有得到建文舊臣的承認,以至於朱棣登基初期就製造了太多的慘案,甚至還出現了方孝孺被誅十族的悲劇。

對於那些反對自己的官員家屬,結果也不是多好,一部分被流放到了極度偏遠的苦寒之地努爾幹都司,以當時落後的生產力而言,這些人的結局可想而知。

這些事情也反映出朱棣對皇權的渴望,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成為皇帝之後,卻極度的缺乏安全感,或許這也是受朱元璋的影響,凡是對皇權有任何威脅,就算是朝廷重臣也必須要去之而後快,無論是李善長還是胡惟庸以及藍玉,這些功臣良將的結局也在時刻提醒朱棣,如今自己已經繼承大統,要時刻穩固自己的地位,同時也必須要將藩王的權力收歸到中央,避免出現藩王叛亂。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設立東廠,生性多疑

朱元璋草莽出身進而奪取天下,因他本人生性多疑,在成為皇帝之後也時刻擔心有人會暗害他,或者擁兵自重發動叛亂。對此成立了錦衣衛。

可是在朱棣成為皇帝之後,覺得錦衣衛還不夠用,很有必要在設立更為厲害的特務機關,於是在永樂十八年就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東廠,其原名為東緝事廠,作為這個特務機構的一把手被人們稱之為"廠公"。有關東廠方面,在這裡也不多贅述,通過相關的影視劇也可以略知一二。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朱允文劇照

生性多疑的朱棣建立東廠後,開始擔心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儘管當年南京城破之時,找到了一具燒焦的屍體,但是不是真正的朱允文,誰也不知道。因此,朱允文派出兩路人馬尋找朱允文的下落,其中聲勢浩大的就是鄭和下西洋,而另一方面卻派出胡瀅秘密出訪,可惜的是,有關於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無所獲,有人說是逃到了海外,也有人說是在福建的某個地方出家為僧。

褒貶不一,功大於過

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了大明王朝,也讓被壓榨百年的大漢民族終於揚眉吐氣,可是朱棣從自己侄兒的手中奪了天下,並不是多麼光彩的一件事。或許在朱棣的內心深處,多少有顧慮,怕自己在百年之後進不了朱氏宗廟,怕在九泉之下面對自己的父親以及大哥,怕在歷史上留下汙名,更怕史官在史書下寫到"篡權奪位"。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朱棣劇照

為了讓自己也成為歷史上的有為之君,在朱棣成為皇帝的二十二年當中,發動五次北伐,蒙古之患已經大大消除,在整個北方已經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可以威脅到大明王朝的安全。

明成祖朱棣,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他,是非功過該如何評價?

朱棣劇照

派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宣示國威,文化上編撰《永樂大典》收攏天下士人之心,總之只要能夠讓自己流芳百世是絕對不會放過,可就是這樣也不能夠讓朱棣放棄自己的理想,對於他來說只要能夠讓大明王朝永遠強大下去,也算是在九泉之下也能夠理直氣壯的面對自己的父親。

結語:

對於朱棣的評價,很多喜愛歷史的朋友們也是眾說紛紜,但毫無疑問的是,朱棣是一代明主,儘管奪取侄兒皇位這事兒上不光彩。

可能朱棣不是一個好人,但卻是一位好皇帝,一生有功有過,但總的來說,還是功大於過。平定天下,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溝通南洋,平定安南,北伐蒙古。

奪位時腹黑,殺人時殘暴,對百姓關愛有加,執政勤勉。他得到天下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這個熱衷於戰爭和打仗的皇帝,最終在征途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天命所歸。

參考文獻:

《明史》

《明通鑑》

《明史稿》

《明鑑綱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