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假賬對擬上市 造車新勢力的啟示

每經評論員 黃辛旭

近日,瑞幸22億元財務造假事件持續引發資本市場關注。隨著事態發展,瑞幸的“不幸”,不僅殃及神州系板塊,而且給計劃海外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們帶來了衝擊。

從資本層面來看,瑞幸股價暴跌當天,市場異動已初現端倪。50多家中概股跌幅明顯,其中蔚來汽車(NIO)股價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6%。

而在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發生數天後,“好未來自曝員工行為不當”“愛奇藝被質疑造假”等新聞相繼出現。消息發酵後,兩家公司股價一度“跳水”。

這意味著,瑞幸假賬風波帶來的影響遠未結束。受此波及,正擬以海外上市緩解資金吃緊困境的造車新勢力們,前景又多了幾分不確定性。瑞幸假賬風波,對擬上市造車新勢力來說,最大的啟示就是要遠離“假大空”,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做好核心產業。

此前,蔚來汽車通過可變利益實體架構(以下簡稱VIE架構)登陸美股,造車新勢力們也希望採用VIE架構爭取赴美IPO。比如理想汽車已明確赴美上市,小鵬汽車也曾被曝正在搭建VIE架構。眼下,受瑞幸事件牽連,造車新勢力原有的計劃是否會因此改變?結果尚未可知。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並非一個企業的終極追求目標。正如瑞幸上市也未能避免悲劇,一個企業若想長遠發展,創業者們需要看清的是商業模式以及資本力量背後的邏輯。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爆雷的瑞幸採取了燒錢補貼的創業模式。與之相似的是,造車新勢力的商業模式也多以燒錢為開端。如,同樣在美國上市的蔚來汽車在四年時間完成了超過60億美元的10輪融資;迄今為止,理想汽車累計融資額約為15.8億美元。

燒錢模式創業也有過成功者,比如美團。然而,一味地燒錢並不是企業走向成功的正確發展方式。因為燒錢模式創業並不具備複製性,尤其傳統行業並不適合燒錢。作為一家快消企業,瑞幸需要的是紮實的連鎖店鋪運營能力,而作為本質是造車的企業,造車新勢力需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和質量可靠的產品。

如今,瑞幸爆雷說明一味燒錢,企業有著巨大的經營風險;財務造假則提醒企業家們誠信經營才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創業可以失敗,商業本身有成功也有失敗,但造假問題不該存在。從炙手可熱到突然爆雷,瑞幸的處境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們一本完整的教科書。

“弱化傳統的造車能力,強化互聯網經營理念”,這正是造車新勢力們近兩年熱捧的理念。如今,造車新勢力需要反思初心:造車是為了在資本市場賺快錢,還是要以匠心打造一家百年老店?

日本是世界上“老字號”最多的國家,世界“千年老店”有一半在日本。根據日本對4000家老企業的調查,企業的長壽秘訣在於“信”字。日本統計顯示,凡是百年老店的經營者,都有兩個共同特點:其一是選擇這個生意是因為自己喜歡,有熱情並且有經驗做這件事;其二則考慮到這個生意可以惠及他人,並非只為自己。

但近年來,國內一些創業者們過度崇拜資本的力量,而忘記了創業的初心。瑞幸事件告訴我們,坐擁資本並不意味著戰無不勝,可以彎道超車。經濟發展規律和歷史證明,成就偉業的稀缺資源其實是卓爾不群的企業家,打造百年老店的秘訣則在於對初心的堅守。

所以那些想通過造車概念賺快錢的企業家們應該在瑞幸事件中警醒:如果真心造車,還請尊重製造業的規律,迴歸本心;如果只想坐擁資本,還請儘快離場。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