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國:劉備帶走曹操的五萬大軍,許褚追上後為何沒動手?

​看了無數遍三國,才領悟到人生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大家好我是二呆.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三國的意義。

劉備和曹操是一生的對手,他們二人曾經有過很多交集,曾為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所折服,同時又彼此不相容。曹操早就看出劉備非池中物,可他卻愛才心切,最終還是放虎歸山。如果早日聽勸除掉劉備,也就不會打拼得那麼辛苦了!當年呂布在攻打劉備之時,曹操與其聯手將其打敗,並在白門樓將呂布誅殺。當時劉備還沒有成什麼氣候,曹操雖然心生忌憚,卻也沒有對其下手。但劉備卻看穿了曹操的野心,一心想要脫離他的控制,兩人之間也展開了一番心理較量。

再看三國:劉備帶走曹操的五萬大軍,許褚追上後為何沒動手?

曹操和劉備一起青梅煮酒論英雄,談了很多關於時事的見解。劉備極力隱藏自己的雄心壯志,而曹操則不斷對其進行試探。最終,劉備還是成功讓曹操放下戒備,還帶走了曹操的五萬兵馬。有了這批人馬之後,劉備便開始在亂世紛爭中一展身手,還佔領了徐州。郭嘉當時不在曹操身邊,等他辦完事情回來的時候什麼都晚了!曹操也意識到情況不錄,趕緊讓許褚去追劉備。許褚並未與劉備大動干戈,而是勸他回去聽從曹操的安排。劉備好不容易才逃出來,他自然不會再受制於曹操,於是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許褚見劉備心意已決,也沒有再勸他,只好回來向劉備覆命。

再看三國:劉備帶走曹操的五萬大軍,許褚追上後為何沒動手?

照理說劉備帶走曹操的兵馬,現在就不肯聽命於曹操,許褚應該強行把他才回去受罰才是,為何他一直到最後都沒有動手呢?其實並非許褚有意要放過劉備,而是他沒有辦法動手。雖說劉備一去不返讓曹操很是不滿,可這畢竟是他許可的。當時曹操控制著漢獻帝,劉備也是以匡復漢室為己任,他們二人在名義上都是為大漢效忠的。這五萬兵馬是屬於大漢的,並非是曹操個人的。就算曹操掌握著實權,可他對外的身份還是丞相,並不能逾越到獻帝之上,否則天下人也會把他當賊寇來討伐。因此,曹操無法理直氣壯的處置劉備,許褚自然也沒有理由對劉備動手。

再看三國:劉備帶走曹操的五萬大軍,許褚追上後為何沒動手?

另外,曹操當時也在極力掩飾自己不臣之心,只有這樣他才能順利的號令天下諸侯。如果曹操此時過於心急,反而會暴露自己的野心,同時也難以和朝中的大臣解釋。他派許褚去追劉備其實也是想盡力挽回,如果劉備誠心歸附於自己,必然會和許褚回來;如果劉備不回來,那也就表明他是自己的對手無疑了!只有許褚去一次,才能真正探明劉備的心意,總比自己猜來猜去要好。因為曹操不想錯過任何一個可用之人,同時也不想放過任何一個敵人。許褚在追劉備之前,肯定也明白了曹操的真正用意,所以他根本就沒想和劉備動真格,只需要探明他的用意即可。

再看三國:劉備帶走曹操的五萬大軍,許褚追上後為何沒動手?

再者,許褚來勢洶洶,劉備想必早就做好了防範。他身邊有張飛和關羽在,還有那五萬兵馬待命,一個許褚簡直是不足為患。許褚來到劉備的營中,肯定看清了他的這些部署,如果再輕舉妄動那就只能是白白送命了!值得一提的是,許褚當時只帶了500多人,這架勢也沒有打仗。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不是想把劉備追回來,或者說他知道劉備去意已決,自己強行挽留也沒有用。眼下又不是曹操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袁術正在一旁盯著自己,劉備或許可以幫自己除掉這個心腹大患。所以,曹操留著劉備也是想利用他為自己掃清障礙,待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殺之而後快。

再看三國:劉備帶走曹操的五萬大軍,許褚追上後為何沒動手?

可曹操沒有想到,他的每一次忍耐,都為劉備提供了崛起的機會。尤其是請到諸葛亮出山以後,劉備更加如虎添翼,慢慢成為曹操的勁敵。當曹操真想殺掉劉備的時候,可就完全不如當初那麼輕鬆了!劉備和孫權的聯手,成功阻止了曹操的前進腳步,而劉備則藉助曹操赤壁慘之機迅速佔據了荊州,實現了自己戰略上極為重要的一步。此後,劉備就開展了入川之戰,又在漢中和曹操展開激烈對決。那時的劉備實力遠不如曹操,可他身邊多了諸葛亮和法正這樣的謀士,同時還有黃忠和趙雲等名將助陣。曹操在戰術上接連出現失誤,最終漢中落入劉備之手。想想這一切似乎都是天意,曹操有很多次機會可以除掉劉備,但他同樣有很不能除劉備的原因,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個對手慢慢強大起來,實屬無奈呀!

三國一部很經典的文史作品,不同的年齡去看,總是有不同的領悟。二呆對於三國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每天堅持原創內容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的關注,下期內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