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據2009年的數據顯示,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並且分佈在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香港漢族人佔總人口的95%;澳門漢族人佔97%;而臺灣漢族人則佔總人口的98%。這是一組龐大的數字,可見漢族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人口眾多的。

中國人最早曾稱過秦人,外國人卻稱呼我們為唐人,還有一條專門的“唐人街”,而我們自己稱呼最多,也最悠久的是漢人!上下五千年,歷經無數朝代,為什麼這個“漢”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我們的代名詞呢?用兩個字概括就是漢朝,用一個人來代表那就是劉邦。

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到底何為“漢”

“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古人將天上的銀河看作是天上的漢水,銀河也稱“河漢、星漢”等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中的“河漢”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漢”又指漢水,也就是漢江。

當然最不容被忽視的就是漢朝的存在了,這個歷時400餘年的朝代,繼秦之後,完成了民族融合,完成了大一統。再後來我們就叫做漢人,我們的服飾叫做漢服,我們的文字叫做漢字,我們的語言叫做漢語。甚至古代時北方的少數民族稱漢族的男子為漢子。

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劉邦奠定了“漢人”的地位,劉徹賦予其靈魂

漢人是漢族的舊稱,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朝以前也稱“華夏”,起源黃河中下游地區,遠古文化的起點被認為是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所以我們現在也常說華夏兒女。

按理說秦始皇是真正做到大一統的第一人,擊匈奴、降百越,實力非常強大,當時的人們也確實稱為“秦人”。直到劉邦建立漢朝時西域各國仍稱華夏民族為“秦人”,只可惜秦始皇萬萬沒想到,到了第二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葬送了,所以“秦人”這一稱呼並沒有真正的發展起來。

劉邦建立的漢朝,源於當時他在漢中時的“漢王”,呂思勉說:“漢族之名,起於劉邦稱帝之後。”然而真正讓漢朝成為強國,讓後世敢於說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是漢武帝劉徹。

從漢武帝起漢王朝日益強盛,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自然稱為“漢人”。這一些都歸結於漢武帝起的一系列改革。

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大一統的漢朝完成了身份認同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孔子在《春秋》中這樣寫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只要你接受了中原文化,接受了華夏文明,那麼不管你是什麼種族什麼血統,你就都是中國人,反之亦然。

漢朝的大一統是在秦朝既有基礎之上形成的,因此也叫秦漢大一統局面。秦王朝時“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現實了民族間的融合,而漢朝則更勝之。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認為:漢朝對於中國的意義不只是一個政治上的朝代。沒錯,不光在政治上,方方面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在思想文化上,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制度,雖然難現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流派之間爭芳鬥豔的局面,但是這樣做可以統一全國人民的信仰和理念,同時也能起到安定國家的作用,又能加強中央集權。直到現在儒家思想以及孔子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動的。

在政治上,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勢力;建立中朝,削弱相權;設置十三部刺史,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給全國人民上戶口,如此一來都是“漢人”了,不僅實現了文化認同,更是一種身份認同。在經濟上,重農抑商、興修水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強大的軍事實力做後盾,漢武帝改革兵制,又派衛青、霍去病鞏固了匈奴地區;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不但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時有開闊了西北邊疆。

老百姓並不在意到底誰當皇上,看中的是誰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好,無疑漢朝做到了這一點,它將不同來源、不同背景的人們融成了共有的身份認同,他們也更願意對外宣稱自己是“漢人”。所以我們上文中所說的漢族就不是指的人種了,而是指共同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族群。

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結語

至於外國人仍稱呼我們為唐人,則是因為唐朝時期的開放政策,加之當時社會的文化無限繁榮,才有了這一稱呼。但是終歸那是別人對我們的稱呼,我們自己更喜歡的是“漢人”。

後來我們也稱“龍的傳人”,不管怎樣,我們都是中國人。漢朝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今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少年強則國強,民強則國更強,身為中國人就是這麼驕傲!

參考資料:《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