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越說“不”越不聽?這樣說“不”可以讓孩子停止錯誤行為

很多家長會感到頭疼:每次不讓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不聽,或者越說不要去做什麼事情,他們就更加想要做。

研究表明,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不要做什麼事」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反而會提醒和強化孩子那件事情。

我們的大腦對於抽象式的否定詞語會更容易採取忽略跳過的方式,而更容易注意可以形象化的內容。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孩子沒有聽進去「不」,而直接記住了「不」後面的內容,適得其反。

跟孩子越說“不”越不聽?這樣說“不”可以讓孩子停止錯誤行為

圖源網絡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表示:孩子是沒有能力以成年人的方式,去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和利害關係。

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理解不了成人表達提醒的方式。「不要」、「不可以」意味著什麼,他們沒有概念。

一個孩子正顫顫巍巍從桌子上拿一個玻璃杯子,媽媽看到後大喊「不要拿那個杯子,快放下!」對孩子而言他覺得杯子很好玩啊,為什麼不可以拿杯子?

媽媽認為玻璃杯子很脆弱,可以預知杯子可能被摔壞的後果,可是孩子沒有這樣的能力。他們根本不知道「不要拿」背後的意思。

我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覺得指令已經夠清晰了,但是孩子對指令的理解還不夠明確,會產生「那我到底該怎麼做?」的疑問。

「別把玩具全撒到地上!」只是為了讓孩子停止他正在做的事,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麼樣做,即使他能聽話停下,但是卻不知道接下來要幹什麼。

用「不可以、不要」來阻止孩子做某件事,孩子就像聽了一句無關緊要的話。因為他們的大腦,還不足以讓他們領會成人的提醒。

跟孩子越說“不”越不聽?這樣說“不”可以讓孩子停止錯誤行為

圖源網絡

孩子暫時還無法理解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成人的表達不夠直接都讓對孩子說「不」這件事變得需要小心翼翼。

如何避免這樣的糟糕?就是改變這種說話的方式,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做某件事,就直接說出你想讓孩子做的事。

對孩子說「不」,最根本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停止某種錯誤的行為和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

1、先表現共情

當成人表現出對孩子行為或想法的理解和接納,再去提出建議時,孩子會更樂於接受。

嚴厲的斥責、批評對孩子說「不」,這種強硬的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倔強、逆反心理,你說的他偏不聽。

當孩子睡前非要吵著吃糖時,不是一開始就去訓斥,如果你暴躁地直接打斷,孩子很可能是被你的情緒「嚇」聽話,而不是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弄清了「不」的原因。

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想吃這個糖」,「這個糖看著是蠻好吃的」,這些話,會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心理上會解除不信任、牴觸的防線,共情過後再給出具體的建議,委婉說「不」。

跟孩子越說“不”越不聽?這樣說“不”可以讓孩子停止錯誤行為

圖源網絡

2、給孩子具體的意見

你希望孩子怎麼做,就把那個詞說出來。試著把「不要」「不可以」,換成「可以怎麼做」。簡單明確,孩子會更容易遵從和配合。

「不要說話」換成「保持安靜,把嘴巴上的拉鍊拉起來」

「不要離開你的座位」換成「坐在你的座位上,讓你的小屁股貼著椅子」

「不要在沙發上蹦蹦跳跳」換成「想玩蹦蹦跳跳,可以在地板上玩」

「不要浪費水」換成「水龍頭擰開,要記得關哦」

也可以提供具體的選擇:比如孩子吃完飯就要玩手機,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選擇和爸爸玩桌面遊戲或者和媽媽一起讀繪本。」比單純的不要玩手機有空間得多。

調整過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讓孩子理解,有時候也更有趣,不容易引起孩子和成人的對抗。

跟孩子越說“不”越不聽?這樣說“不”可以讓孩子停止錯誤行為

圖源圖庫

我們給孩子的指令越具體,孩子從接受信息到行動起來的效率就會越高。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不斷練習和反饋。

跟孩子越說“不”越不聽?這樣說“不”可以讓孩子停止錯誤行為

圖源圖庫

我是Elva,0-3歲蒙特梭利老師,邊工作,邊分享蒙氏育兒理念及方法,和家長、老師們一起解答育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