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高考落榜不可怕,就怕當官亂說話

每年高考成績公佈都會牽動千萬考生及家長的心,毫無疑問,這是人生一道重要的關口,對,至少它決定了你今後四年將在哪個城市打遊戲,能考到北上廣最好,畢竟大城市的網速還是快一些。

從6月22號開始,全國各省份陸續開通了高考查詢通道,分數揭曉之時,冰火兩重天,幾家歡喜幾家愁。

1. 高考復讀生

唐貞元四年,也就是公元788年,新年伊始,長安城上空飄起漫天雪花,20歲的韓愈跟現在的考生一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焦急地等待進士科舉考試成績放榜。

依照大唐科舉考試製度,進士考試之前,需要先經過縣、府兩級考試選拔,勤奮好學的韓愈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拿到進士科准考證,年底在長安第一次參加了禮部進士考試,第二年年初,就是發榜的日子。

決定命運的時刻終於到了!

榜單公佈,人群一陣騷動,韓愈擠在裡面緊張地從頭看到尾,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是的,韓愈落榜了。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出身官宦世家,3歲父親病故,韓愈便跟著大哥一家生活,11歲那年,大哥也故去了,韓愈全靠嫂子撫養教育。

韓愈打小學習成績優異,尤其是作文,經常被老師當做範文在班上朗讀,“七歲屬文,意語天出”,是遠近聞名的學霸,兄嫂一直對他寄予厚望,說咱老韓家以後光宗耀祖全指望你了。

所以,這次意外落榜對韓愈打擊很大,回家後垂頭喪氣,嫂子一看趕緊勸:“沒事兒沒事兒,勝敗乃兵家常事,咱復讀一年,明年再考。”

第二年,韓愈再次落榜。

嫂子說:“沒事兒沒事兒,好事多磨,事不過三,咱接著復讀,來年再考。”

第三年,韓愈又一次落榜。

復讀生的心理壓力有多大你們知道嗎?承載著全家人的期望,揹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連續三次落榜,誰能受得了?

第四年,韓愈心理崩潰,直接棄考了。

嫂子一看,這不前功盡棄嘛,苦口婆心開導他:“男子漢大丈夫,應當百折不撓,這點挫折都受不了,將來怎麼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你看咱村的範老師,考了半輩子,最後還不是中了舉人,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在家人的鼓勵支持下,韓愈臥薪嚐膽忍辱負重,頭懸梁錐刺股,又咬牙復讀了一年。

第五年,也就是公元791年,韓愈終於如願,以第13名進士及第,這一年,韓愈25歲。

2. 落榜公務員

中了進士是不是就可以當官了?

當你個頭,都被那些影視劇給騙了我跟你講,依照大唐《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考中禮部的進士只是取得了從政資格,想當官還要再參加吏部考試,稱“銓選”,程序跟考進士差不多,難度一點兒都不比考進士小。

韓愈畢竟是久經考場,毫不畏懼,發揚考進士精神,不負眾望,一鼓作氣,又是連續三年落榜。

“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試於吏部卒無成。”是不是韓愈學習不行啊,你看這一次一次的。

當時考試沒有數理化英語,就是考語文政治歷史,吏部考試韓愈選的是博學宏詞科,其中,對仗工整,堆砌辭藻的駢文,是韓愈最不喜歡也最不擅長的,所以考得確實不太好。

但三本錄取分數線還是過了的,之所以屢戰屢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場外功夫沒下夠。

吏部選拔幹部,你不能光傻乎乎盯著考試,你得做點考場外的工作,當時叫“干謁”,也就是託人走關係,請達官貴人知名人士,幫忙舉薦,該花錢花錢,該打點打點,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對不對。

韓愈父兄早亡,家又不在長安,無依無靠,沒有過硬的社會關係,經濟上也不富裕,一直以來,在這方面做得都比較差,所以,從考進士開始,就一路坎坷。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長安仕途無望,老家又傳來噩耗,撫養自己成人的嫂子去世了,長嫂如母,韓愈悲痛萬分,公元795年,心情灰暗的韓愈離開長安,回老家河陽為長嫂守孝。

一路上,韓愈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回想自己在長安前前後後折騰了近10年,也沒混上個一官半職,心中不由泛起陣陣悲涼。

3. 幕府臨時工

樹挪死,人挪活,西京長安不行咱換個地方,去東都洛陽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

畢竟是進士出身,在文壇又有些名氣,很快,韓愈在洛陽幕府謀了個職位,節度使推官,兼秘書省校書郎,從九品下,幹部序列中最低一級,而且還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先幹著,等有機會再轉正那種。

每天不過是抄抄寫寫迎來送往的繁雜俗事,又是個臨時工,工資待遇低,進步空間小,從小胸懷大志的韓愈對這份工作十分厭倦,幹了不到3年就跳槽了。

第二份工作在徐州,跟之前一樣,仍是幕府節度使推官,但領導是個文學愛好者,叫張建封,十分欣賞韓愈的文才,所以對韓愈頗為關照,臨時工享受正式編制同等待遇。

可韓愈在他手下幹了沒多久,又不想幹了。

為啥?因為這地方哪兒都好,就是勞動紀律特別嚴,“晨入夜歸”,準時打卡,不許遲到不許早退,工作時間不許私自外出。

韓愈最受不了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工作不是看最終結果的嗎,一個單位開始抓考勤,就是走下坡路的開始。忍無可忍,給領導寫了封意見信,《上張僕射書》:

“晨入夜歸,非有疾病事故,輒不許出。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發狂疾。”

意思是這種規定我可做不到,要逼著我遵守,非得精神病不可。

張建封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單位還不亂套了?”

沒理會他,帶人出去打球了。

沒兩天,韓愈《上張僕射第二書》又擺到了張建封辦公桌上,還是提意見,說張建封不以身作則,上班時間“擊球”,“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身為領導幹部,荒疏政事,玩物喪志。

“擊球”是張建封的業餘愛好,類似於現在的打高爾夫,不過是在馬上,也屬於貴族運動。

張建封辯解說:“老子擊球是為了鍛鍊身體,把身體練好才能為朝廷做更大的貢獻,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好不好。”稱韓愈兩次上書是“儒生之見”

,不予採納。

兩次上書都沒有結果,但韓愈喜歡提意見,經常頂撞領導的名聲卻由此傳開了。

這樣的員工哪個領導會喜歡?

韓愈在幕府鬱郁不得志,眼看與自己同榜中進士的幾個人在京城一個個混得風生水起,越發覺得懷才不遇,作《馬說》感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4. 太學韓博士

說到底,還不因為自己是臨時工嘛,人微言輕,不受重視,所以,公務員考試還是不能放棄。

韓愈第四次參加吏部考試,結果,又一次落榜,殘酷的現實讓韓愈幾乎萌生了歸隱鄉間做個農民的打算。

所謂成功,往往就是在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中誕生的。公元801年,韓愈第五次應考,終於通過了吏部的銓選,被朝廷正式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也就是國立中央大學教授,正7品上,正縣級待遇。

那一年,韓愈34歲,從第一次考進士算起,14年考了9次,終於修成正果。

所以,一次高考失利算得了什麼?

上任的第一天,韓博士以《成功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只要你自己不放棄》為題,為全校師生做了勵志主題演講,受到熱烈歡迎。

雖然韓愈此前在文壇就已小有名氣,但畢竟是民間傳播,影響力有限,如今在國子監,也就是過去的太學任教,如魚得水,自己的思想和才華終於得到發揮和展示,個人名望也與日俱增。

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好,看不起老師, “公卿子孫,恥遊太學”,既不願求師,又羞於為師,以至於堂堂國子監竟然生源緊張。

韓博士對此痛心疾首,寫下著名的《師說》,強調從師學習的重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為此,韓愈以身作則,勇為人師,不管對方年齡大小,地位高低,有問必答,樂此不疲。比如寫過

“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張籍,年齡比韓愈還大,韓愈照樣收為弟子,並直言:“師不必賢與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一生三入國子監任職,並曾擔任國子監祭酒,也就是校長,任職期間,韓校長極力倡導尊師重教之風,在他的領導下,困擾國子監多年的招生工作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讀書人都以稱韓門弟子為榮,可謂桃李滿天下。

因為自己的科舉之路歷盡坎坷,所以,將心比心,韓愈對後輩總是儘量提攜幫助,特別是對那些懷才不遇的寒門子弟,比如李賀,不但極力舉薦,還為其仗義執言。

韓愈崇尚先秦時期的散文,一上任就大力推行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文道合一”, 對時下重形式輕內容,看似華麗,實則空洞意少的駢文頗有微詞:全是特麼空話套話,一大段讀下來,你都不知道他究竟想說啥。

文如其人,韓愈的文章,直抒胸臆,有一說一,“發言真率,無所畏避”

,不管對象是誰,敢於講話,而且敢講真話,動不動就懟人。這種直言善諫的性格,使其文章讀起來酣暢淋漓,深受讀者歡迎,但也為他後來的仕途籠罩了一層兇險的陰影。

5. 講真話有風險

公元803年,韓愈從國子監博士升任監察御史,上任不久,就趕上長安地區百年不遇的旱災,糧食幾乎絕收,哀鴻遍野,無數百姓被活活餓死,為了活命,不惜賣兒賣女。韓愈曾在詩中描述當時的情景:

傳聞閭里間,赤子棄渠溝。

持男易鬥粟,掉臂莫肯酬。

我時出衢路,餓者何其酬。

親逢道邊死,佇立久咿嚘。

朝廷也知道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便下令減免一半的稅賦,但地方官京兆尹李實為了個人的所謂政績,不顧百姓死活,謊報災情,稱

“今歲雖旱,而禾苗甚美”,對上畝產萬斤的衛星照樣放,對下仍全額徵稅,百姓怨聲載道。

韓愈身為監察御史,眼見民間疾苦,豈能坐視不管,當即給皇帝上書《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飢狀》,直言饑荒的嚴重程度和人吃人的慘狀,以激烈的言辭建議朝廷立刻停止徵收稅賦,開倉放賑。

結果,不但得罪了京兆尹李實,皇帝面子上也掛不住了,下面的情況誰不清楚,大家都不吭聲,都在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盛世,就顯你能,你咋不上天呢。

韓愈的性格,平時也得罪過不少人,有人趁機在旁邊煽風點火,結果,韓愈因“誹謗朝政”,被貶出京城,調到連州陽山,也就是現在的廣東韶關境內任縣令。

當時的韶關可不比現在,千里之外的蠻荒之地,國家級貧困縣,自然條件惡劣,黑社會猖獗。韓愈帶著全家從長安到陽山上任,跋山涉水,光路上就走了整整兩個月。

到陽山一看,果然是窮山惡水,韓愈苦不堪言,心裡暗暗發誓,以後在官場上再也不亂說話了。

還好,不久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韓愈改任江陵,後來又被調回長安,仍到國子監任職。

此後,韓愈在官場謹小慎微,不再亂提意見,仕途也因此順暢起來,歷任都官員外郎、河南令、比部郎中、考功郎中、史館修撰、中書舍人、太子右庶子、御史中丞等職,一路升遷,直至51歲,被任命為刑部侍郎,正二品,省部級,達到了事業的頂峰。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在這個位置上,韓愈愛提意見的老毛病又犯了,這次懟人,差點要了韓愈的性命。

6. 迎佛骨冒死諫

韓愈年輕時就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對社會上禮佛修道之類的事兒,一向嗤之以鼻。

當時社會上發生了一件事,四川一個叫謝自然的14歲女孩,不知怎麼迷上了修道,非要出家修煉,家裡人誰也攔不住,只好讓她在一個道觀修行道術,13年後,姑娘不明不白死在山上了。

本來這也沒什麼,但道觀和當地信徒都說,姑娘不是死了,而是留下肉身羽化成仙了,走的時候,天呈異象,有五彩祥雲如何如何,傳得神乎其神,附近的百姓都跑去朝拜,當地政府居然把這件事當做精神文明建設成果上報給了朝廷。

韓愈最見不得這個,這都什麼呀,這不封建迷信嘛,沒文化太可怕,懟!當時就寫了一首《謝自然詩》譏諷:

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

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對道教如此,對佛教,韓愈也一直持否定態度。

當時,社會上佛教盛行,長安附近的法門寺香火旺盛,法門寺塔中供奉有釋迦牟尼的一節骨指,稱佛骨,寺院每30年打開佛塔一次,取出佛骨,供人朝拜。

公元819年,又到了這個時刻,唐憲宗想把佛骨迎入宮中,親自朝拜供養,祈求國泰民安,順便祈求自己長生不老。

滿朝文武大臣都說皇帝決策英明,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紛紛表示堅決擁護,唯有韓愈站出來說:我發對。洋洋灑灑一篇《論佛骨表》當堂呈上。

文章開篇就說:“伏以佛者,西域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

然後,列舉黃帝以來的歷代君王,都很長壽,那個時候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漢明帝引進佛教,結果,東漢之後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壽命短,朝代一個比一個滅亡得快,由此得出結論:“佛不足事”,朝拜這玩意兒沒用。

“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一個外國人,跟我們語言不通,對中國國情完全不瞭解,我們為什麼要供奉他?

“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兇穢之餘,豈宜令入宮禁?”更何況人早都死了,死屍是汙穢不祥之物,擺在宮裡供人朝拜,合適嗎?

佛教與儒家教義相違背,依我看,不但不應朝拜,還應銷燬佛骨,廢除佛法。

韓愈這篇文章寫得有理有據,言辭激烈,毫不留情,可把皇帝給氣壞了,特別是這句“事佛漸謹,年代尤促”

,你越信佛,死得越早,這不是罵人嗎?!當場就要殺了韓愈。

大臣們趕緊勸:“韓愈上忤尊聽,誠宜得罪,然而非內懷忠懇,不避黜責,豈能至此,伏乞稍賜寬容,以來諫者。”

意思說老韓雖然說話難聽,但也是一片好心,您要是殺了他,以後誰還敢給領導提意見?

憲宗皇帝氣呼呼地說:“愈言我奉佛太過,我尤為容之,至謂東漢奉佛之後,帝王鹹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為人臣,敢爾狂妄,固不可赦。”

說我奉佛太過分了我可以接受,但說東漢之後奉佛的皇帝都短命,這話說得太狠了吧!作為一個下屬,咋能這麼跟領導說話?!狂妄至極,罪不可赦。

皇帝在氣頭上,誰也勸不住,說啥也要殺了韓愈。

等第二天冷靜下來,也覺得因為這個殺人顯得自己心胸狹窄,可不處理他又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從輕發落,將韓愈二次貶出京城,還是分配到全國最邊遠最貧窮最落後最愚昧啥東西都敢吃的廣東,擔任潮州刺史。

韓愈:高考落榜不可怕,就怕當官亂說話

7. 何止文章日月光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背井離鄉,遠貶潮州,這篇引發龍顏大怒的《論佛骨表》由此不脛而走,所有看過的人都說:“不服不中,老韓真二蛋,誰都敢懟,啥話都敢往外撂,牛逼!”

“不平則鳴”,看不慣的事兒就要說,不說出來心裡不舒服。“武死戰,文死諫”,如果因為這個被殺頭,老子認了!

韓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

“文以載道”的文學主張,不論為人還是作文,耿直剛正的風格,都為世人所折服。

公元824年,韓愈病逝於長安,享年57歲,死後諡號“文”,從祀孔廟,葬於河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孟州,陵園至今保存完好。

韓愈生活的時代,文壇群星閃耀,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元稹、孟郊、賈島、李賀、張籍、李紳、裴度、皇甫湜等,可謂名家輩出,但韓愈“文章鉅公、百代文宗”的歷史地位卻無人可以撼動。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風靡一時,從者如雲,“杜詩韓筆”,成為大唐文壇兩個無法逾越的標杆。韓愈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並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實,韓愈為歷代所推崇的,又豈止是文章。

正如後世詩中所說:

平生膽氣尤奇偉,何止文章日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