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癟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醃魚第三!

貴州有兩大魔性美食,可能外地人不知道,但是本地人,對這兩種美食的喜愛,那叫一個痴狂!折耳根絕對是吃一次讓你令人陶醉的,而牛癟呢吃一次一定會讓你忘不了。今天就給大家先介紹折耳根吧!小編不是標準的貴州人,祖上都是江西湖南這樣過來了的。但是卻知道這道叫折耳根的美食有著2千多年的歷史,跟一個叫越王勾踐的人有關。折耳根也就是"魚腥草"的名字也是他給取的。

貴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癟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醃魚第三!

資料圖

原標題:貴州有兩大魔性美食:折耳根吃一次令人陶醉,牛癟吃一次忘不了

來源 / 貴州旅遊報道

作者 / 拾夢人


這個疫情讓中國人更加團結了,所以這次說到折耳根,我們就來說說貴州。因為這次疫情貴州支援湖北鄂州,我們就把這種神奇的“貴州味道”、貴州精神帶到了湖北鄂州,傳遞著我們的愛和希望。所以網絡上好多貴州關於“折耳根”之愛的表達。

"鄂州,別怕我們賣折耳根養你"!

貴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癟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醃魚第三!

這是國家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援湖北,貴州與鄂州順理成章的組成了風雨同"州"CP後,貴州人民在社交網絡上衍生出這句非常"貴州"的段子。

一時間,折耳根隨著醫療人員和物資一道,以一種全新的味道出徵湖北、出征鄂州,與湖北人民產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可是,作為地道的貴州人,你對於這道從小便在餐桌上的常客瞭解多少呢?

那一年,它憑以一己之力救越國於飢餓之中

人們都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多麼勵志和鼓舞人心,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體恤百姓、親民愛民的好君主。

南朝詩人王十朋《詠》中有云:"十九年間膽厭嘗,盤饈野菜當含香。春風又長新芽甲,好擷青青薦越王。"不僅道盡了勾踐在吳國被侮辱虐待,如何忍辱負重得以回到越國,最終報仇雪恨的故事。

而且還講了他回到越國後,遭遇罕見乾旱,致使民不聊生、飢餓難耐,勾踐深感百姓疾苦,便親自上山尋找食物,發現了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草,並靠著這小小的野菜使越國上下度過了難關。

因其有強烈的魚腥味,便被勾踐命名為"魚腥草",也就是現在風靡南方的折耳根。

不得不感嘆,折耳根的生命力也是過於強大,在2千多年後的雲貴高原貴州,依然還是人們的盤中餐,並融入這片土地演繹著與貴州人民的愛恨離別。

貴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癟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醃魚第三!

折耳根拌洋芋(資料圖)

味道清奇 讓人愛憎分明

有人疾惡如仇,有人愛不釋手,這大概是對摺耳根奇特味道最好的詮釋了。

"開始嚼了幾下,麻、脆、澀、辛、鹹、腥說不清楚,只覺一股特別嗆人的死魚味襲來,嗆鼻子、嗓子,感覺自己要暈過去了,接連好幾天整個口腔都是那個味,還有比它更可怕的食物嗎,此生不想嘗試第二次。"

此刻折耳根os可能是:"愛我你怕了嗎?"

"吃折耳根就跟白菜一樣稀疏平常,異香撲鼻,特別折耳根拌酸菜、折耳根炒臘肉簡直就是絕配,脆性、清香、腥甜腥甜的,還有折耳根蘸水,沒有它那蘸水都沒有靈魂,還有折耳根拌豬腳、小辣椒涼拌折耳根、折耳根洋芋、燒烤等等,吃法很全,多以涼拌為主、佐料出現,可以說在貴州凡菜皆可折耳根。當然洗乾淨直接吃也蠻不錯的,生活怎麼能少得了折耳根呢。"

你看,這就是折耳根,時刻演繹著"我之蜜糖,彼之死魚"的人間鬧劇。

貴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癟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醃魚第三!

折耳根炒臘肉、折耳根拌豬腳、折耳根拌酸菜、折耳根拌辣椒(資料圖)

且慢,這並不是折耳根在貴州打開的所有方式,小編屬於第三類"愛恨交加"曖昧不清。

比如,當面對摺耳根炒臘肉、折耳根拌酸菜、折耳根拌洋芋的時候是極難抗拒的。

記得,每次知道媽媽要做折耳根炒臘肉,我都會屁顛屁顛的跟在後面,幫著洗折耳根,放在水裡幾搓搓把泥巴徹底洗掉,然後再仔細的把折耳根上的須或黑皮折掉。

而媽媽則是把醃得黑黑的臘肉洗了一遍又一遍,待到洗乾淨切成片,放在鍋里加冷水煮至8分熟撈起來,然後待鍋燒熱放少許油倒入臘肉,到一定的火候便加入幹辣椒和折耳根,最後蔥、蒜、極少許鹽直至金黃即可。香味四溢,每次都要多吃一碗飯被媽媽吐槽"憨吃憨脹",叫人回味無窮!

但吃涼皮、涼麵就不能放折耳根,讓人想反胃、嘔吐。總之,對摺耳根的"腥"功能,還是比較忌憚滴。

所以,小編在這裡溫馨提示,折耳根就像愛情一樣,遇見一個對的人,你會變得更好,去看見更美的風景,可是當你遇見一個錯的人,輕則傷肝傷肺傷眼睛,重則威脅到安全呢。

所以,要不要吃折耳根請三思!

貴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癟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醃魚第三!

小米椒拌折耳根(資料圖)

野蠻生長,它是鄉愁的印記

田埂上、池塘邊、山溝裡都是它生長的沃土,每年二到三月,便屬於它的繁盛時期。通常我們會三五個結伴去挖折耳根。

左手一把小鋤頭,右手一個袋子或者背一個背篼,穿梭在田埂上、山溝旁,只要在一處發現它的蹤跡,我們會就此打住,沿著第一根挖倒周圍的一大片,由於折耳根深埋地底,出奇的長,我們時常會把人家的田埂挖很大的洞,嚴重者致田埂垮塌。如果運氣差一點剛巧遇到田埂的主人,很可能會招來的幾聲呵斥或追趕。

但每次我們都跑得飛快,然後看著滿滿的一篼折耳根,相視一笑、暗下決心,咱們來年繼續。

貴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癟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醃魚第三!

折耳根(圖自匯圖網)

並且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如果你這個時候在鄉村看到一個田埂上或一塊土地裡獨獨有一片被翻個底朝天,那多半就是人們挖折耳根的痕跡了。

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土地荒蕪,就連兒時放牛被我們磨得最光亮的山坡都已經長滿了雜草和大樹,家鄉的折耳根確實沒有兒時那麼肥了。

今年過年的時候,還和媽媽、嫂子一起特意去找折耳根,卻不是兒時的滿滿的一大片,很稀疏、不壯實。但我知道它會一直在這兒,並將長期在這兒。

埋頭挖折耳根的我,在抬頭的瞬間彷彿回到了那個的下午,小夥伴在催我快一點,太陽馬上就要下山了。

"小晨,走,挖得差不多了,回家了。"

媽媽的聲音立馬把我拉回現實。我什麼都沒有說,默默的跟在媽媽身後,只覺心裡陣陣暖流,那感覺令人興奮極了。

這便是關於折耳根的故事,以及我與折耳根的故事,那麼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