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瘪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腌鱼第三!

贵州有两大魔性美食,可能外地人不知道,但是本地人,对这两种美食的喜爱,那叫一个痴狂!折耳根绝对是吃一次让你令人陶醉的,而牛瘪呢吃一次一定会让你忘不了。今天就给大家先介绍折耳根吧!小编不是标准的贵州人,祖上都是江西湖南这样过来了的。但是却知道这道叫折耳根的美食有着2千多年的历史,跟一个叫越王勾践的人有关。折耳根也就是"鱼腥草"的名字也是他给取的。

贵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瘪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腌鱼第三!

资料图

原标题:贵州有两大魔性美食:折耳根吃一次令人陶醉,牛瘪吃一次忘不了

来源 / 贵州旅游报道

作者 / 拾梦人


这个疫情让中国人更加团结了,所以这次说到折耳根,我们就来说说贵州。因为这次疫情贵州支援湖北鄂州,我们就把这种神奇的“贵州味道”、贵州精神带到了湖北鄂州,传递着我们的爱和希望。所以网络上好多贵州关于“折耳根”之爱的表达。

"鄂州,别怕我们卖折耳根养你"!

贵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瘪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腌鱼第三!

这是国家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援湖北,贵州与鄂州顺理成章的组成了风雨同"州"CP后,贵州人民在社交网络上衍生出这句非常"贵州"的段子。

一时间,折耳根随着医疗人员和物资一道,以一种全新的味道出征湖北、出征鄂州,与湖北人民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可是,作为地道的贵州人,你对于这道从小便在餐桌上的常客了解多少呢?

那一年,它凭以一己之力救越国于饥饿之中

人们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么励志和鼓舞人心,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体恤百姓、亲民爱民的好君主。

南朝诗人王十朋《咏》中有云:"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菜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不仅道尽了勾践在吴国被侮辱虐待,如何忍辱负重得以回到越国,最终报仇雪恨的故事。

而且还讲了他回到越国后,遭遇罕见干旱,致使民不聊生、饥饿难耐,勾践深感百姓疾苦,便亲自上山寻找食物,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草,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使越国上下度过了难关。

因其有强烈的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也就是现在风靡南方的折耳根。

不得不感叹,折耳根的生命力也是过于强大,在2千多年后的云贵高原贵州,依然还是人们的盘中餐,并融入这片土地演绎着与贵州人民的爱恨离别。

贵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瘪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腌鱼第三!

折耳根拌洋芋(资料图)

味道清奇 让人爱憎分明

有人疾恶如仇,有人爱不释手,这大概是对折耳根奇特味道最好的诠释了。

"开始嚼了几下,麻、脆、涩、辛、咸、腥说不清楚,只觉一股特别呛人的死鱼味袭来,呛鼻子、嗓子,感觉自己要晕过去了,接连好几天整个口腔都是那个味,还有比它更可怕的食物吗,此生不想尝试第二次。"

此刻折耳根os可能是:"爱我你怕了吗?"

"吃折耳根就跟白菜一样稀疏平常,异香扑鼻,特别折耳根拌酸菜、折耳根炒腊肉简直就是绝配,脆性、清香、腥甜腥甜的,还有折耳根蘸水,没有它那蘸水都没有灵魂,还有折耳根拌猪脚、小辣椒凉拌折耳根、折耳根洋芋、烧烤等等,吃法很全,多以凉拌为主、佐料出现,可以说在贵州凡菜皆可折耳根。当然洗干净直接吃也蛮不错的,生活怎么能少得了折耳根呢。"

你看,这就是折耳根,时刻演绎着"我之蜜糖,彼之死鱼"的人间闹剧。

贵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瘪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腌鱼第三!

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拌猪脚、折耳根拌酸菜、折耳根拌辣椒(资料图)

且慢,这并不是折耳根在贵州打开的所有方式,小编属于第三类"爱恨交加"暧昧不清。

比如,当面对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拌酸菜、折耳根拌洋芋的时候是极难抗拒的。

记得,每次知道妈妈要做折耳根炒腊肉,我都会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帮着洗折耳根,放在水里几搓搓把泥巴彻底洗掉,然后再仔细的把折耳根上的须或黑皮折掉。

而妈妈则是把腌得黑黑的腊肉洗了一遍又一遍,待到洗干净切成片,放在锅里加冷水煮至8分熟捞起来,然后待锅烧热放少许油倒入腊肉,到一定的火候便加入干辣椒和折耳根,最后葱、蒜、极少许盐直至金黄即可。香味四溢,每次都要多吃一碗饭被妈妈吐槽"憨吃憨胀",叫人回味无穷!

但吃凉皮、凉面就不能放折耳根,让人想反胃、呕吐。总之,对折耳根的"腥"功能,还是比较忌惮滴。

所以,小编在这里温馨提示,折耳根就像爱情一样,遇见一个对的人,你会变得更好,去看见更美的风景,可是当你遇见一个错的人,轻则伤肝伤肺伤眼睛,重则威胁到安全呢。

所以,要不要吃折耳根请三思!

贵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瘪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腌鱼第三!

小米椒拌折耳根(资料图)

野蛮生长,它是乡愁的印记

田埂上、池塘边、山沟里都是它生长的沃土,每年二到三月,便属于它的繁盛时期。通常我们会三五个结伴去挖折耳根。

左手一把小锄头,右手一个袋子或者背一个背篼,穿梭在田埂上、山沟旁,只要在一处发现它的踪迹,我们会就此打住,沿着第一根挖倒周围的一大片,由于折耳根深埋地底,出奇的长,我们时常会把人家的田埂挖很大的洞,严重者致田埂垮塌。如果运气差一点刚巧遇到田埂的主人,很可能会招来的几声呵斥或追赶。

但每次我们都跑得飞快,然后看着满满的一篼折耳根,相视一笑、暗下决心,咱们来年继续。

贵州魔性美食大比拼!牛瘪第一折耳根第二侗家腌鱼第三!

折耳根(图自汇图网)

并且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如果你这个时候在乡村看到一个田埂上或一块土地里独独有一片被翻个底朝天,那多半就是人们挖折耳根的痕迹了。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土地荒芜,就连儿时放牛被我们磨得最光亮的山坡都已经长满了杂草和大树,家乡的折耳根确实没有儿时那么肥了。

今年过年的时候,还和妈妈、嫂子一起特意去找折耳根,却不是儿时的满满的一大片,很稀疏、不壮实。但我知道它会一直在这儿,并将长期在这儿。

埋头挖折耳根的我,在抬头的瞬间仿佛回到了那个的下午,小伙伴在催我快一点,太阳马上就要下山了。

"小晨,走,挖得差不多了,回家了。"

妈妈的声音立马把我拉回现实。我什么都没有说,默默的跟在妈妈身后,只觉心里阵阵暖流,那感觉令人兴奋极了。

这便是关于折耳根的故事,以及我与折耳根的故事,那么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