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有多牛?雍正: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清朝的“鐵帽子王”就是指被皇帝特封世襲罔替的爵位,這樣的爵位在整個清朝有十二位;在清朝歷史上,至少有數百位乃至上千位王爺存在過,所以十二位並不算多;而這十二位“鐵帽子王”中,有八位是清朝建立初期封的,靠的是軍功;而最後面三位與慈禧太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水分自然很大。

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有多牛?雍正: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而唯有第九位“鐵帽子王”最特殊,因為他是乾隆皇帝追封的,而且關於這位“鐵帽子王”的能力和功績等,就連對雍正皇帝很不待見的乾隆皇帝都認可,整個清朝中期,“康乾盛世”期間,唯有這位王爺獲得了世襲罔替的資格,可見這位“鐵帽子王”的特殊性。

這位“鐵帽子王”就是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自幼聰慧,文武雙全,書畫俱佳,深得康熙皇帝喜愛,據記載,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胤祥帶往。甚至有人覺得,胤祥有機會獲得太子之位;但在第一次廢太子時,胤祥不知為何,失寵於康熙,終康熙之世,既無重用,也沒有受封。

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有多牛?雍正: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不過據推斷,這和皇四子胤禛有關,胤祥和胤禛關係極為要好,胤禛早期時算是太子一黨,在太子胤礽徹底被廢之後,胤禛拉攏了很多原屬於太子黨的成員為自己所用,並最終擊敗了多位強大的對手,成功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可能在當時,就是胤祥替胤禛在廢太子事件中“背鍋”了,所以胤禛才有資格奪嫡,而胤祥則永遠的失去了資格。

故而,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皇帝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如果沒有特殊的恩情,恐怕是再親的兄弟,也不會得到這樣的待遇吧。當然,這胤祥也不是無能之輩,早年就聰慧無比,在被冷落的那十餘年間,心性更是成熟穩重不少,故而迅速成為雍正皇帝的臺柱。

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有多牛?雍正: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其理事之才,識人之明達,手段之老練,完全不像個從未與政的皇子。這也堅定了雍正皇帝繼續重用他的決心。但由於康熙皇帝晚年留下的爛攤子實在太大太多了,經濟、軍事、賦稅、刑獄等均已出現危機,哪一件都極為棘手,以雍正皇帝一人之力是無法扭轉這一切的,所以除了大的決策外,基本都是交由胤祥去解決的。

故而雍正皇帝曾經十分感慨地說:“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間的至誠相托和忠心以報,在歷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極少見的,世人經常用“棠棣情深”來形容二人兄弟情誼。

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有多牛?雍正: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在這對兄弟的默契合作之下,終於解決的康熙皇帝留下的爛攤子,而且還讓清王朝的國力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以說,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是清王朝吏治最清明,發展最正確的一段時間,對“康乾盛世”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而且還是最關鍵的作用,乾隆皇帝前期的盛況,很大程度上是雍正皇帝建立的。

但這也不是沒有代價的,胤祥在康熙年間就得了叫鶴膝風的病,可能是風溼,也可能是骨結核。之後雖經過調養,但身體狀況已經變差。雍正皇帝即位後,胤祥承攬了相當多的政務,而他本人又有著極強的政治責任感與使命感,經常通宵達旦的處理政務,最終因積勞而逝,年僅四十四歲。

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有多牛?雍正: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在胤祥去世五年後,雍正皇帝也因積勞成疾而病逝,他的兒子乾隆皇帝繼位,乾隆皇帝否定了雍正皇帝時期的很多功臣和措施,但卻對他的這位叔叔卻是極為欽佩,故而下旨追封胤祥,聖旨中是這麼寫的:“怡賢親王公忠體國,其爵位亦應世襲罔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