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再無暑假?

近日,一則《教育部不建議佔用假期補課》的消息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其實,在中國抗疫戰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人們已經有預感,2020年的暑假有可能被壓縮,用來補課,甚至取消暑假。這種預判是基於對中國家長的心理考慮的。長久以來,我們都瀰漫著一種焦慮,害怕如果孩子的學習有一天落下,就會影響了小升初,初升高,進而高考上不了好大學,最後人生就毀了。因此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補課當中。


疫情之下再無暑假?

網絡圖片(侵刪)


對於受疫情影響而落後的教學進度,教育部建議:可調整週一到週五學習的時間,比如每天增加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補回很多內容;春季學期的任務確實有很多沒有完成,也可調整到秋季學期,甚至下一個學年,總的指導思想是“來日方長”。

很多人把教育部的建議稱為“慈父般”的言論。其實教育部之所以這樣說,是估計到了家長們的巨大反彈。豈不見教育部話音未落,就有人說了: “教育局站著說話不牙痛,都不想一下成績,現實”。因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需要面臨大大小小的各種考試,必須得考慮學習成績的因素,沒有好的成績就上不了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因此,各個地方的學校雖然在利用假期補課,倒也是充分考慮了升學的因素,畢竟孩子們的升學是家長和學校擔心的頭等大事!

然而,此次疫情應該給了我們很寶貴的提醒:人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我們心裡給孩子計劃的那條好小學-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學-好工作的道路不一定都能夠實現。人生有很多像新冠肺炎這樣的挫折,如何幫助孩子全方面地成長是家長應該認真思考的。疫情雖然讓我們被迫上網課,讓我們看似進度落後了,然而孩子們的人生還很長,如何讓他們能夠像跑馬拉松那樣,一路有衝刺有休緩;有吃力爬坡,又有“乏味”的平地;如何讓他們不只是瞄準金牌和名次,也能夠享受預備、訓練的過程,享受與其他跑者的關係;如何讓他們享受沿路的風景,和路上觀眾的掌聲和加油,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補課。

疫情之下再無暑假?

網絡圖片(侵刪)


不知道疫情多久才能在全球被撲滅;不知道疫情是否還會有反覆(這個可能性目前看來是很高的);不知道疫情給孩子們未來生活的國際環境有多大的改變;不知道疫情是否會讓孩子終身戴著口罩;不知道疫情是否會讓他們從事前所未有的工作。所有這些未知,不止在家長們的心中製造焦慮,同樣也在孩子們稚嫩的心靈投下陰影。疫情之下,我們如同活在《未來水世界》《假如地球沒有了人類》那樣的科幻劇情中,孩子們面對的挑戰是前人從未經歷過的。我們如何裝備他們行走這條新的道路,補課和原有的教學是否足以裝備他們,是家長們應該認真思考的。


疫情之下再無暑假?

網絡圖片(侵刪)


暑假,本應該是一張一弛的那個馳的衝程。孩子所需要的不僅是分數和智商的提高,也需要有情商的豐富。暑假本應該是孩子放飛心靈,接觸象牙塔外世界的時間,我們不應該過多地佔用甚至剝奪。


疫情之下再無暑假?


如果你覺得孩子的人生不只是贏在起跑線上,如果你不總是記得搶跑和衝刺,那麼暑假你可以:

帶著孩子去旅遊。當你坐著臥鋪火車,跟孩子一起吃著盒飯,一起欣賞沿路的風光,講著各種故事,聽孩子分享他們的夢想,這將會是孩子最美好的回憶。

帶著孩子去勞動。讓孩子去到農村,感受勞動的艱辛,享受收成的快樂,他們能夠知道疫情打不倒願意工作的人。

疫情之下再無暑假?

帶著孩子去墓地或陵園。致敬那些因為疫情而犧牲的人們,讓我們感受生死抉擇的神聖,對生命的敬畏,對活著的珍惜和感恩。

帶著孩子去老人院。一起給老人推輪椅、講故事、按摩、餵飯,讓他們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生老病死規律的不可抗拒。這樣他們重返校園之後會更熱愛體育,更珍惜每天回家和父母相聚的時間。


疫情雖然是顛覆性的,但只要它不顛覆不了我們至愛至善的價值觀,那我們就無所畏懼。

孩子,你的暑假怎麼過,想清楚了嗎?願所有的家長和學校都清楚疫情之下孩子們的第一個暑假該如何度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