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记住乡愁

只要一轮明月

你就记住了梦的来源……


月夜情思 - 湄洲祖庙山

“中秋节”来历。“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雁阵归舟 - 江口边上雁阵塔

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统过节有品月饼、赏明月等习俗。在千年古镇江口,却保留着独特的中秋习俗,比如“做秋”、“送秋”、“芋滚米粉炒”、“演菩萨戏”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并沿袭至今。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送秋"习俗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挑花篮送秋

江口在中秋佳节有“送秋”的民俗。已出嫁的女儿每年中秋节前送礼物给娘家父母“送秋”,浓浓亲情,彰显尊亲、爱亲的传统美德。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喜庆的花篮

“送秋”有讲究,刚出嫁的女儿头一年为父亲“送秋”,比较隆重,要备一套衣裤、鞋袜帽子、猪骹、公鸡、酒和米粉等,用“红担盘”盛着。之后每年中秋前,都要回娘家为父母“送秋”。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带乡情的礼物

“红担盘” 是一种用藤条和竹篾变成的有盖子的篮子或盘子,髹漆成红色。红盘里放置要送的礼品,江口人就叫“办盘”。出嫁的女子两个节日要办盘,一是父母做寿(江口俗称“做十”);再一个就是每年回娘家的“送秋”。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有寓意的礼品

送秋的红盘可多可少,多的两担共八个红盘;少的两个红盘,称“挑花篮”。送的礼物可多可少,但兴化米粉和猪骹(即猪腿)必不可少,送秋礼品也有讲究,桂圆、花生、红枣、红团、菱角等,每一样都颇具深意,寓意早生贵子、团团圆圆。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兴化米粉

“米粉”有寓意,代表着祝愿父母长命百岁。兴化米粉白如银细如发,绑好的米粉像鹤发童颜老人的长须,中秋送米粉,寓含祝愿父母长命百岁之意。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猪骹送秋

“猪骹”即带猪蹄的猪腿肉,亦有寓意,江口民间饮食上讲究“以形补形”,送猪骹是祝愿父母身体健康、手脚灵便。江口俗语有云“生女儿吃猪脚”,出嫁的女儿“送秋”时给父母送猪骹,表达铭记和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妈祖阁的月亮

“送秋”习俗历史来源。相传宋代的时候,莆田地区存在比较严重的重男轻女偏见,当时有位广东人在莆田任知府,为了改变民间的这一偏见,在民间推动中秋节,倡导嫁出去的女孩要孝敬父母,因此,在中秋节前十天左右,已结婚的女子要备办礼物为父亲“做秋”,中秋节在莆田也是“孝敬节”。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做秋”习俗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做秋喜团圆

“做秋”,就是在女儿送秋这天,娘家人用送秋礼物做的“团圆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做美食,女儿“送秋”,娘家“做秋",其乐融融,共享天伦。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做秋”炒米粉

“做秋”在江口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一家人过中秋节的食物。传统的“做秋"食物是米粉、芋头。芋头,莆仙方言中的谐音是‘熬’,吃芋头,是指清苦的日子“熬一熬”,一年就到“头”了。江口的乐观旷达可见一斑。江口有句俗话:“吃米粉芋,有好头路”,这种食俗也包含故乡人良好的生活愿望。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美食“芋滚米粉炒”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美食“芋滚米粉炒”

中秋节,在江口家家户户必做的一道美食,就是用煨芋头、米粉、板栗、猪肉做成的美食,俗称“芋滚米粉炒”。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芋滚米粉炒”家常食材

“芋滚米粉炒”用料十分丰富,除了芋头、五花肉,还有蛏干、虾仁、干贝、香菇、肉丝、调料等等,肉和米粉的香味渗透到芋头中,芋香扑鼻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朱熹评兴化米粉

江口主妇家家都能炒米粉,色香味俱佳。据史料记载,宋理学家朱熹在兴化讲学时,吃到炒兴化米粉,不禁拍案叫绝,说:“可口,美味无穷!”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江口美食:烰豆腐

过去,在江口,但凡过年过节、婚嫁喜事,家家户户都会磨豆腐,美味当属用自榨花生油炸出的“烰豆腐”,鲜嫩可口,淡淡豆香,外加花生油醇香,蘸上酱油醋,味道绝佳。因制作工序复杂,现自做的“烰豆腐”已难得一见。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美食“烰豆腐煨芋头”

这道菜流传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江口,但凡团圆饭都会上这道菜。身在异乡的游子,说起炒米粉、煨芋头、烰豆腐,浓浓的乡愁便会涌上心头。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演菩萨戏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做戏过中秋

在江口,中秋演菩萨戏是每个村的保留节目。看戏是老江口人的主要文化生活,江口有句顺口溜:“吃福气,穿标致,闲看戏",演戏就成了中秋节必须的文化点缀和助兴节目。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民间戏台

江口乡村演戏,多是“菩萨戏”和“家事戏”两类,都是要“演给菩萨看”,是真正“人神共娱”;所谓“家事戏”即私人家许愿酬愿而请的戏。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如今,曾经辉煌的莆仙戏,在时光里淡了,在故事里老去。但中秋节演戏,年年依旧,成为过节的一种仪式。台下日益落寞的观众,坚守的是一段记忆、一种情结、一份文化。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2017年江口中秋新习俗一一妈祖巡安

涵江区首次两岸妈祖绕境巡安

驻跸江口东岳观妈祖殿的空前盛况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迎驾东岳观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台湾信众护驾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东岳观正殿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焚香祈福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妈祖驻跸行宫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妈祖巡安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东岳观华侨纪念馆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东岳观广场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东岳观戏台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民俗表演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东岳观妈祖阁

东岳观内供奉“海上女神”妈祖阁,阁内书有“妈祖分镇乾坤大,锦江汇源日月长”、“湄屿潮音歌盛世,和平女神降福祉”等楹联,香火鼎盛。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东岳观妈祖阁安座的妈祖神像,为台湾天后宫护驾来的湄洲妈祖神像分灵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一轮皎洁的圆月下,有多少江口游子身处异国他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有多少亲情乡情在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静静流淌?

千年古镇江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越来越多的青年,走出国门,成为新生代华侨,留在故乡的人越来越少,中秋的传统韵味也渐渐淡了,但乡情乡愁却从未改变。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夜色中的江口

日渐城镇化的江口,不断衍变的习俗,而乡愁,却无法吹散,日久弥浓……

我们感慨的“回不去的故乡”,其实惦念的不仅仅是故乡的一山一水,还有我们每一个流淌在故乡的时光……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编辑感言:故乡,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图片来源: 部分为手机拍摄;部分来源摄影人振荣作品;部分源于网络。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江口民俗研究者、锦江书画院秘书长陈祯辉老师对本文所涉民俗内容及方言表述予以指导。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转载《2017年中秋两岸妈祖绕境巡安驻跸江口东岳观妈祖殿的空前盛况》的图片,以慰乡愁。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中秋节,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