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從青樓到盧浮宮,一代畫魂的涅槃之路

潘玉良:從青樓到盧浮宮,一代畫魂的涅槃之路

潘玉良自畫像

人生就像一幅撲克牌,出生好的拿到了一手好牌,出生差的拿到了一手爛牌。雖說每個人拿的牌不一樣,但是結果也往往出人預料。不會打牌的人,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會打牌的人,就算拿到一手爛牌,她也能穩操勝券。

今天介紹的這一位女性,就是把一手爛牌打成了人生贏家,她是誰呢?她就是中國近代著名女畫家——潘玉良。

提到有才的女子,近代以來數不勝數,但是讓我最佩服的還是潘玉良。列舉近代時期的才女,一般都是家世甚好,如陸小曼、林徽因都出身名門。我們也常在思考:為什麼才子佳人們幾乎只追求精神世界的豐足?其實是因為他們已經解決溫飽問題並完全不用為生計擔心。

潘玉良,原名不叫潘玉良,她叫張秀清,13歲時舅舅為她改名張玉良。她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8歲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的玉良,只有跟隨舅舅生活,舅舅生性好賭,欠下一堆賭債。

在玉良13歲時,舅舅對她說:玉良啊,現在你長大了,我給你找份工作吧!

殊不知,這是玉良暗無天日生活的開始,她被賣到了當地的蘭心院。舅舅用兩袋米,就把玉良推向了黑暗的深淵。在蘭心院的日子,度日如年,玉良偷跑不下五十次,可每次都背運的被抓回來並毒打一通。

潘玉良:從青樓到盧浮宮,一代畫魂的涅槃之路

潘贊化,現代知名人士、詩人,是《新青年》早期撰稿人之一。

有些人,不管把她放在哪裡,她都會像雜草一樣,頑強求生,風吹不倒,雨淋不垮,在蘭心院這個大染缸,堅強的守著自己的底線。她也如一塊美玉般,在最惡劣的環境中努力綻放自己的光芒,她上進,喜歡學習,琵琶、京戲、江南小調,賣藝不賣身。就是因為這種上進自尊自愛的心,玉良迎來了她生命中的貴人——潘贊化。

一日,新上任的海關監督潘贊化和朋友一起來蘭心院參加盛宴。在宴會中,玉良唱了一曲《林沖踏雪》:帽子上紅纓白雪,身披黑毛兜北風。槍跳葫蘆邁步走,舉步蒼涼恨滿胸。這茫茫大地何處去,天寒歲暮路徒窮。

就是這簡單的幾句,蒼涼悲愴,慷慨激昂。讓潘贊化心頭一顫、頓時心生憐惜。

有些人相愛、相惜,只需要那麼一瞬,玉良和潘贊化就是如此,他們一見鍾情,並深深地陷入愛河。當時的潘贊化是留洋歸國的洋學生,玉良是出生平寒,大字不識的青樓女,怎麼看都不搭,可靈魂上的吸引,又怎是身份、地位、金錢可以衡量的呢。

潘贊化為玉良贖身後,改名夫君姓潘,從此你名之前冠我之姓。潘贊化當時已有妻室,只能納潘玉良為妾。

婚後的生活是幸福而甜蜜的,在嫁為人妾之後,潘玉良沒有放棄對自己的成長,為了能和丈夫同步,她買來小學書籍讓潘贊化教她讀文寫字。

潘玉良:從青樓到盧浮宮,一代畫魂的涅槃之路

潘玉良相關電影截圖

某天,潘玉良看見一個叫洪野的畫家在院子裡畫畫。寥寥幾筆花鳥就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這時的潘玉良可呆呆的看痴了,原來繪畫這麼神奇,她瘋狂地愛上了繪畫。她經常站在洪野的身後偷偷看、偷偷地學。回到家後,試著模仿、從練習素描、再到學習油畫,她把所的時間全部放在了繪畫上。

一年後,她考上了劉海粟開辦的上海美專。當時很多老師說,怎麼能讓青樓女子入校,這不是敗壞學校的名聲嗎?而此時,潘玉良的第二位伯樂,劉海粟力排眾議,在招生名單中加上了她的名字。當時,剛剛國內引進畫人體,由於潘玉良的出身,沒有人給她當人體模特,她就對著鏡子畫自己,或躲在浴室裡,偷偷的畫同學,除了吃飯睡覺,幾乎任何時候,她都在畫畫,簡直髮了痴著了魔。

也是因為她的痴魔,她考上了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接著又考進了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最後,她甚至考到了羅馬國立美術學院。

遇到對的人,不管做什麼,他都會無條件的支持你,潘玉良的逐夢路,離不開潘贊化的一路支持。8年國外留學後,她回到了祖國。當時的國內,為之沸騰,各大名校爭著請她當教授。

徐悲鴻說:當時的中國畫壇,能夠稱得到畫家的人不過三人,其中一位就是潘玉良。

潘玉良:從青樓到盧浮宮,一代畫魂的涅槃之路

潘玉良自畫像

張大千說:潘玉良用筆用墨為國畫正派。

1937年,潘玉良參加在法國舉行的萬國藝術博覽會。在黃浦江頭:潘玉良與潘贊化都已經兩鬢斑白,潘玉良哭著問:你為什麼一直這麼寬容我,為什麼你不自私一點?

潘贊化回答:如果我把你囚禁起來,讓你安份的做賢妻良母,當初就不會讓你學畫畫。我知道,你想追逐你的夢想。潘玉良哭著把懷錶留給了潘贊化:你想我時,就聽聽懷錶的聲音,它就像我的心跳。

可這一別就是四十年,當時形勢動盪,當時潘贊化寫信說:天氣又冷了,你暫時就不要回國了。他們一直通信,天冷了,寫信:玉妹,在外好好照顧自己,記得多加衣,一個人在外,不要太受累,也不要掛念我,我很好。

在法國,潘玉良有三大原則:1、不加入外國國籍;2、永不賣畫;3、永不戀愛。

潘玉良:從青樓到盧浮宮,一代畫魂的涅槃之路

潘玉良工作照

1959年,巴黎大學教堂極為莊嚴。巴黎市長對潘玉良頒獎:恭喜你,潘玉良夫人,你榮獲了巴黎大學的多爾烈獎。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發給女性,而且是中國女畫家。

這一年,她的作品在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巡迴展出,她的作品同年進入盧浮宮,她也是中國第一位進入盧浮宮的畫家。

可是,就是在這一年,潘贊化悄然離世,過了好久,潘玉良才接收到消息,頓時覺得天崩地裂,生命感覺被抽空了。是啊,逐夢這麼久,就是想最愛的人和自己分享榮譽與喜悅,現在這些榮譽好像都沒有那麼重要了。

1977年,82歲的潘玉良用最後的力氣交代好友:我知道我快不行了,我還有一件事情相托,你把我的自畫像帶回中國,我要回到贊化的身邊,讓贊化的兒孫與我和葬在一起!

這就是一代畫魂潘玉良的故事,在生活中,有些人,老天給了她姣好的容貌,可她丟棄了自己的脊樑;有些人,老天給了她平凡的外在,可卻給了她一幅錚錚傲骨,不管是何種出身,她都可以從淤泥中破繭成蝶、涅槃重生。

潘玉良:從青樓到盧浮宮,一代畫魂的涅槃之路

潘玉良畫作

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瓦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

感謝她留下的油畫和水墨,感謝她創造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