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用愛控制我》:請不要用愛的名義,來傷害我


《請不要用愛控制我》:請不要用愛的名義,來傷害我

他指責她-夫婦戰鬥系列

“為什麼他要如此的控制我,不是在我包裡裝上竊聽器,就是在我手機上按上跟蹤器!為什麼我去哪裡,和誰說了什麼話,都要解釋的清清楚楚,只要有一點和他想像的不一樣,就那麼不依不饒?為什麼一個陌生的手機來電,就需要向審問犯人一樣審問我?我解釋了,他又不聽,這樣的日子,我到底要怎麼過?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會這樣!這樣的人居然還一直說愛我,這個世界真是玄幻”一位妻子在我面前崩潰。

“為什麼,無論我做什麼,在他眼裡都是錯誤?為什麼他就那麼固執己見,為什麼對我總是充滿的指責、謾罵和無視?既然對我這樣,為什麼當初要娶我?既然認定我是個笨蛋,我是個廢物,為什麼還死死的拉著我,不同意離婚,說什麼愛我!”另一位女性友人抱著我嚎啕大哭。

在日常中,總有很多來訪者,哭訴自己就像一個囚犯,被死死的控制著,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哭訴自己得不到關注,生活中沒人傾聽自己的話語,自己非常的焦慮,甚至都產生了絕望,看不到生的希望,睡眠也不好,時常驚醒,精神和身體狀況都不好。

沒錯,被控制者就是如此的痛苦不堪。那為什麼總有些人試圖去控制別人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掙脫這種控制呢?要回答這個,我們就需要來認識一下“控制”。

控制,就是依據自己的意志,通過身體語言或口頭上他人或周圍的環境進行限制,以得到一定結果的行為。而控制者常採取的手段就是:反擊,無視真實人表達的想法和意見。更甚者,控制者還會被控制著覺得,所有的注意和意見都是他自己提出的。控制者就是沉浸在自己的幻覺中而不自知。控制者會精準的尋找到被控制的“獵物”,因為他們非常善於把控“獵物”的特質。

為什麼控制者會有這種幻覺呢?這是際遇內心的需要。我們個人都需要被認可,尤其是在幼小的時候。在幼兒的眼裡,父母就是自己的上帝,自己的所有都來自於父母,被父母所接受和認可是幼兒內心最大的期盼。可是,很多父母會是不是得根據自己的臆測,給孩子下定義。被“下定義”的孩子,會一位父母給的標籤而受挫,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放棄內在的自己,認同父母,或活成父母認定的那樣。在成年後,各種社會制約,造成了成年人很少有機會能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只能依靠外界來塑造自己。從這個層面來說,控制者採取手段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物和人,只不過是在尋求自我“社會認同感”。因為他們害怕“分離”。

人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這種“分離恐懼”,就會向外尋求力量在排解自己的恐懼,他們常用的策略就是通過控制別人來達到目的,讓被控制者孤立無緣,自己可以侵犯被控制者。還有,就是通過謾罵,讓被控制者感受到比身體暴力更恐懼的心理暴力。當然跟蹤,也是常用的策略。這些策略在一次奏效後,遇到被控制者反抗的時候,就會加強,從而引發控制者的失控。

每個人都會有失控的現象。正常情況下,失控的人,只針對某些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這時候的失控常常是被理解的,並不會對生活和他人造成傷害。但是,非正常失控的狀態下,實際上是失去了自我的感覺。這也就解釋了,那麼控制者體驗不到自己的控制行為,已經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和痛苦。

控制者的控制行為往往是非常隱蔽的,在外人看來他們彬彬有禮,風趣幽默。只有在關起家門後,他們才會露出自己的控制行為。

既然控制者產生控制力的動力來源是一份幻覺,那麼“真實”就是破除控制的最好法寶。這裡有一個很好的可行方法,就是面對控制者的無理行為的時候,說“什麼”,這時候,就能阻止控制者的無限想象,從而回到有價值的討論上來。

很多人在面對自己被曲解的時候,常常會為自己辯解,遺憾的是,辯解對控制者根本沒有用。人的認知是天生的,不是任何人賦予的,瞭解自己的永遠都是自己,自己的內心根本就不需要證明和解釋。

人,天生和擁有融合的能力,親暱更是針對控制力的秘密武器。獨立,需要勇氣,而恢復也需要時間。拒絕生活中的親暱,不是明智的選擇。生活的路就在自己腳下,如何走,就看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