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輸得起”也“贏得了”

跟著叮噹媽媽,自我成長,科學育兒。

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提高,父母們也更加樂意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有很多家長會幫助孩子打理好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不願意讓孩子受一點點挫折,只想讓他們像溫室裡的花朵一般無憂無慮的成長。但是啊,往往這樣,孩子們好像也還是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變得只能接受表揚和贏,不能接受批評和輸。

在和一位爸爸溝通的過程中,我甚至聽到了讓我很震驚的一句話:叮噹媽媽,我小時候吃太多苦了,現在條件好了,我絕不讓我家苗苗受一點點苦,現在我給她上最好的幼兒園,她喜歡什麼我都滿足她,我啊,連她以後出國留學的路都給她鋪好了,不讓她有一點點擔心的。可是這位爸爸話鋒一轉,又開始說:奇怪的是,我發現苗苗最近從一個爭強好勝的孩子變成了一個膽子很小的孩子啊,發生了事情大家批評教育她,她就會大吼大叫,然後再也不去做這件事情了。你說我該怎麼辦呢?這表面上看是孩子性格情緒的變化,找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抗壓力、抗挫折能力太弱。相信這種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常見的,所以,今天叮噹媽媽就想和大家聊一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個話題,以及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怎麼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和氣餒的負面情緒。


5招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輸得起”也“贏得了”

孩子變得只能接受表揚和贏,不能接受批評和輸。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意識到挫折是人們生活中無可避免的,您認為的一切都提供最好的,一切都幫孩子代辦,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就能讓他避免遇到使他產生挫敗感的事情。恰恰相反,如果我們對他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那麼在他以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能夠經受得住挫折的打擊和考驗。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對孩子進行抗挫能力的培養呢?我們又怎麼引導他正確面對挫折產生負面情緒呢?

首先,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有些父母總是過度保護孩子,什麼事情都幫著孩子做,結果孩子在獨立做事失敗時,就會很害怕再次嘗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路跌爬滾打,不斷試錯,不斷學習,才能真正成長。因此,在安全的情況下,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試錯機會,孩子的實踐經驗多了,自然就不怕失敗了。

第二,以輸的名義,讓孩子正確的發洩情緒。孩子在做事失敗之後,會出現哭鬧、摔東西等不正確的發洩行為。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孩子以塗鴉繪畫、寫日記、向人傾訴、出去走走散心等比較溫和的方式來發洩情緒。


5招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輸得起”也“贏得了”

怎麼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產生負面情緒呢?


第三,引導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學會挑戰自己。孩子們由於經驗不足或者其他的因素導致失敗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不能讓他一蹶不振,而是要幫助他分析問題,引導他總結失敗的經驗,鼓勵他挑戰自己,有成功就有失敗,放平心態,不必過多的計較輸贏成敗。

第四,遇事不責備,少拿他與別人比較。我們有一些父母由於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很高,一旦孩子做事失敗,就會無意識的、經常性的責備孩子,這樣會讓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當孩子持續遇到困難和失敗時,再加上父母的責怪,會讓他們在挫敗感中對自己產生質疑,否定自我,從而只會相信自己不行,做不到,最終變成習得性無助。平常,父母也不要總是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相比較,因為每個孩子的特點和優勢都不相同,一些無謂的比較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並讓他變得爭強好勝。


5招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輸得起”也“贏得了”

如果您有家庭教育和育兒問題想諮詢叮噹媽媽


第五,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他從內心把負面情緒變成前進動力。父母要賞識孩子,及時肯定孩子的想法和行動,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特長,讓他在某方面有足夠的自信;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學會肯定自己,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的解決一些問題,把負面的情緒變成自己前進的動力。

掌握踐行好這5點,相信你的孩子會成長為“輸得起”也“贏得了”的人生贏家。如果您有家庭教育和育兒問題想諮詢叮噹媽媽,歡迎加微 287620833,期待與你一起自我成長,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