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第266任天主教宗方濟各獨自在雨中祈禱


新冠疫情攻佔全球之後,迅速阻滯經濟運行,打亂生活秩序。原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都不行了;如今世人很煩燥,碎片化信息滿天飛,不論是公知還是平民,說道的還是點評的,誰都刷個存在感,網絡時代誰還能沒點態度與個性?

孰是孰非,莫衷一是。世界那麼亂,我就一個平民百姓,能反思一點啥?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一、明天與意外,哪個來得快?


截至今天,全世界新冠肺炎確診人數1057759,死亡57627,地球人都知道高峰值還沒到來,病毒變異與傳播速度要快過防控速度,後果難以想象。

病毒沒有國界,也不分富貴貧賤。也只有在病毒面前,王子與庶民面臨同等待遇。2020年的清明節,也是國家哀悼日。三分鐘的默哀能讓我們在哀悼逝者的時候,感觸活著的可貴。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英國查爾斯王子確診新冠肺炎


沒有誰能真的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來的更快?人若沒了還說什麼呢?既然還活著,就好好珍惜當下、珍惜身邊人。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一名抗疫醫護人員和男友隔著玻璃親吻


二、真相與謊言,哪個是答案?


面對碎片化的網絡信息世界,大到國際關係、國家政策,小到社區人際,很多人已經失去了判斷是非的能力,甚至“三觀”全失、因為思想頻段不同;底線全沒、因為利益基礎不同。有一句段子把“信心”二字改了,“只要沒底線,辦法總比困難多”。

誰擁有話語權,誰的聲音就大一點。每日刷屏,要是不點個贊轉個文,就好像感覺自己太沒品位似的,主動或被動地進行表態與站隊,可是幾人真的知道“真相與謊言,哪個是答案?”因此憤怒退群的事情,不少人有過體驗。不就是志不同道不合嗎?心裡一嘀咕:豎子,不足與同謀。

其實,實在沒弄明白,就先不急著表態,“讓子彈飛一會兒”。最後,就一句話安慰自己:相信正義從不缺席,頭上三尺有神明。而且,不論現世報、還是來世報,這話都挺靈驗。相信吧,胡作非為的人、不負責任的人,因果不空。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三、面子與麵包,哪個更重要?


從疫情出現,到全球流行,回頭看包括一些西方政客在內的人,老是揮舞“民主自由”的大旗,棒喝這個制裁那個,感覺就像小丑,挺滑稽的。-

“隔離,人權沒了;不隔離,人沒了。What do you like; Human Right or Human Left? ”這一句年度最佳雙語很形象。

更有回國隔離的同胞,沒有礦泉水不喝,不跑步也不行,各路奇葩令人啼笑皆非。拜託,你這個要求與武漢小區里居民向領導高喊“假的”那種情況不同,大多數的時候,面子不重要,能活下去才重要。多少有家難回的人在地下通道一住兩月,國外多少逝去的人屍體擱在往日的遛冰場。

面子與麵包,哪個更重要?危難的時候別太當自己回事,不管是海龜還是土鱉,都將就一點,生存才是硬道理。有奶才是娘,不然國家幹嘛專機到處接想回家的“孩子”?大使館幹嘛辛苦奔波為留學生髮放“暖心包“?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我國各使館領館通過各種渠道為留學人員發放“健康包


四、權利與義務,哪樣先做到?


若是個員工,不能總是要求老闆為你提供什麼,也想想你為老闆帶來什麼?幾個月全球已經有六百多萬人失業了,還有分工先做著感恩吧。樹倒猢猻散,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若是個普通公民,也不能總嫌棄自己的國家欠你太多,也想想我為國家社會貢獻了什麼?

當然,這種話對腦殘的人說是沒有用的、敗家子甚至漢奸,就不屬於這種對話範疇了。包括香港迴歸之前,一些人物大半輩子當“大班、跟班”習慣了,一下當家做了主人,花二十年都還不能適應,向娘伸手理所當然,盡孝就不懂了。

權利與義務,哪樣該先做到?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受人恩惠理應相報,既然選擇了坐上船,“坐船愛船跑”,就必須盡到義務與責任。沒有這個前提,憑什麼主張權利?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陷入蕭條的美國街頭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受疫情影響 法國魯瓦西-昂弗朗斯機場空無一人


五、夢想與能力,哪個是前提?


一場疫情讓世界停轉,全球化面目全非,閉關鎖國變本加厲,沙俄美石油之爭、中美貿易之戰,對政經秩序以及個人夢想,恐怕都是一次大挑戰。

目前面臨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可能是訂單沒了、平臺沒了、資金沒了、工作沒了。房貸怎麼還、日子怎麼過?

百般無奈時宅著,別光就是吃睡追劇,還真以為一開封就是大唐盛世,都喜歡楊貴妃呀?

收拾心情,“詩和遠方“先束之高閣,多想想下一份薪水在哪開?得有什麼本事與能力去適應環境變化,要知道所有的遊戲規則都會變。重要的事說三遍,是所有的遊戲規則,所有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態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甚至顛覆性的變化,都將對個人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一切都在變,唯有進化論的適者生存規律不變。

如果對自己沒那麼自信,現在正是時候,趕緊學、趕緊補,只爭朝夕,為了明天有能力做事,以及再做夢、繼續詩與遠方。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六、天下與家國,哪個更靠譜?


幾千年儒家傳統思想,把“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種崇高的理想,而今天全球化地球村的風起雲湧,不能不讓我們反思,何為天下?大同理想與普世文明雖然同一種意境,卻怎麼也不是一個話語體系,“修昔底德陷阱”也不是說跨就跨的。

作為小民,對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確實只能一知半解,大國博弈更不是我個老百姓說了算的,北京的出租車司機、上海的拾荒人、西北的民工,雖然博眼球只能是過個嘴癮。

關心國家大事,不懂不要緊、別自以為是;不懂不要緊、別添亂就行。

反正別做那些“粥店扯標語”、“口罩用腳踩”的蠢事。別讓民粹主義煽動、別瞎跟“民族主義”起鬨。臺灣什麼時候收回?中美是否一戰?諸如此類,甭管你樂不樂意,都只能留給中央決策吧。

總之,世界那麼大也那麼亂,咱一個老百姓能反思的,也就是自己的生活哲學。面對社會的戾氣與信息過度氾濫,唯有過濾雜亂無用的信息,讓心保持澄定,避免被外界挾持、誘惑、推動。

如此,未必取得一時的譁眾取寵,卻有自身成長的基礎。


李永超:世界那麼亂,我一個老百姓反思啥?

作者:李永超 經濟學博士 作家、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