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妈宝园》,一群智慧妈妈陪着宝长大,没有华丽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儿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当妈那些事儿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最近,一个小朋友模仿语文老师的视频火了。


这个小男孩,模仿能力可谓出神入化。从动作,到神态,再到语气,每一处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模仿得惟妙惟肖、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了语文老师教学日常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常发现,孩子总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有时他们会跟在父母的身后,学着爸爸的样子,大声说话,阔步向前走;学着妈妈样子,拿扫把扫地、拿抹布擦桌子等等,有时他们也会模仿电视上的人或动物说话表演。奶萌奶萌的样子,着实可爱!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不过,在笑过之后,作为父母的我们越发清楚地意识到:孩子的有些模仿行为,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加以强化,使之成为孩子的优点;而有些模仿必须引起警惕和重视。父母第一时间需要反思自己,日常言行举止和教育方法是否出了偏差,存在误导孩子的可能性,并及时更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及自己的育儿方式。


那么,为什么孩子爱模仿?模仿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什么影响呢?作为父母,又该如何抓住孩子的模仿最佳期,进行积极地引导?面对孩子超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应该注意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逐一谈谈,关于模仿的这些事。


孩子为什么爱模仿?


《发展心理学》这一本书中提到,人类所有学习,都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


在婴幼儿时期,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孩子必须通过模仿这一行为,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哪怕是刚出生的宝宝,都已经开始观察周围环境,并试图模仿。


所以,模仿是1-2岁的孩子身上最普遍出现的行为。特别是1岁半的孩子,会开始进入模仿敏感期,并在2岁左右达到最高峰。


通过不断地模仿,不断地摸索,孩子才得以不断地成长。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模仿,对孩子大脑发育有何影响?


0-3岁的孩子,模仿能力的强弱,其实反映出的是智力发展的水平。


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识,主要是通过模仿这一行为。所以,模仿并不是孩子在无意识的“复制”,也不是他们调皮的表现。


而是孩子借此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有科学实验表明:孩子模仿的越快越好,大脑皮层就越发达,也意味着他的智商越高。


1.模仿能发展宝宝学习力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被孩子的模仿能力所“惊艳”。比如,我们先用方言教孩子说话,孩子却通过电视学会了普通话。通过观察大人吃饭,孩子竟学会了拿筷子……


其实,人的大量行为都可以通过模仿而学会。包括语言、学习行为和规范皆是如此。


在宝宝刚开始学说话,能说出简单的字、词时,他就会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语言和词语。这时,为宝宝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就尤为重要。爸爸妈妈可以开拓宝宝听、说系统,让他处于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并经常鼓励他重复和强化已学会的字词。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2.模仿能发展宝宝情商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能敏锐地感知父母的情绪,并通过模仿父母的不同情绪特征,去体验各种情绪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触动大脑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让宝宝能够推己及人,体会到父母的心情。


说白了就是,宝宝通过对身边人表情的模仿,懂得了情绪的好坏,学会了善解人意。譬如,有时惹妈妈生气了,或感受到妈妈心情低落时,宝宝就会表现得乖巧懂事,对妈妈笑、抱抱妈妈等行为,来哄妈妈开心。


这就是宝宝通过模仿,习得的如何处理他人的坏情绪。


3.模仿影响宝宝心理结构的形成


宝宝的心理结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出生的宝宝心理结构并不完整,他们的心理反应是发散的、不连贯的。所以,他们必须通过模仿他人,以实现自我的认识。


模仿,对宝宝心理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


当宝宝迈入模仿期时,就如同一面镜子,你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不管对与错,他都会完全接受。实际上,有时他并不真正理解某一行为背后的含义,纯粹是为了模仿而模仿,累积更多的经验。


如果家庭是一台复印机,那么父母就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的不良情绪、言谈举止、处事方式都会印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面对孩子的超强模仿能力,父母需注意什么?


1.言语方面


面对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尽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轻声细语地和孩子交流,避免经常大声呵斥孩子。当父母声音太大时,大脑会误以为是噪音,为保护大脑不受伤害,就会下达屏蔽指令。久而久之,孩子的听觉系统,捕捉和传递信息能力和速度就会变慢,致此孩子听而不闻。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抱怨,或搬弄是非,更不要当孩子的面说他人不好,这样的言语行为,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发育。


2.行为方面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讲文明的人,那么父母就要学会严格规范自己。


不带孩子插队、闯红灯,不当孩子的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坏习惯,却对孩子人格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此外,父母需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爱运动的好习惯。


3.环境方面


在中国“包办式”的父母随处可见。


他们常觉得“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好了”等观念,帮孩子代劳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整理房间、收拾玩具等。


父母应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严谨的生活态度、有条有理的理性思维习惯。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4. 品德方面


尊老,一直以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父母懂得关爱老人,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反过来关爱爸爸妈妈。


此外,作为父母也要养成爱学习、爱阅读的好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有太多的父母,在家成天抱着手机玩,却要求孩子好好读书,简单粗暴地要求分数,最终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只有父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才会依照父母的要求,认真学习。


好的教育,并不是教孩子掌握了多少技巧和方法,而是父母也跟着学习,一起思考摸索,孩子才会从心底深处热爱这份学习,从而变得更优秀。。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父母要如何积极引导孩子?


1.模仿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认知


对于孩子而言,模仿可以为他们带来愉悦、力量或者其他东西,是他们自我意识的一种尝试。


孩子通过模仿完成了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探索,因此,当孩子成功模仿了大人的行为,就会获得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在宝宝模仿妈妈的表情、行为的时候,妈妈也了学着孩子的样子,模仿孩子的动作,这样不仅拉近了亲密关系,也能帮助孩子认知自我行为。


2. 放慢脚步,满足孩子的模仿需要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宝宝先通过模仿大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


当宝宝进入模仿敏感期时,在学着模仿妈妈行为时,建议妈妈放慢自己的动作,让宝宝尽情模仿,满足他的模仿需求,并在宝宝成功模仿后,给予及时的鼓励,以调动宝宝模仿积极性,激发宝宝更多的潜力。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品质格外重要。言行举止所指代的不单单是内容,还包括说话的语调、情绪,都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


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时,请先不要责骂孩子,检讨下自己是否出了问题。孩子大部分的行为表现,都来自父母身上,往往暴露出来的都是父母的缺陷。只有从根源上杜绝,才能防范于未然。


孩子的模仿能力,千万不要小瞧!好家长这么做

父母的我们,总希望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能成为自己口中“别人的孩子”。殊不知,教养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的一场修炼之路。


只有先让自己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孩子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资源,报再多的兴趣班,都不如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发挥自身榜样力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走好自己的路,以正确的方式,演示给孩子看。


互动话题:你是如何应付孩子超强的模仿力?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欢迎分享收藏!谢绝抄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