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教育专家说要改革以分数为主的高考评价方式,10年内能实现吗?

小文教育思考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张文凭荣耀一生的辉煌必将被持之以恒的终身学习所取代;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应用正在为学习者提供日趋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前景不可限量的智能化教学服务…… 可以预见,基于互联网的终生学习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学习模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在未来基于互联网的终生学习模式下,还有存在的需要吗?

另外“鞋子合适不只有脚知道”,用人单位才是穿鞋的人。不拘一格的各色人才由五花八门的用人单位自行选择最好。或许今后的高考将褪去光环,被教学软件的智能后台取代,像电脑游戏的“关卡”那样,用于评估学习者能否可以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再充当判官的角色。


张之一


以分数为主的高考评价方式是最公平的,不接受反驳!

虽然这种评价方式存在这样那样数不清的缺点,但是现在还只有它是最公平的。无论你出身贫富,相貌如何,男生女生,只要你成绩好,就可以上好大学。加上别的考核的话,都可以增加社会资源丰富的人操作的空间,进而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什么时候可以摆脱这种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呢?也许以后我们国家大学招生人数远大于学生人数的时候,可以增加另外的评价方式,比如德育积分,社会实践积分,特长积分,科技实践积分等等。

这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不能硬性而为,太早只会制造不公。至于这个时间是多少年,还真不好说,即使是专家的预测也难准确。


大科学小实验


改革高考的评价方式,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关注。我想,教育改革真是到了深水区了。

高考以分数为评价方式,实行了这么多年,改革的呼唤早有了,只是别的方式无法做到公平,似乎也找不到更公平的方式才拖了下来。况且,这个公平的方式,也确实助力了多少贫寒子弟知识改变了命运,并以他们纯朴的家国情怀为祖国作出了贡献。

不过,时至今日,分数评价的高考方式的公平性,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固化,已经发生了倾斜。贫寒子弟与富家子弟在读书上的投入与人脉不成比例,起跑线的同一也已名存实亡,而且留级制度与重读(必须离开原校去校外机构花重金重读)制度的不复存在,要在相同的时间里,贫寒子弟跑不过富家子弟是大概率结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症因此而生。

下面说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减负。外语初中开始学,高中毕业结束。

二、分流。外语不进入统一高考,由外语院校以高考方式另外招生。类似的还有体育类,戏剧类,音乐类等多种类型另外招生。

三、变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窃以为这么多高校可以承担,也圆了囯人的大学梦。学习期间的考试采用相同的高考分数评价,毕业论文由专门机构隐去学生名字统一收取审定是否通过。规定学年内不能毕业者视情况劝退或重读。这样可以避免入大学前拔苗助长,入大学后专谈恋爱的恶劣倾向,回归教育规律,保证教育质量。

附带一句,中小学恢复留级与重读制度,鼓励有志者读书成并不花补课的冤枉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