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过度焦虑吗?你唯一该害怕的,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新来的同事因为新环境和自身胆子小,对其他同事怀有一点恐惧心理。她害怕老板,面对老板即使不说话,手心都会冒冷汗;她害怕项目方案被驳回,每次提交都会犹豫不决。她害怕在其他同事中,她是做的最差的。别人聊天中一点不好的言论,她都害怕是在议论自己。她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周围稍有风吹草动,她就害怕不已。

我私下鼓励她说:“别人的看法不是最重要的,你自己的能力最重要,只要不断进步,每天都比昨天好一点就可以了。

还在过度焦虑吗?你唯一该害怕的,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每天进步一点点 图源:pixabay

01 “别人家的孩子”成为焦虑之源

小的时候,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我们的焦虑之源。每次听到妈妈说,”隔壁的王笑笑考试又考了一百分”、“李阿姨的儿子在比赛中得了第一”……我们有会反感,会生气,但是更多的是焦虑。

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知道了更多别人家的孩子。

小时候一起玩但很久没联系的发小在空间里说,他在城里又买了一套房;而我们还坐在出租屋的床上,刚刚给房东打了下个季度的房租。

朋友圈里的大学同班同学,晒出最近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照片;而我们坐在办公室的小小格子间,心里想着何时才能拥抱诗和远方。

新闻媒体公众号里,某个同龄人又做出了一个产品,套现几千万,实现了财富自由;而我们还领着固定的工资,为未来发愁。

还在过度焦虑吗?你唯一该害怕的,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我们想去看更多的风景 图源:pixabay

每当经历这样的场景,我们总是会想:“明明都是同样的人,为啥差距这么大?”“我要更努力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其实这样的想法让我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害怕。

毋庸置疑,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让世界联通。但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却也加剧了人们的焦虑。通过互联网,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天地很大,梦想也可以很远。但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别人家的孩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仓皇失措,难以入眠。

还在过度焦虑吗?你唯一该害怕的,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无处不在的焦虑 图源:pixabay

很多时候,我们宣扬“与世无争”,但更多的却是“不蒸馒头争口气”。面对“别人家的孩子”,我不甘心居于人后,但又会给自己找各种安于现状的借口。我们焦虑着要奋发上进,却总在坚持几天之后以各种理由放弃,循环往复,终究只剩下深夜的翻来覆去和掉落的头发。

02 适度焦虑有利于激发前进的动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

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焦虑。中学时代,我们会因为考试而焦虑;大学毕业时期,我们会因为找工作而倍感压力;工作后,我们又在为房子车子发愁。而不同的角色,焦虑的事情也不相同。父母会为子女的未来焦虑,演员会为了自己的演绎事业焦虑,即使是老板也会为公司的生存焦虑。

焦虑和压力无处不在,但是,适度的焦虑是有利于激发我们不断奋斗的。

适度焦虑可以让我们更专注当下。从情绪的动机功能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提高活动效率,以达成成功解决问题的目标。上学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在轻微焦虑状态下考试更专注,更容易考个好分数;而一旦完全松懈,就很容易粗心大意,犯各种小错误。

还在过度焦虑吗?你唯一该害怕的,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略带焦虑考试能更专心 图源:pixabay

适度的焦虑可以让我们保持危机感。最近流行一个新词叫做“副业刚需”,当代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主业之后,再进行一份副业,以此作为生活的双重保障。其实,无论是副业也好,还是方案中的plan B也好,都源于我们的一种担心和焦虑,这种焦虑迫使我们做出行动,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危机。

适度焦虑可以让我们奋斗不止。大脑会自动选择最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适度焦虑,会让我们意识到舒适圈之外,还有更大的世界,从而让我们不轻易停下前进的脚步。

还在过度焦虑吗?你唯一该害怕的,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更远的远方 图源:pixabay

当然,焦虑正向作用的发挥在于适度。就是我们可以引导自己的焦虑,去做对达成目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焦虑让我们更加注意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意外,然后提前做好防御措施。

03 你唯一该害怕的事情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很多人为了所谓“和同龄人越来越大的差距”焦虑,也有一些人为了其他人的看法焦虑。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表观点的时代,你唯一该害怕的,是自己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然后永远原地踏步,坐吃山空。

还在过度焦虑吗?你唯一该害怕的,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 图源:pixabay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也就是说,战胜别人代表有能力,而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用哪吒的话来说就是:“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当初听从他人安排选择安逸的,是我们自己;停滞不前不想奋斗时找借口的,是我们自己;让我们陷入焦虑不可自拔的,也是自己。其他人的做法和观点,只能带给我们影响。而当我们对自我认知不够,没有自己的想法时,就只能被他人影响,然后被焦虑。

如果我们一生都把目光放在他人身上,总是想以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那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追逐者。而专注自己的进步,我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偏离本心。

他是宇宙之王,拥有天才的大脑,但同时也有着最脆弱的身躯。

面对记者苛刻的提问,他这样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还在过度焦虑吗?你唯一该害怕的,是不能比昨天做的更好

霍金 图源:pixabay

他就是霍金。因为卢伽雷氏症,他的肌肉逐渐萎缩,最终被终生禁锢于轮椅,后来又因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彻底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只能依靠三根手指表达思想。

可就是这样,《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 等一本本著作诞生于世,即使他再也不能行走,但是他的思想已经超出宇宙,飞向了外太空。

人总是要活出自己的风采的。别人的看法与标准,其实只是别人的而已,关注自己,活在当下,每天都比昨天好一点点,而不是老一点点,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事情。

今日话题:你最近因为什么事情而焦虑过吗?

作者:玖微Yuki,头条号@微时光小站,海吃不胖的小瘦子,希望能用温暖的句子伴你度过人生的微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