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顏李學派的重要人物,胡適曾評價他是“少有的哲學家”

他是顏李學派的重要人物,胡適曾評價他是“少有的哲學家”

清代樸學給人的慣常印象是尋章摘句,餖飣考據,不務大節。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很多,但事實也並非如此。胡適就曾指出:“有清一代學者囿於考據訓詁,無建設新哲學之“夢想”,“在這個空氣裡,只有兩個人還想建設新的理學,一個是程廷祚,一個是戴震。後者似乎是很受了前者的影響。”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些這位胡適高度評價的程廷祚先生。

程廷祚,字啟生,上元人。早年跟隨祖父程紹伊自新安遷居到金陵。祖父是哲學家黃道周的朋友。父京萼,字韋華,能詩工書,遁跡不仕,與八大山人為友。時家道貧寒,廷祚父以書寫屏幅換取柴米,日閉戶課子,凡群經、諸子學都勤加講授。程廷祚自己早慧,少好學,十三經、二十二史、諸子百家書無不讀。十四歲就寫出了七千言的《古松賦》,受到社會名流的賞識,並說:“是子必為儒宗。”也有稱讚他“志清而行醇,動止必蹈規矩”的。他弟弟程嗣章字南耕,後來也成為一個史學家。

程廷祚結識武進惲鶴生先生之後,開始接觸當時比較流行的顏李學派。惲鶴生是早先開始交往李塨得睹顏氏遺書,而自稱私淑弟子的。後來,李塨南遊金陵,程廷祚多次去請教。他讀完顏氏存學編後,十分感嘆顏李之學,題其後雲:“古之害道,出於儒之外;今之害道,出於儒之中。顏氏起於燕、趙,當四海倡和翕然同氣之日,乃能折中至當,而有以斥其非,蓋五百年間一人而已。”故嘗謂:“為顏氏其勢難於孟子,其功倍於孟子。”於是力屏異說,以顏氏為主,而參以顧炎武、黃宗羲。 程廷祚多批判八股科舉和程朱理學,反對墨守前人陳規。認為智愚賢不肖之差異非天生就有,乃環境薰陶所致。“不倚傍門戶,而能通漢宋之症”。大文學家姚鼐曾指責他“好議論程朱”,乃至“流於蔽陷之過而不自知”。

他是顏李學派的重要人物,胡適曾評價他是“少有的哲學家”


  程廷祚性格上安靜迂緩,人見之如臨高山,很嚴肅。 他獨好治經,而於天文、輿地、食貨、河渠、兵農、禮樂之事,皆能竟委探源。後來,他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到京師,有大官“慕其名,囑密友達其意,曰:“主我,翰林可得也。”廷祚拒之,卒報罷。”可見,他的氣節是很不凡的。自此不復應鄉舉,惟閉戶窮經而已。

他第二次被特詔舉經明行修之士,被江蘇巡撫舉薦,最終還是沒去成。自以家近青溪,乃自號青溪居士雲。

下面說說程廷祚的學術貢獻:在中國古代的易學發展史上,自從王弼注《易》,盡掃圖緯之說,宋儒尊邵雍河洛圖書及變互卦氣之說,又或拘執爻位陰陽乘承比應之體,《易》學轉晦;程廷祚於是著《易通》及《大易擇言》三十卷。晚年作《彖爻求是說》六卷,自成一家言。程廷祚治《易》重義理而輕象數,主張回到《易》文本本身,還原《易》的本來面目和本義,注重在人倫日用的實事實物中體道的經世路向,強調人道實踐中適時而謀,"時中"具有在社會政治實踐中實現秩序安排的社會功能。其治《易》路向充斥著復明道統的政治想象與治世訴求,彰顯了清中期易學於日常生活中重建社會秩序的學術追求。

他是顏李學派的重要人物,胡適曾評價他是“少有的哲學家”


在尚書學方面,他在年輕時見毛奇齡《古文尚書冤詞》袒護梅頤書,乃為《古文尚書冤冤詞》以攻之。又著《晚書訂疑》,推拓其說。別成《尚書通議》三十卷。另外,程廷祚在學術上的貢獻還有《青溪詩說》三十卷,《春秋識小錄》三卷,《禮說》二卷,《魯說》二卷等。“其於古今箋疏家鉤貫融會,如素所蓄物,取而別其精粗良楛以進退位置之,領以神悟,發前人未發之覆;徐而按之,於理窾無纖悉違也。”他曾說:“墨守家學已非,墨守漢學者尤非,孟子不雲‘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乎?”

程廷祚的《論語說》秉持顏李學派崇尚實學的學術傳統,以求實為基礎,將社會現實問題投射在經學研究的文本之中。程廷祚追尋經典之道統,去虛務實,疑古辨偽,不拘漢宋門戶,不唯師說,在研究《論語》的過程中著重強調"經世致用"之思想。《論語說》不僅對清代《論語》詮釋學的發展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還成為了顏李學在江蘇地區傳播的重要載體。

他是顏李學派的重要人物,胡適曾評價他是“少有的哲學家”


在史學方面,他著有《春秋識小錄》9卷(《春秋職官考略》3卷、《春秋地名辨異》3卷、《左傳人名辨異》3卷)。程廷祚在方誌學上也有貢獻。他自己撰有《修一統志議》、《江南通志沿革總表序》、《上元縣誌序》、《與袁明府論修志書》等,總纂《上元縣誌》。

總的來說,程廷祚是一位影響深遠的顏李學派中的經師型學者,胡適很早就注意到程廷祚與顏李學派的關係,胡適還寫有《顏李學派的程廷祚》,推斷小說《儒林外史》裡莊紹光的原型就是程廷祚。抗戰期間,北大印行過《青溪全集》,胡適為之序。

程廷祚於七十七歲時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