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教育的目標是學會做人”。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應當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根本目標。本章從“孝心”、“責任感”、“自信”等若干個最基本的價值觀出發,為教育者提供了一個切實的操作系統,簡單有效而不至於落入俗套,教育好孩子,這幾點是很重要的。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一、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權利

玩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生怕孩子落後於人,又是請家教,又是讓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孩子每天晚上十一點前別想睡覺,連雙休日也被安排得滿滿的。有的孩子只有十來歲就已經考取了好幾十種證書,這樣的孩子已經被無情地打磨成了一臺學習機器。

事實上,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權利。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閒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由此可見,玩對孩子是多麼重要。

  • 玩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中融入娛樂,必然會事半功倍。孩子在快樂的時候,最易於開放思維,接受新事物。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家長王龍君就巧妙地抓住了孩子的這種特點:

孩子害怕寫作文,每次老師佈置完作文題,他就愁眉苦臉、抓耳撓腮。有一天,他又坐在桌子前苦思一篇作文,王龍君湊上前一看,才寫了一個作文題目“有趣的一件事”。他想了一會兒後,對孩子說:“走,我們去玩。”孩子聽了十分高興,馬上與父親準備工具一起去捉黃鱔。孩子按照父親的方法,好不容易捉著一隻大黃鱔,興奮得眼中放光。有了親身的體驗,孩子馬上就很自如地寫出了一篇飽含真實情感的作文。

通過一次親身的體驗,孩子寫出了文采飛揚的作文。其實,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學習活動與整個社會活動都是有聯繫的,我們不能把它與生活、娛樂等相割裂。熱愛學習的孩子,也熱愛生活,也喜歡玩。父母可以多采取一些寓教於樂或寓樂於教的方式,讓孩子多元化地吸取新知識。

  • 玩是緩解孩子壓力的最佳途徑。

現代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孩子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如果不會休息和放鬆,孩子精神上的弦繃得太緊,就可能造成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改善親子關係的方法》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初二學生小松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父母工作忙經常出差,由爺爺奶奶來“管理”小松。可小松不服管,放學後經常跑出去玩。後來,爺爺天天接送小松上下學,而且放學回家後就把他鎖在屋裡不許出門,可是小松的學習成績反而下降了,父母只好帶小松去諮詢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建議讓小松自由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但每天必須保證八個半小時的睡眠。後來,小松按照調整了的作息時間進行學習和生活,有了適當的玩耍時間,學習成績迅速提高,初三時他的學習成績已經在班上名列前茅。

玩是孩子的權利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儘量地減少孩子的娛樂時間,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可結果有時卻恰恰相反。我們發現,許多發生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孩子大多是因沒有適當的娛樂時間所致。因為,玩最能釋放孩子的壓力,最能放鬆孩子的心情。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有些父母常常限制孩子玩,即使允許孩子玩,也得是與學習相關、對學習有益的活動。孩子的整個生活就都圍繞學習這個中心了。要知道,玩也能使孩子成才。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我們來看看《怎樣培養習慣》一書中這個“玩”出人才的故事:

有個孩子從小特別喜歡玩電子遊戲機。其父母認為太耽誤學習,也影響身體,可孩子仍舊鐘情於電子遊戲,父母的各種勸說和阻撓也無效。孩子的遊戲也越玩越精,成了同齡人中的高手。

孩子大學畢業時,同時被幾家國外大公司選中,並許諾高薪聘用。一天,孩子在聊天中透露:各大公司爭相聘用他的原因就是他的遊戲機“玩”得太好了。他不但能玩市場上已有的各種遊戲機,還能“玩”正在設計中的最新遊戲或軟件,並能提出改進、完善和發展新的遊戲軟件的思路和構想。而各大遊戲軟件公司缺的就是這種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玩”遊戲經驗的人才。

我們並不提倡無限制地玩。有些孩子因迷戀網絡而無法自拔,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些孩子整天東遊西蕩,惹是生非,學習一塌糊塗……,孩子因為缺乏自制力,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父母可以對孩子的行為活動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玩對孩子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它同時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更重要的,它是孩子的天性。就像孩子們要吃飯穿衣一樣,他們也需要玩,但不能否認,有些玩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益處。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玩的天性,但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予指導和幫助。

父母應該如何尊重孩子玩的天性呢?我的建議是:

1.瞭解孩子的興趣。

孩子喜歡玩的東西往往與他的興趣有關。父母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經常與他們交流。這樣,就可以在與孩子玩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指導和幫助。

2.鼓勵孩子和別的朋友一起玩。

父母不可能整天陪著孩子,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但是可以鼓勵孩子和別的朋友一起玩。孩子們有共同的語言和愛好,因此他們也很樂意一起玩。在和別的孩子玩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怎樣與人和睦相處,如何處理臨時衝突等知識。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3.與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時間。

有的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制定作息時間的,孩子無法實行或者是根本就不願意實行。父母應該注意讓孩子參與到制定過程中,因為孩子最瞭解自己,只有他最清楚自己能否做到。

4.玩和學要結合。

有些父母總希望孩子學習,一看到孩子在玩就特別不高興,甚至出面制止。這並不是明智的做法,因為孩子有可能會因此而產生厭學情緒。父母可以常常帶孩子出去玩一玩,或者讓孩子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不能讓孩子連續學習很長時間。

二、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1)

人是大自然中走出來的。長期遠離大自然,使我們的很多天賦與靈感甚至生存智慧都日漸衰微了。很多哲學家認為,萬事萬物的規律正是人類尋求自救的基本途徑,因此,效法自然,迴歸自然,應是教育的一種大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體驗自然中成長,是孩子走向健康人生的活動保障。

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由於遠離大自然,往往對大自然中的事物一無所知。而他們的父母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其他方面差點也沒關係,能否讓孩子去野外接觸大自然並不重要,學習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務。事實上,大自然並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麼無關緊要,相反,它是人們獲得聰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養人們獲得生存能力的基地。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善於觀察的人會發現,很多成功者都親近大自然,喜歡大自然,大自然不僅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想象力,更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牛頓尚未出生父親便已病逝,母親生下他就改嫁了,因此,他無人管教。牛頓小時候,整天在野外跑呀玩呀,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的生活使他能與各種各樣的自然事物相接觸,漸漸養成了熱愛自然的習慣,後來從蘋果落地中發現了萬有引力。達爾文在少年時代就整天在大自然中玩耍,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由此對小蟲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最終促使他成了一個偉大的劃時代的生物學家……

在大自然裡也能學習,而且能學到書本上無法找著的東西,活生生的事物要勝過死板的文字。與大自然的接觸不僅會加深孩子對事物的認識,還會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對學習的興趣。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還能增強孩子的求生能力。

每一位父母都想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精心呵護下健康成長,卻很少想過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讓他們增強野外生存能力。

遠離大自然可能會使孩子失去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求生技能,有這樣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

初秋時節,一群高二的學生來到了一個蓄水湖。午後的太陽很毒,當活動告一段落後,大家都熱得汗流浹背了。這時有人提議去游泳,得到不少男生的贊同。有幾個男生脫下衣服就撲通撲通跳下了水。岸上有一個男生在猶豫著,他剛喝了點啤酒,由於酒量不大,早就已經面紅耳赤,全身發熱了。當他看見別的同學下水游泳時也很想下去,然而他明白自己的水性並不太好,不過沒有猶豫多久也跳了下去。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2)

大家玩得很愉快,但過了一會兒,這位同學竟然獨自一人游到遠離人群的地方,溺水了。由於他離人群太遠,沒人能聽到他的呼救聲,就這樣溺水身亡了。

這位同學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酒後下水,又不諳水性,是隨時會溺水的。孩子們平時很少接觸大自然,一旦在大自然中遇到困難,就不會尋找解決的辦法,自我生存能力很差。如果這位同學有一點這方面的常識,也不會造成這樣的悲劇。

有許多父母嚴格地限制著孩子,平時把孩子關在家裡,生怕孩子在外面摔著磕著,孩子的娛樂活動只限制在家中,以為這是對孩子負責,是對孩子好。可是,沒想到就是這樣的呵護造成了一幕幕的悲劇。我們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但是我們可以培養他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孩子才有可能平平安安。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遠離大自然不僅使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受到制約,還會使孩子喪失基本的生存能力。學習不是孩子唯一的任務,孩子還需要生活。父母要想孩子能健康成長,應儘量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如何讓孩子走進大自然,接觸大自然呢?我的建議是:

1.陪同孩子去郊遊、旅行。

父母可以在放假的時候,陪同孩子多去一些自然風景區,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在和孩子游玩的同時,告訴孩子一些有關自然的基本常識以及突發意外事故的解決辦法,並增強孩子的環境保護意識。

2.多學習有關自然的知識。

父母也要注意經常學習一些自然知識、生活常識,這樣在帶孩子去野外的時候,就能自如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3.鼓勵孩子和別的朋友參加野外活動。

孩子和同伴們在一起能夠更加放鬆。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和別的朋友一塊參加各種各樣的野外活動,如夏令營、野炊、郊遊,這些都是很好的鍛鍊機會。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4.大膽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

有些父母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單獨出去,害怕孩子會磕著碰著,害怕孩子會被壞人拐騙,害怕孩子會迷路……其實,這是不必要的擔憂。因為孩子不可能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只有教會了孩子生存的方法,才可能讓孩子的一生平平安安。為了鍛鍊孩子的生存能力,父母要大膽地放手,相信孩子能夠做好。

5.讓孩子參加與農村孩子“手拉手”的活動。

在農村最能學到自然生活常識,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參加“手拉手”活動,和農村的孩子結成對子,到農村體驗生活。

教育“大智慧”|家長了解這幾點,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和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萬物和諧是自古以來的幸福理想。儒家、道家等學派都有豐富的和諧思想。畢達哥拉斯說過:“什麼是最美的——和諧。”如果美就是一種和諧,那麼,只要人們感受的美越多,內心裡就會越快樂。風景如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如斯。在和諧中一切都是可能的。對於孩子來說,能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與此相反,很多在不幸家庭、離異家庭成長的兒童將遇到更大更多的困難和挑戰。另外,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成員達成一致,也是促進幸福家庭建設的一條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